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齒香薷
來源《本草四聲》
拼音名稱西Xiānɡ
別名蘇軾(開寶本草)、蚊草(廣西野生資源植物)、石艾、嘟嘟李倩(陸川本草)、香薷(中醫通誌)、五香草(杭城藥用植物通誌)、香薷(湖南醫學通誌)、笑笑。東紫蘇、香薷草、茵陳、荊芥、紫蘇、東紫蘇、荊芥(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十味藥(廣西中草藥)、麝香(江西中草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香薷的全草。在夏天,收獲地上部分,除去根並幹燥。
原來形狀
香薷(綱要),又名香薷。
壹年生草本,15 ~ 45厘米高。莖直立,正方形,帶綠色棕色或稍帶紅色,通過反向生長具柔毛,多分枝。葉對生,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 ~ 2厘米,寬2 ~ 4毫米,頂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兩側密被白色絨毛,密被腺斑。海鷗生於花輪,生有2朵花,由幾輪聚集成壹個頭狀或總狀,通常為頂生;每朵花有1個苞片,苞片卵形,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密被白色短柔毛;花萼管狀,5裂,裂片三角形披針形,短柔毛,邊緣密被緣毛;花冠二唇形,淡紫色,上唇短,先端缺刻,下唇3半裂,兩側裂片小而全,中部裂片大而有鋸齒,花冠內外光滑,只有下唇的內側裂片長柔毛;雄蕊2,退化雄蕊2,花絲非常短,著生於花冠簡;子房2深裂,花柱從子房基部著生,柱頭2深裂。小堅果4,圓形,被宿存的花萼包圍。花期:9月~ 65438+10月。結果期為10 ~ 11月。
生境分布生於荒地、路旁、田邊、山坡草地。分布在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所在地:湖南、湖北。此外,廣西等地也產。
性格;角色;字母
幹燥的全草,全部有毛,長約20 ~ 30厘米。莖細,上部呈方柱狀,略呈波浪狀彎曲,有分枝;基部紫紅色,上部灰綠色,節明顯,節間長約3厘米;易碎,易斷,斷面呈纖維狀。葉對生,披針形,灰綠色到綠色,皺縮,易折斷,多數無花序。氣味清香,味道刺鼻,清涼,微灼。以苗短、青綠、葉多、枝嫩為佳。
本品作為香薷在湖南、湖北、廣西等地使用。見香薷。
化學成分包括揮發油0.7%,香芹酚65%,香芹酚乙酸酯6%,以及對傘花烴、α-側柏、芳樟醇、冰片、α-石竹烯等。
藥理作用揮發油,性質穩定,氣味芳香。體外試驗證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β-鏈球菌、腦膜炎球菌、卡氏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福氏誌賀氏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不僅能抑菌,還具有殺菌作用;其殺菌力大大超過石炭酸和巨案揮發油。血清對其效果無明顯影響。香薷油對A群腦膜炎球菌有較強的體外抗菌作用。0.1%揮發油混懸液可在3天內控制流感。體外試驗(雞胚接種)對流感病毒有壹定的滅活能力,滅活濃度在1:1000 ~ 1:2000之間;其水提取物的滅活濃度在1: 200和1: 400之間。幼兔皮下註射50毫克香薷油可能引起某些毒性反應。
性品味
辛苦,溫暖。
①“開寶本竹菇”:味辛,性溫,無毒。
②浙江常見民間草藥:性溫和,味辛。
功能指示
祛暑活血,理氣祛濕。治療嶽夏的普通感冒,中暑,惡心,腹痛和腹瀉,外傷瘀傷,濕疹和癤子。
①《開寶本草》:主基調溫胃止霍亂吐瀉、腹脹、臍腹痛、腸鳴。
②廣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解毒蛇毒,祛瘀止痛,去濁解暑。治療毒蛇咬傷、跌打損傷、中暑發熱、皮膚濕疹瘙癢、多處疔瘡。
3《江西草藥》:祛暑理氣。治小兒暑熱初期中暑惡心。
④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祛暑、行氣、解表、止痛。治療中暑,感冒,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