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劉繼紅主任醫師表示,在中醫看來,人體是壹個大體相連的整體,口幹、皮膚幹燥等缺水癥狀通常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脾胃功能正常,氣血旺盛,人體才能有充足的水分;脾胃功能失調,津液生化不足,會導致人體缺水。
所以,別忘了先健脾,可以吃壹些當歸、茯苓之類的中藥。另外,冬季缺水的典型癥狀是皮膚幹燥。而且滋養皮膚,還要註意潤肺。可以多吃羅漢果、杏仁等潤肺食物。
除了健脾潤肺,補水的時候也要註意補腎。中醫認為腎主水,水由肺運化至全身,滋養人體,然後匯聚於腎。
因此,除了正常地補充水分和向人體分配水溶液外,更重要的是加強腎陽的氣化,以留住水分。山藥既能補肺脾之氣,又能益肺腎之陰。冬天可以多吃山藥,達到固腎補水的效果。
處理不同部位幹燥有巧妙的方法。
01.幹性皮膚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皮毛”包括汗腺、皮膚和毛發,具有分泌汗液、滋潤皮膚、調節呼吸、抵禦外邪的功能,是人體抵禦外邪的屏障。肺可以通過其宣發功能,將氣血津液保護到全身,溫暖肌肉骨骼的皮膚和毛發,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可見,皮毛的功能以肺氣為主,故有“肺主皮毛”(蘇文陰陽應似大論)、“皮毛合肺”(蘇文《科倫》)、“肺主全身皮毛”(蘇文《衛論》)。
鑒於皮膚幹燥,首先要潤肺,多吃梨。《本草綱目》記載,梨益而通竅。可治風熱、潤肺、涼心、化痰、降火、解毒。適合秋冬。
除了潤肺,還可以多吃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如豬蹄、牛筋、魚皮等。另外,洗澡的時候不要過度摩擦身體。
02.幹澀的眼睛
幹眼癥也是很多人在冬天經常出現的情況。為了滋潤眼睛,可以吃點枸杞,枸杞是養肝補腎益精的佳品之壹。平時要多註意熱敷眼睛,每次用60塊左右的熱毛巾敷在眼睛上20-30分鐘,可以濕潤眼表,促進血液循環,疏通脈搏,提高視力,對緩解視疲勞有非常好的效果。
03.口幹
冬天缺水也容易導致口幹、鼻燥等。為此,可以多喝植物茶,如山楂、烏梅、麥冬等。
04.皸裂的手和腳
手腳幹燥的可以試試塗蜂蜜油的方法。中醫認為,香油和蜂蜜是滋潤護膚的佳品。將這兩種液體混合,塗在手上和腳上,然後用保鮮膜包好,10分鐘。
那麽,秋冬季節能喝什麽樣的“好喝”植物茶呢?佛山市中醫院營養科主任潘勇中醫推薦:
無花果3-5個,冰糖少許,開水。具有健脾和胃、潤肺利咽、潤腸通便的功效。
將5-8個麥冬浸泡,去心,加開水沖泡。可滋陰生津,潤肺止咳(清肺胃陰多用於除心,滋陰清心多用於連心)。
雪梨去皮1,切成小塊,冰糖適量,陳皮6g,清水500ml,煮沸後轉小火40-50min。具有滋陰潤燥、宣肺止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