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如何用中藥治療丹毒

如何用中藥治療丹毒

丹毒是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膚炎癥。中醫叫火膽、六火。【臨床特征】1。病因:A群是由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2.先驅癥狀:畏寒,全身不適,高燒,39 ~ 40℃。3.有利部位:小腿和面部。皮損特征:鮮紅色水腫斑,表面緊張光亮,邊界清楚,嚴重者可出現水皰Fig1。五、全身癥狀: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不及物動詞自覺癥狀:明顯壓痛,局部皮膚溫度高ⅶ。預後:反復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腫,下肢反復發作可導致象皮腫。八、實驗檢查: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增多【鑒別診斷】接觸性皮炎、蜂窩組織炎、癬疹【防治】治療原則: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1。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480萬~ 800萬單位/日靜點,過敏患者可用紅黴素2。積極治療足癬等局部病變。第三,支持療法,對癥治療。四、局部治療:呋喃西林液體濕敷,外用抗生素軟膏:如百多邦軟膏等。五、理療:紫外線、音頻電療、超短波、紅外線等丹毒雖名為“毒”,但並非病毒感染所致,而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癥。病原體為A群溶血性鏈球菌,通過皮膚或黏膜損傷侵入,但也可通過血液感染。該病可在原部位復發,稱為復發性丹毒。慢性淋巴水腫可由長期疾病引起。小腿慢性淋巴水腫,又稱象皮腿。丹毒的典型病理改變是真皮高度水腫,血管、淋巴管擴張,真皮內廣泛膿性白細胞浸潤,可達皮下組織。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和血液中白細胞的增多,可以診斷為丹毒。但要和接觸性皮炎、蜂窩組織炎相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刺激史,無全身癥狀和瘙癢;蜂窩組織炎是壹種彌漫性浸潤性潮紅,邊界不清,明顯凹陷性水腫,無軟化潰爛,愈合後有疤痕。丹毒患者要註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隔離。如果是下肢有病,要臥床休息,擡高患肢。藥物治療首選青黴素,口服或靜脈滴註。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黴素或磺胺類藥物。題目可以塗20% ~ 30%魚脂膏,也可以用0.1% Rafnuel溶液濕敷。誰易患丹毒?(1)與體表慢性病變有關的面部丹毒,多由鼻、咽、耳等部位的病變引起。,尤其是鼻炎患者和經常用手挖鼻子的人,容易得丹毒。下肢丹毒多由足癬或下肢外傷引起。(2)與免疫力下降有關的營養不良、酒精中毒、丙種球蛋白缺乏、腎性水腫等都是本病的誘發因素。所以,即使是鼻炎、腳氣也要積極治療,不要養成用指甲挖鼻孔的習慣。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腎性水腫時,更應註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完整。中醫怎麽治療丹毒?中醫認為丹毒的病因主要是火毒,可由風濕熱之邪化火所致。其中,發生在面部的,又稱為“火膽”或“大頭文”;發生在下肢的稱為絲蟲病;發生在新生兒或兒童身上的丹毒稱為赤泳丹或泳火。辨證論治可分為四型。(1)風熱盛證見於頭、耳、臂等。,燒紅,嚴重者眼睛緊閉,無法睜開。伴有口渴,大便幹燥,舌紅,苔薄黃,脈滑。治療以疏風清熱解毒為主,方劑以化斑解毒湯加減。(2)肝經火郁證多見於胸腹部、腰背部、肋部、臍周等。,舌質紅,苔薄黃,脈數。治療以清肝利濕退熱為主,方劑以柴胡清肝湯加減。(3)濕熱火證常發生在下肢、小腿、大腿、腳背等部位。,有紅腫灼熱,向上擴散,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行走困難。伴有厭食,口渴,舌紅,苔黃膩,脈滑。治療以清熱利濕解毒為主,方劑以利水潤燥湯加減。(4)熱毒入營證證候範圍廣,證候重,可見譫妄、躁動、惡心、嘔吐等各種不良證候。治療方法是涼血解毒,清心開竅。水煎服,每日1劑。神誌不清者,加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或牛黃清心丸,任選其壹。可以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外敷。壹開始用仙人掌、馬齒莧、芙蓉葉、綠豆等。,選壹個,搗碎外敷,幹了再換。中晚期紅腫稍退,可以用金霜或者如意黃金粉加蜂蜜水塗抹。對於反復發作的丹毒,可以吃藥預防:生薏米30g。每天煎1次。治療期間註意休息,多喝溫水。並與健康人隔離,避免接觸。忌辛辣、腥、油膩之品,多吃蔬菜水果。丹毒的病因及發病機制該病是由溶血性鏈球菌B型引起的壹種急性傳染性皮膚病,中醫稱之為“火丹”。臨床表現:發病前是否有全身癥狀?
  • 上一篇:兄弟姐妹們,能給我講幾個環保故事嗎?我急需它。
  • 下一篇:先天性斜頸怎麽治療?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