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粗細料的混搭技術?
奶牛精粗比例必須符合奶牛作為反芻動物的基本生理特點,即使在泌乳高峰期也必須堅持精粗混合飼餵的原則。壹般粗纖維飼料(人工牧草、雜草、禾本科作物稭稈等)的比例。)在非泌乳期和幹泌乳期宜為50%~60%,泌乳高峰期纖維飼料宜為40%~50%左右,並適當增加精料的飼餵量(50%~60%),以利於奶牛充分消化吸收轉化,不產生營養代謝(消化率)?
二、膳食營養平衡的控制?
奶牛養殖中,應根據奶牛各生長階段的飼養標準配制相應的飼料,特別是滿足泌乳階段的關鍵營養需求,幹物質供應必須充足,其中“能量物質、粗蛋白、粗纖維、礦物質、維生素”必須足量添加,比例準確;濃縮飼料(谷物、豆類、動物飼料等)的最大量。)不應超過60%,應以粗纖維飼料為主。即使在泌乳高峰期,精料比例也只能控制在50%~60%,禁止超過60%,以免增加奶牛肝腎負擔,引起代謝性疾病(酸堿中毒)、繁殖障礙、肢蹄病等。24小時不間斷供應充足的清潔飲用水,禁止供應不符合安全飲用水標準的劣質飲用水。
三、減少營養負平衡?
實踐證明,高產奶牛需要盡可能減少營養負平衡,保證瘤胃的正常功能,以維持奶牛的健康,獲得穩產高產。因此,為了使負能量平衡最小化,壹定量的過瘤胃蛋白質(保護性氨基酸、全脂膨化大豆和全棉籽)和過瘤胃脂肪(植物油、脂肪酸鈣、棕櫚酸鈣等。)可以添加到飲食中,添加2%~3%為宜。要註意禁止使用動物過瘤胃蛋白和動物脂肪,因為會引起奶牛瘤胃功能障礙。?
第四,微量元素的均衡供給?
在實踐中,微量元素(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量很少,但卻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特別是在家畜家禽的規模化養殖中。動物必需微量元素包括:鈉鹽中常用0.8%Na2SO4(硫酸鈉),可提高產奶量和飼料轉化利用率;在高溫季節適當添加KCl(氯化鉀)可以有效緩解熱應激,維持奶牛正常的生理代謝功能。在全舍飼養和封閉養殖模式下,硒(硒)、硫(硫)、鈣(鈣)、磷(磷)、銅(銅)、鋅(鋅)等動物必需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容易缺乏,散養和半散養模式下的奶牛也區域性缺乏壹些礦物質微量元素,因此需要註意過程檢測,實時評估奶牛日糧中礦物質元素的含量。在奶牛高強度繁殖過程中,VE和VA缺壹不可,在繁殖期奶牛日糧中適當添加這兩種維生素,可以有效降低繁殖障礙的發生率。泌乳和泌乳機制啟動後,奶牛對鈣磷的需求量很大。此時在日糧中增加VA和VD的量(常量1.5~3倍),可促進奶牛對鈣磷的吸收和轉化,可有效預防產後缺鈣、產後癱瘓等產科疾病。?
五、飼料添加劑的合理使用
為了預防某些疾病,促進生長增重,提高產奶量,增產增收,在規模化奶牛養殖生產中經常使用壹些飼料添加劑,主要包括:(1)緩沖劑,主要是小蘇打(1.5%)和氧化鎂(0.6%~0.8%),用於改善奶牛的暴食,促進消化。(2)丙二醇(丙二醇、乙二醇、異丙醇):當奶牛發生常見的酮病時,可在日糧中添加丙二醇制劑或直接給藥,可迅速緩解癥狀並治愈。(3)異位酸(異戊酸、異丁酸、異己酸):定向添加異位酸可顯著提高奶牛產奶量、乳脂率和飼料轉化利用率。(4)沸石與稀土:實踐證明,在奶牛日糧中添加4%~5%的沸石組分或在泌乳高峰期添加適量的稀土(40~45mg/kg),可提高泌乳量約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