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四肢、面部、單眼皮、下肢、足部水腫。
水腫的原因有很多:
推薦兩個臨床常用的平和方劑。對於專業醫生或學習者的討論,患者不應自行嘗試處方。)
白術散出自姬風普濟方,由白術、陳皮、姜皮、大腹皮、茯苓皮組成。
主治:久病之後,身體的腳、脛骨、面部浮腫,小便快,脈大而弱。
久病之後水腫更常見。如果患者小便正常,甚至小便很快,說明腎臟的氣化功能正常,那麽多半是脾虛水盛。
臨床應用中,本方可用於面、體、足、脛骨任何部位水腫,同時利小便,寒熱證不明顯。
本方健脾利水的同時,用藥溫和。只要正確使用,療效顯著。
2.季芳茯苓湯
季芳茯苓湯出自《金匱要略》,由季芳、黃芪、桂枝、茯苓、甘草組成。
主治:皮膚水為病,四肢浮腫,濕氣在皮膚,四肢動。
此證的病機為氣不足,水溢肌表。利尿的力量大於方芪黃湯。
四肢浮腫,或者同時肌肉抽筋,是這個方子的主要把握點。
經典方劑,註意每味藥的用量很重要。少量是不行的。參考量:防己30g、黃芪30g、桂枝30g、茯苓60g、甘草10g。
當然,針灸必須有壹個治療方案:
針灸:通督和楊桐。
艾灸:有針對性的治療,神闕、足三裏。但要註意艾灸的度,不能過分追求熱度。所謂“少火少氣”,可以通過緩慢溫和的加熱來達到。不要每天艾灸太久。艾灸會傷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