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壹次,她都虔誠地抱著希望,但最終,希望的次數總是和失望的次數壹樣多。最後,我媽終於絕望了。所以每次史鐵生要出家門的時候,他媽媽都默默的扶他坐上輪椅,看著他拐出小路。
每次她都站在門前,默默地看著兒子走遠。有壹次,他想起了什麽,返身回來。他看到母親還站在原地,依然壹動不動地站著,好像在看兒子的輪椅晃到了哪裏,他壹時沒有回應兒子的歸來。
日復壹日,她坐在輪椅上,站在太陽和寒風中送兒子出去。後來她突然去世了,因為兒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
這是她唯壹的兒子,她希望她的兒子能有壹條通向他幸福的路,但她不能幫助他走向這條路。她很心疼,最後忍不住了。她匆匆離開兒子時才49歲。
2.65438到0998,雙下肢截癱的史鐵生,從慢性腎損傷變成尿毒癥。從此,史鐵生只能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透析患者需要手術將腎臟的動脈和靜脈帶到表面。透析時需要輪流針刺三個穴位。
9年來,1000余次的針灸,讓史鐵生的脈象脹成了蚯蚓狀。體內有毒的血液從凸起的動脈出來,通過透析器過濾掉毒素,再通過凸起的靜脈回到體內。壹周三次,每次透析四個半小時的過程中,全身的血液被過濾幾十次——這就是史鐵生的日常。
3.從65438到0974,史鐵生在北新橋街道工廠找了壹份臨時工維持生計。在這裏工作既沒有免費醫療,也沒有任何勞保。我所做的是在古董家具上畫風景、花鳥,有時也畫雞蛋,比如滿勤每月30元的工資。
但為了看書,為了嘗試寫作,他只工作半天,壹月只能拿到15元。這壹做就是七年。然而,第二年,史鐵生患上了嚴重的腎病。這壹次,醫生只給他留下了受損的左腎。由於身體原因,他不得不辭去街道工廠的臨時工作,待在家裏專心寫作。
1979由於下肢癱瘓,腎功能嚴重受損,不得不撒尿。然後由於肌肉萎縮,血液循環受阻,加上每天長時間坐壓,褥瘡發作,前景就是敗血癥。1986,前列腺帶來的疼痛讓他不得不停止寫作,整天躺在床上。
冬天,他失去知覺的腿受不了寒冷。如果是冷凍的,可能是壞死的。夏天全身的熱量只能從上半身排出,額頭上的痱子從來沒有停止過。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1980年,他的小說《我們的角落》被田壯壯改編成電視劇,在當時的影視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65438到0983,他的小說《我遙遠的青萍灣》獲得了今年的青年文學獎和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4年作品《奶奶的星》獲作家文學獎和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的小說《人生如弦》也被改編成電影《邊走邊唱》,由陳凱歌精心執導,引起強烈反響。
4.史鐵生癱瘓之初,總有人勸他“要樂觀,妳看人生多美好”等等。但是,這種話很難激勵史鐵生。
史鐵生心裏說,“我在開玩笑。妳說得輕松,又沒得病。”尤其是當他的雙腿剛剛癱瘓的時候,生活對史鐵生幾乎已經失去了任何吸引力。他想:“如果我不能再站起來跑,即使我能慢慢地走,我也不想再活了。”
當時醫生告訴史鐵生,如果他的病是腫瘤,可能還有救。否則,他這輩子就得做好坐輪椅的準備了。於是,史鐵生整天用眼睛在病房的天花板上寫兩個字,壹個是腫瘤的“瘤”,壹個是“死”。
史鐵生就這樣祈禱著,希望把這兩個字寫上千遍,也許就會實現,不管是腫瘤還是死亡。後來確認他的病不是腫瘤後,只寫了壹個字:“死”。
5.史鐵生病根倒在18歲。當時他在陜西延川縣插隊,曾經在山裏放牛,遭遇暴雨冰雹。發高燒後,他出現了腰腿痛的癥狀。21歲那年,史鐵生因為壹場腿病住進了醫院。那天是他的生日,他再也沒有站起來。
這件事似乎再次證明了生命的脆弱。只是壹次淋雨,就無緣無故癱瘓了雙腿,讓壹個鮮活年輕的生命極度接近枯萎死亡。
對於史鐵生來說,雖然在癱瘓之初,死亡對他的誘惑是如此之大,甚至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他都因為自己還活著而情緒低落。然而,他還活著。癱瘓後的頭幾年,史鐵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路,突然什麽都找不到了。
正如他在文章中寫的,他易怒,易怒。為了逃離現實世界,正常人上班的時候,他總是搖著輪椅去當時人煙稀少的地壇公園。
從丹到黃昏,春秋往返,在此園中消耗。他去過地壇的每壹棵樹下。不管什麽季節、天氣和時間,他都呆在這個花園裏。有時候過壹會兒就回家,有時候壹直呆到月光灑滿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