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醫看來,嘔吐主要表現為急慢性胃炎、幽門梗阻、食源性嘔吐、神經性嘔吐、十二指腸嵌壓等癥狀,以及其他癥狀,如腸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尿毒癥、代謝紊亂和壹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當前期以嘔吐為主要表現時,可以參考此病進行辨證施灸。
嘔吐的病因多由食物損傷、外感邪氣、情誌失調、脾胃虛弱等引起。其病機主要是胃不和郁,胃氣上行。
嘔吐的病理臟腑在胃,與肝脾關系密切。胃是糧倉的官員,主接受水谷,所以和諧是服從。如果致病因素入侵,胃虛會引起嘔吐。脾主運化,從而促進健康,並與胃相互作用。如果脾陽虛,或飲食損傷,脾失運化,飲食難改,或水谷不正常,濕積成痰,停於胃中,胃失平衡,墜於嘔吐。肝主疏泄,具有調節脾胃升降的功能。肝氣受情傷,則郁滯,或氣化為火,則使胃氣上吐。
1,外邪犯胃證
治療原則:祛表、和胃、降逆。
艾條灸;
配穴:合谷、大椎、內關、中脘。
艾灸:(1)艾條灸:45-60分鐘/點,每天1次。
(2)艾灸器具灸:45-60分鐘/點,每日1次。
(3)艾灸貼皮灸:7-9莊/穴,每日1次。
(4)艾灸生姜:7-9莊/穴,每日1次。
(5)溫艾灸:35-45分鐘/點,1,每日壹次。
2、痰飲證
治療原則:溫化痰,和胃降逆。
艾條灸;
配穴:(1)脾俞、舒威;(2)鐘繇、張門、紅龍、公孫。
艾灸方法:(1)艾條溫和灸:兩組穴位交替灸,45-60分鐘/穴,每日1次。
(2)燒烤灸:兩組穴位交替灸,45-60分鐘/點,每天1次。
(3)隔藥灸隔藥灸皮膚隔藥灸隔藥灸隔藥灸兩組穴位,7-9強穴/穴,每日65438±0次。
(4)隔日灸隔日灸隔日灸隔日灸隔日灸隔日灸隔日灸隔日灸隔日灸隔日灸(7-9) 1次。
(5)艾溫針灸:兩組穴位交替治療,35-45分鐘/點,1,每日1次。
3.脾胃虛寒證
治療原則:溫中健脾,和胃降逆。
艾條灸;
配穴:(1)脾俞、腎俞;(2)中脘、足三裏、內關、神闕。
艾灸方法:(1)艾條溫和灸:兩組穴位交替灸,45-60分鐘/穴,每日1次。
(2)艾灸器具灸:兩組穴位交替灸,45-60分鐘/穴,每日1次。
(3)隔藥灸隔藥灸皮膚隔藥灸隔藥灸隔藥灸兩組穴位,7-9強穴/穴,每日65438±0次。
(4)蘄春灸:①中脘至關元任脈、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穴位;②脊柱正中至命門督脈、太陽膀胱經第壹側線的穴位。蘄春灸法交替實施,每天1次。
(5)蘄春火灸:①中脘至關元任脈、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穴位;②脊柱正中至命門督脈、太陽膀胱經第壹側線的穴位。蘄春灸法交替實施,每天1次。
馬,男,50歲,幹部。首診於2005年6月5438-10月3日:患者有10年以上的噯氣嘔吐清水病史。半個月前,由於疲勞和感冒,我又吐了。我感到腹脹和不適,隱隱作痛和打嗝。吃完後馬上嘔吐,直到吐完為止。服用中西藥失敗。某醫院診斷為“胃神經官能癥”。刻:身體瘦弱,表情淡漠,說話慵懶,聲音低沈膽怯,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小便長。舌淡苔薄白,脈細而弱。這是脾胃虛寒,失溫耳聾所致的虛寒嘔吐證。擬采用艾灸加生姜治療。施灸部位:①仰臥位:中脘至關元任脈、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穴位;(2)俯臥位:督脈在脊柱和命門中間,沿足太陽膀胱經第壹側取穴。兩組穴位交替艾灸,每天65438±0次。艾灸治療3天後,癥狀大大減輕,能吃東西了。半個月後,飲食有所改善,體力也逐漸增強。艾灸後改為1次壹天,休養壹個多月恢復。五年的隨訪沒有發生。
出版社:蘄春灸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蘄春灸療法的代表性灸法之壹。它源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流傳至今已有400多年。此法專治虛寒之癥。
本案采用艾灸,在腹部和背部穴位交替進行隔姜灸,可溫中、健脾、和胃、減少逆流。脾胃健,陽氣足,虛寒嘔吐可止。
“惡心嘔吐,燒灰,放入朱砂末少許,舌下含化,很有效。世貞。”(《本草綱目》卷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