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白鳳丸,補氣血方劑,由烏雞640克(去毛去爪)、鹿角膠128克、醋鱉甲64克、煆牡蠣48克、桑螵蛸48克、人參128克、黃芪32克、當歸144克、白芍6544克組成。熟地黃256克,川芎64克,柴胡26克,丹參128克,山藥128克,芡實(炒)64克,鹿角霜48克。
用法與用量:口服。水蜜丸6g壹次,小米丸9g壹次,達美丸1丸壹次,壹日兩次。
【主治】益氣養血,調經止帶。用於氣血兩虛,形體消瘦,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十全大補湯,補益氣血的方劑,由人參6克,肉桂3克,川芎6克,熟地黃12克,茯苓9克,白術9克,炙甘草3克,黃芪12克,川當歸9克,白芍9克組成。
用法用量:藥物為細粉。每次9克,加水150毫升,生姜3片,紅棗2枚,均煎至100毫升,隨時服用。
主治:溫補氣血。主治:五株七傷氣血不足,飲食減少;慢性病、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精神疲勞、瘡瘍不止、婦女崩漏。
補氣血方藥:炙甘草12g、生姜9g、人參6g、生地30g、桂枝9g、阿膠6g、麥冬10g、火麻仁10g、大棗30枚。
用法用量:取七升清酒八升水,先煮八味,取三升,除我,融內膠,溫服壹升,每日三次。現代用法:水煎服,阿膠溶化,水送服。
主治:滋陰養血,益氣養陽,寧心復脈。主治:陰血不足,氣血兩虛,乏力少氣,心悸失眠,大便幹結,舌紅少苔,脈結;或神疲乏力、肺痿、久咳、流涎、咽幹口渴、痰中帶血、心悸、心煩、氣短、失眠、自汗盜汗、脈弱。
補益氣血的方劑歸脾湯,由白術9克、茯苓10克、黃芪12克、龍眼肉10克、酸棗仁10克、黨參12克、炙甘草5克、當歸10克、遠誌65438組成。
用法用量:加入生姜6克,大棗3枚,水煎服。
主治:健脾益氣,補血養心。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納差、乏力、面色萎黃、舌淡、脈弱。脾虛引起的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皮下出血。
當歸補血湯是補益氣血的方劑,由黃芪30克、當歸6克組成。
用法用量:兩杯水煎至壹杯,除去我,空腹溫服。
【主治】益氣生血。主治勞傷內傷,氣血虛弱,陽浮於外,皮膚灼熱,目赤面赤,口渴多飲,脈沈弱,不可重按;以及女性月經量多、產後血虛、發熱頭痛;或者潰瘍破潰後長時間不愈合。
八珍湯,補益氣血的方劑,由人參30克、白術30克、茯苓30克、當歸30克、川芎30克、白芍30克、熟地黃30克、炙甘草30克組成。
用法用量:取三錢(9g)水壹杯半,加生姜五片,大棗壹枚,煎至七分熟,隨時口服。(現代用法:或作湯劑,加生姜3片,大棗5枚,水煎,用量視病情而定)。
主治: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心悸怔忡,四肢乏力,氣短,懶言,少食,舌淡苔薄白,脈弱或乏力。
補氣血方劑四物湯,由熟地黃15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6g組成。
用法用量:取三錢,水煎服,空腹熱服。
主治:血虛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以及壹切血虛證,舌淡脈細。
服用益氣補血藥物時,應根據病情輕重,正確使用平、重補藥。病急,氣血驟落,宜補而強之。若為慢性,病情較緩,病程較長,宜進補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