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介紹壹下自我鍛煉的方法:
1.雙手捶腰法:雙手空拳交替捶腰和眼,共200次(站立或平坐)。此法可補腎壯骨,填髓。
2.患者坐在床上,雙腿水平伸展,全身放松,徒手敲打髖關節5分鐘。手法是先輕後重,再由重到輕。這種方法可以松解髖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的粘連,促進血液循環。
3.仰臥床上,慢慢擡起雙腿到極限,然後做雙足趾背屈12次。這種方法可以增加髖關節後部和雙下肢肌肉筋膜的彈性。
4.開合腿交叉動作:擡起下肢至極限,然後用力左右分開,再合並交叉,重復12次。這種方法可以拉伸大腿內側的肌肉。
5.左側臥,以左肘和右手為支點在床上休息,用力擡起右下肢至極限,做12次。然後右側臥,同樣方法擡起左下肢12次。這種方法可以放松髖關節外側肌肉。
6.在腰骶部墊壹塊厚度為10CM的棉墊,然後將右下肢向外擡起畫弧12次,慢慢放下右下肢,再用樣法做左下肢12次,休息壹會兒,同時將雙下肢向外擡起畫弧8次,可松解腰骶關節與髖關節的粘連。
7.擡腿做空中蹬20次。可以鍛煉股四頭肌的收縮和放松12次。
8.準備兩把椅子分別放在身體的左右兩側,以雙肘為支點,左腿在前,膝蓋和髖關節成900°角。右腿向後伸,右腳觸地到極限。然後用右手握住左手四指,雙臂舉過頭頂,盡量伸展到極限,持續5秒。用同樣的方法做對側,可以拉伸腹股溝的肌肉韌帶,促進髖關節前方的血液循環。
9.雙手撐在小椅子上作為支點,雙腳分別從左到右拉伸到極限,1分鐘。這種方法可以拉伸內收肌,改善股骨頭的血液供應。
每天做上述練習兩次,可增加全身功能代謝,促進髖關節和下肢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肌肉和血管痙攣,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股骨頭缺血缺氧和代謝產物的排泄,加速疾病的恢復。
論推拿結合斜向牽引治療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無菌性缺血性壞死。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因各種原因被破壞,導致壹個或兩個下肢疼痛和功能障礙的疾病。嚴重者,生活難以自理。近年來,這種疾病較為常見。在臨床工作中,筆者治療了19例該病患者,療效基本滿意。現介紹如下。
1.壹般資料:本組19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4例。3公務員。司機7人,個體戶2人,工人2人,教師3人,農民2人;最大60歲,最小19歲;病程最長11年,最短4個月。單側壞死7例。雙側壞死65438±02例;早中期16例,股骨頭塌陷3例,單純壞死9例,腰椎10例。
2.病因及發病機制:本病主要有幾個原因:2.1長期大劑量服用激素類藥物和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可使脂肪沈積在肝臟脂肪中,產生高脂血癥,脂肪球粘在向股骨頭供血的血管壁上,引起脂肪栓塞,造成血管梗阻,或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和血管炎癥,特別是膠原性疾病,容易引起血管栓塞和骨壞死。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也會引起骨質疏松,導致股骨頭塌陷。
2.2局部閉合性創傷:局部創傷後軟骨破裂撕裂,骨面充血水腫,愈合後形成瘢痕組織,血管壁粘連影響股骨頭血供。
2.3過量飲酒:過量飲酒引起胰酶釋放,導致脂肪壞死、鈣化、骨硬化。此外,酒精中毒可導致壹過性高脂血癥,合並凝血功能改變,可阻塞血管,引起骨缺血壞死。
2.4醫源性及其他(如紅斑狼瘡、血管疾病):在治療過程中,血管壁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直接影響股骨頭的血供。此外,潛水員、登山運動員、股骨頭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直接影響其血液供應,導致股骨頭壞死,但臨床發病率較低。
3.臨床表現: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多在拍x光時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再次創傷後,患者出現髖、膝關節疼痛,持續性或間歇性內收肌疼痛,行走困難或跛行,疼痛持續加重;雙側患者可見疼痛同時發作或進行性加重,仰臥位時難以內收外展,行走依靠助行架。
4.血液循環特點: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來自腹主動脈,腹主動脈稱為髂外動脈,股動脈與髂外動脈相連。在腹股溝分為股深動脈(分為旋內動脈和旋外動脈)和股淺動脈,向後向內分支,滋養大腿肌肉。具體來說,股骨頭的血供來源有三個:4.1股圓韌帶的中央凹動脈。它只為股骨頭提供少量血液,並且局限於股骨頭的後顱窩。
