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雖為自限性,但發病時可伴有瘙癢等不適癥狀,影響患者生活。適當及時的治療對緩解癥狀、縮短病程非常重要。病因不明,西醫無法治療,只能消炎止癢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臨床上與中醫合作,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剛開始的時候,祛風止癢很重要
中醫將玫瑰糠疹稱為風熱瘡,認為是由於過食辛辣油膩食物或情誌抑郁,導致血熱蘊結,熱傷陰道液,燥熱生風,風熱外感,內外邪復犯,風熱郁結,皮膚郁結,阻滯機體所致。所以治療應以疏風清熱止癢為主。但不同時期治療的側重點不同。初期以祛風清熱為主,後期以養血活血為主。
發病初期,皮疹顏色淡紅明亮,表面有少量鱗屑,癢或不癢,伴心煩口渴,大便幹結,小便黃,舌紅,苔白或淡黃,脈浮。
治療:清熱涼血,祛風止癢。消風散用於處方,用於藥用,如荊芥、防風、蒼術、芝麻、苦參、石膏、知母、牛蒡子、當歸、生地、甘草。瘙癢明顯者可加入白鮮皮、地膚子。
後期皮疹為暗紫紅色,或色淡,橙黃色或淡紅色,舌質暗沈,苔少,脈細澀。
治療:養血潤燥,通絡活血。該方以桃紅四物湯加減,包括藥用桃仁、紅花、當歸、白芍、地黃、川芎、雞血藤、威靈仙、牡丹皮、白蒺藜和地膚子。
後期放血拔罐要謹慎。
在口服中藥的同時,可配合針刺、拔罐或放血,取穴以任脈、督脈、手陽明經為主。前期風熱蘊於皮膚時,選用大椎、大榭、守經、神闕、合谷、曲池、赤澤;後期血虛、風燥、血瘀受阻時,加膈、血海、足三裏等穴。
穴位針刺以下法為主,配合大椎、耳尖三棱針放血或大椎刺絡拔罐,清熱祛風。但血虛後期不宜放血或拔罐。
此外,還可配合中藥熏洗,辨證選用清熱涼血、祛風止癢或養血活血的中藥。早期皮疹明亮瘙癢者選用荊芥、防風、側柏葉、紫草、百部、地膚子。如果後期皮疹暗沈,白芍、當歸、川芎、雞血藤、地龍等。被選中。將藥物適當煎煮後,將藥汁放入熏蒸容器中熏蒸,可起到祛風止癢、疏通經絡的作用,可直接緩解和治療皮膚瘙癢。
註意:以上方法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