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與超濾、患者體溫、貧血、透析液鈉濃度、心血管功能障礙密切相關。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冠心病和心律失常,腎血流量減少,進而損害殘余腎功能,降低生活質量,縮短生存時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維持性透析患者出現低血壓怎麽辦?
1,做好基礎護理
尿毒癥患者入院後,需要在床邊準備吸痰器和氧氣,以及急救藥品、生理鹽水、50%葡萄糖和註射器。
2.仔細觀察它的變化。
血液透析期間,要多觀察、多溝通,每30~60分鐘測壹次血壓、心率,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還要觀察其意識、面色及低血壓的體征。如果壹直打哈欠,腰酸背痛,大便不暢,腸痙攣,就要警惕血容量不足,低血壓了。還有壹些患者血壓不會逐漸下降,可能會出現血壓突然下降的情況。因此,血液透析後3~4小時需要監測血壓和心率,每15~30分鐘監測壹次。如果收縮壓低於90 mHg,並伴有持續的冷汗、心慌、頭暈,應立即平躺在床上,保持頭低位,將血容量調低,減少或暫時停止超濾,同時給予低流量吸氧。
3、做好心理護理
由於尿毒癥患者長期患病,常伴有心理應激反應,如恐懼、焦慮或抑郁等,會影響治療效果,降低生活質量。每次透析前,要多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說出自己擔心的事情,及時糾正負面情緒,讓患者重新認識自己,找到存在的價值,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4.控制超濾
透析前要評估患者的幹重,然後建立超濾量和超濾率,避免低血壓。老年患者是低血壓的高危人群,應嚴格控制凈超濾量。如果在透析過程中體重增加很多,特別是間隔兩天時,壹定要加強健康教育,保持正常體重,適當增加透析次數。
5、改變透析模式
可采用低溫結合可調鈉治療模式維持透析液溫度在35~36℃。可調鈉透析可以提高晶體滲透壓,有利於細胞間水分的轉移,加快水分排泄速度,不僅可以穩定血壓,還可以避免水鈉瀦留或口渴,提高血管的穩定性。
6、做好飲食和運動調理
科學安排均衡飲食,為身體吸收營養。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和頻率。應以有氧運動為主,輔以力量和耐力訓練,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避免身體疲勞。
技巧
如果條件允許,患者應保持適量運動,可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時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不要過度控制飲食。及時監測和識別透析癥狀性低血壓,調整血液凈化模式,采取綜合治療方法和護理對策,減輕患者心理應激反應,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配合性,預防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