4.2股骨幹滋養動脈的升支對股骨頸的供血很少。
4.3旋股內側動脈和旋股外側動脈的分支是股骨頸的主要血供來源。在股骨頸基關節滑膜皺襞處,有三組血管進入股骨頭,即骨後外側動脈、上、下骺動脈,外側骺動脈供應股骨頭的4/5-2/3,而旋股外側動脈的血供少於旋股內側動脈。旋內動脈和旋外動脈的分支在股骨頸基底部形成動脈迂回環。有人認為旋內動脈的損傷是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的主要因素。
5、治療:治療原則:活血通絡,調筋止痛,加強血液循環,促進骨細胞再生,恢復關節功能。
5.1按摩方法:患者俯臥,醫生站在患者左側。(以右側股骨頭壞死為例,如患者兩側需分別治療)雙手手掌沿腰椎兩側推至骶骨處,再推至股骨大轉子處3-5次,壹掌摩擦上述路線5-7分鐘,再按肝俞、脾俞、腎俞摩擦八髎穴,以患者有溫熱感為準。
患者側臥位:患側在上,醫生站在患者背部,以股骨頭為中心做圓周按摩(如有鉆孔,點要放大),然後用掌根輕敲5-7次。如果股骨頭塌陷,慎用,用拇指撥動股骨轉子與髂前上棘連線3-5次。
仰臥位:醫生站在患側,揉小腹按壓舒天、大恒,將大腿前側、外側從膝關節向心臟方向推至骨盆上緣。然後揉大腿前外側肌肉,按壓股動脈運行路線,放氣沖水,反復按壓舒天、大恒穴,患肢膝關節屈曲外展。醫生在掌根處揉拉患者大腿內側的肌肉,每心推5-7次。
斜向牽引法:患者仰臥做牽引床,胸罩固定胸部,踝套固定雙踝,連接器連接踝套和牽引掛件,使患者進入牽引狀態,搖動牽引手柄使床面傾斜上升30-600度。牽引程度要根據患者情況而定,以60KG為限,首次牽引時間30-40分鐘。
6.療效評價:6.1。療效標準:痊愈後肢體病變完全消失,髖關節活動範圍正常,X線復查未見異常;明顯效果是患肢癥狀消失,髖關節活動範圍不同程度受阻,X線復查未見異常;患肢癥狀基本消失,活動範圍有壹定程度的改善,X線片上出現新的骨組織。無效是指治療前後癥狀沒有明顯改善。
結果:治療時間最短20天,最長7個月。1個月就是1個療程,壹般需要2-3個療程左右。治愈8例,占42.65438±0%;顯效4例,占265438±0%;好轉5例,占26.3%;無效2例,占10.5%,總有效率89.4%。7.典型案例:劉,男47歲。四個月前,我下車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胳膊著地了,第二天就疼。去了醫院治療,給了局部封閉,口服消炎藥,激素類藥物。7天後,我停藥了,但疼痛仍然存在。服藥半個月後,疼痛消失了。65,438+0個月後,癥狀再次復發,髖關節內收受限。x線檢查顯示兩股骨頭骨骺細長、不規則、尖銳、致密。診斷: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多處保守治療不佳,5月1996來我院就診。咨詢科室後,患者被要求喝好酒。用上述方法治療20天後,臨床癥狀消失。x線對比檢查顯示股骨頭軟骨下仍有低密度線。建議患者繼續治療,加強鍛煉。3個月後x線對比檢查顯示股骨頭軟骨密度增加。6個月後股骨頭顯示光滑無特異性,1年隨訪無復發。
8.討論:目前該病仍處於研究探索階段。國內外不同的學校對該病有不同的認識。x線光學將疾病分為四個階段:軟骨下溶解、股骨頭塌陷、股骨頭脫位。
因為脫臼的股骨頭被破壞,缺損嚴重,修復無望,常采用手術,所以不在本組討論之列。
股骨頭壞死主要是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的。醫生認為,疾病的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是關鍵。在治療過程中,以“增加循環流量,增強循環動力,加快血液流速”為基礎,根據供應股骨頭血液循環的血管,反復按壓舒天、大恒、伏舍、七沖、薊門等穴位。另壹方面,長期服用激素或飲酒可使脂肪沈積在肝臟,脂肪球粘在向股骨頭供血的血管壁上,造成血管阻塞。所以選擇輕柔的揉捏、推揉等方法,軟化血管,增強彈性,達到疏通經絡、管腔的目的。對於股骨頭塌陷的患者,在股骨頭鉆孔的基礎上,選擇股骨頭為圓形搓法,增強藥物的滲透性,使藥物力到達患處。
中醫認為“肝藏血,脾主血”,所以選取肝經中的薊門、雪海、三陰交穴,脾經中的舒天、大恒、腑舍穴。“腎主骨,生髓”,故選用腎俞、大腸俞、八髎。中醫有“氣為帥血,血為氣之母,氣動則血動”的說法。股骨頭也在足陽經運行的位置。所以選擇陽經的穴位,是為了平衡陰陽,調和營衛,改善循環。
斜向牽引可以充分放松患者的身體,擴大股骨頭鈍面與髖臼窩的間隙,減少刺激性摩擦,為新骨組織的出現創造環境。通過下肢牽引,可以緩解患者的內收肌痙攣。此外,該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疾病。這種牽引方法對擴大腰椎間隙,緩解腰部癥狀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根據中醫“藥食同源,臟腑為補”的理論,患者可以口服動物骨頭湯,並添加中草藥,如當歸、黃芪、黨參、杜仲、牛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