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嗜睡,整天腦袋昏昏沈沈,沒精神;我的嘴巴總是黏黏的,感覺甜絲絲在嘴裏;另外,胃口不好,吃的少,或者吃了之後不容易消化,導致腹脹、腹脹;大便不成形,愛粘馬桶;當妳伸出舌頭時,妳可以看到它很胖,邊緣有齒痕,舌苔很粘。
那為什麽會造成濕氣重呢?在沈醫生看來,是脾虛所致。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食物中水谷的精氣是由脾胃收集的,脾胃也是主要的運輸工具,它可以將水谷的精氣向上蒸騰。如果脾胃虛寒,水谷的精氣會停留在下焦,這也會積累水分。另外,春天雨水太多,長期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會導致濕氣侵入人體。
那麽如何去除體內的濕氣呢?這壹次,沈醫生還是從古方中尋找答案。有壹個著名的祛濕方劑叫申思湯,由茯苓、山藥、蓮子、芡實組成。
藥方裏的山藥是用來健脾的。它生長在土壤裏,吸收土地的靈氣。土在中醫裏代表脾胃,所以可以健脾胃,豐富脾胃正氣,使脾胃運化,從而解決濕的來源。對大便稀稀、頭暈乏力、感冒、食欲不振的人有很好的效果。
茯苓是健脾祛濕的良藥,其濕能吸收體內的濕氣,通過下焦以排便的形式排出體外。
薏仁也是祛濕的,可以幫助脾胃擺脫不愉快的水濕。但生薏米性寒,易傷脾胃,所以食譜中通常用炒薏米,這類高溫品更受脾胃歡迎,與茯苓配伍可增加祛濕功效。
芡實用於補中,強身健體。可用於補脾氣,健脾強體,健脾祛濕祛邪。此外,芡實還能益腎固精,腎主水,能將體內多余的水分轉化為津液。
此後,四味藥合用健脾祛濕,脾健康的升、降、運化功能得以恢復,水路暢通,水濕運化正常,體內自然不會有重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