2英文參考便血兼胃濕熱內蘊證【中醫術語審定委員會。中醫術語(2010)]
3定義便血伴胃腸濕熱證[1]是指濕熱蘊結於胃腸,逼血狂奔,以致血便汙濁膩,腹痛,口粘苦,納差,舌質紅,苔黃膩,脈滑為常見癥狀的便血證[2]。
4紅細胞壓積胃腸濕熱證的癥狀紅細胞壓積胃腸濕熱證的患者,大便呈鮮紅色,大便不暢或稀,或腹痛,口黏苦,納差,舌質紅,苔黃膩,脈數或滑[3][2][4]。
5證候分析:濕熱蘊結,脈絡受損,血溢腸:濕熱蘊結於結腸,腸脈受損,便血。腸道傳輸異常,便會不通暢或稀便,腸氣受阻,便會出現腹痛。苔黃膩,脈濕熱。[3][4]
6便血及胃腸濕熱證的治療6.1便血及胃腸濕熱證的治療宜清利濕熱,涼血止血[3][4]。
6.2可用於治療便血、胃腸濕熱證的方劑:地榆粉[備註],地榆粉(方劑):地榆、白前、黃芩、黃連、梔子、茯苓或槐角丸[備註],槐角丸(丹溪心法):槐花、地榆、黃芩、當歸、炒枳殼、防風。地榆粉用地榆、茜草涼血止血;梔子、黃芩、黃連具有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的作用;茯苓滲透性輕,利尿。槐角丸用槐花、地榆涼血止血;黃芩清熱燥濕;防風、枳殼、當歸能祛風、行氣、活血。兩者相比,地榆粉清濕熱之力更強,而槐角丸也能益氣活血,可酌情選用。[3]
6.3食療6.3.1推薦食材胃腸濕熱證患者宜吃當歸、茯苓、黃芩、槐花、馬齒莧、鰻魚、苦瓜[4]。
6.3.2推薦食療處方1。苦瓜茶(偏方大全):苦瓜壹個,上端切開,去瓤,內裝綠茶,風幹。取下來,洗凈,用茶葉切碎,用開水沖泡,代茶飲。[4]
2.莧菜粥(《養老獻父母書》):鮮莧菜150g洗凈,切碎,粳米100g洗凈,與莧菜同煮,武火煮沸,文火煨成粥。[4]
3.香菇燉鱔魚(中國食療大全):鱔魚去頭尾500g,洗凈,瘦豬肉200g洗凈切絲。香菇50g,鱔魚肉絲炒,水煮10分鐘,加鹽,料酒等。,用文火煮。[4]
6.4針刺治療應選擇脾俞、大腸俞、中牟、長強、關元、三陰交等穴位。,以及大腸濕熱加上巨虛和成山[5]。
7關於便血(便血[6],便血[1])是疾病的名稱[7]。指以便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1]。血液從* * * *排出的地方,無論是排便前還是排便後出血,或單純出血,或混有糞便,都稱為便血[3]。便血是胃腸靜脈受損所致[3]。治療應以扶正為主,或祛邪扶正並重[7]。
《三因壹病證治》說:“患者便血,或清或濁,或鮮或黑,或便前,或便後,或有分泌物...諸如此類,故稱血便。”
《金匱要略》有遠親和近親。《景嶽全書·血證》指出:“血在前,近則近,近則在寬腸或在* * *,血在後,遠則在小腸或胃。”區分便血前後的距離並不可靠,很多情況下很難區分血和大便。便血的顏色可以作為診斷便血遠近的參考。壹般情況下,大便中有鮮紅色血的會走得近壹些,有暗紫色血的會走得遠壹些。古代也有醫家因血色渾濁,將其命名為腸風臟毒。如《方繼生腹瀉》說:“便血,鮮血清,腸風;濁暗者,亦汙毒也。”[3]
血便可見於消化性潰瘍、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病、結腸、直腸及西醫* * *疾病[7]。
詳見便血。
八
選擇藥膳減肥是壹種比較簡單的減肥方式。很多減肥的藥膳在中醫裏也有記載。下面我們來看看四種營養又美味的減肥藥膳。
古代中醫為我們開發了很多減肥藥膳。這些減肥藥膳不僅可以減肥,還可以調節我們的身體,可以說是壹種非常健康的減肥方式。下面我們來看看幾款中醫瘦身藥膳。
方毅
方明:大麥粥
治療:能健脾祛濕,減肥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