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量食用味精超過人體代謝能力時,還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加,限制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如鈣、鎂、銅等。特別是利用谷氨酸結合血鋅可排出體外,造成體內缺鋅。
鋅是嬰兒體格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所以嬰兒和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吃味精。此外,日本研究人員認為,長期過量食用味精會導致視網膜變薄,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擴展數據:
註意事項:
壹、炒肉菜不需要加味精:
肉類已經含有谷氨酸。當它遇到菜肴中的鹽,被加熱後,自然會產生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
除了肉類,其他美味食物都不需要添加味精,比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等。
二、醋菜中沒必要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多的菜不能加味精。
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下不易溶解,而且酸度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
所以,糖醋裏脊、醋炒白菜等酸菜,沒必要放味精。
三、拌涼菜不應放味精:
因為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能充分發揮提神的作用。
而涼菜溫度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直接粘在原料上,無味,令人失望。
如果非要在涼菜裏放味精,可取的做法是用少量熱水溶解味精,然後拌入涼菜裏。?
四、餡料不宜加味精:
很多人在餃子和春卷的餡料裏放壹些味精,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餡料後,會經過蒸、煮、炒等高溫工序。
但只要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變性,形成焦谷氨酸鈉(無毒),失去作用。除了不拌餡,做熱菜的時候,味精只能在菜快要離火的時候加。
五、味精有鹹無甜:
在適當的鈉離子濃度下,味精的鮮味可以更加突出。
所以味精的鮮味在鹹的菜裏可以很好吃,但如果把味精放在甜的菜裏,不僅不會增強鮮味,反而會抑制甜鮮食物的原味,產生壹種臭味。
百度百科-味精
人民網-味精吃多了有害。五種情況不宜放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