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祛濕,中醫確實有很多藥方,但如果使用方便且效果好,沈淩白術散就是其中之壹。此方出自宋代官方醫典《太平惠民》和《藥房驗方》,已有近千年歷史。
沈淩白術散:白扁豆、白術、茯苓、甘草、桔梗、蓮子、人參、砂仁、山藥、薏苡仁也制成中成藥,可在藥店購買。
根據《黃帝內經》,所有的濕脹都屬於脾。換句話說,體內這種水不會無緣無故產生。它從哪裏來?當然是來源於脾胃,所以從根本上解決濕邪的問題是不可行的。
壹個藥方就能徹底祛除寒濕。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是著名的四君子湯,是健脾益氣的首方。
蓮子能補胃氣。《本草綱目》中說“香,有五谷之味”。這種芳香的食物或藥物最適合脾胃。山藥還補脾胃。山藥嘗起來很甜。甜和甜本身就是能量。
補脾氣,去掉生成的水,用壹些白扁豆和大麥。
如果黑豆是腎之谷,紅豆是心之谷,那麽白扁豆就是脾之谷。白扁豆不偏不倚,非常溫柔。用脾胃去濕,不用擔心損傷脾胃的陽氣。
相比之下,薏仁稍寒,可以在這裏炒。炒過的薏苡有谷物的焦香味,藥性溫和很多。還具有健脾的作用,因為燒香入脾。
這麽多補藥同時進入人體,很容易停滯。當補藥停滯時,妳不能去妳該去的地方,不能發揮妳的作用,還會補頭暈臉紅,就像中醫常說的。用砂仁,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砂仁有行氣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的補充。
壹個藥方就能徹底祛除寒濕。
桔梗為舟楫藥,能入上焦,從而將其部分藥性分布於心、肺。
壹方面,強大的心臟升起了人體的太陽。太陽壹出來,就能驅散陰冷潮濕的空氣,讓人從頭到腳暖洋洋的。另壹方面,脾所產生的氣血津液,只有在脾消散精,精歸肺的時候,才能在肺的作用下,彌散於全身。
蒲公英和蒲公英壹樣,都在醞釀種子。風壹吹,它可以去任何地方,發揮它的作用。從字面上看,祛濕就是驅除邪氣,但在更高的層面上,是增強脾肺的運化功能。
因為濕邪的根源在於臟腑功能的衰退,這些在水谷本該變得微妙的東西,默認成了病理產物。桔梗的意義在於健脾補肺。所以桔梗看似可有可無,其實貢獻很大。
整個配方溫熱,適合寒濕人群。
那麽,如何區分寒濕和濕熱呢?寒濕人體濕冷,所以平時怕冷。中醫也叫陽虛。陽虛的人可以很快地溶解體內的壹些水分,而陽虛的人陽氣不足,體內的水分無法運化和溶解。壹點壹點積累,反應在舌頭上。舌苔白膩,可覆蓋壹整層。如果舌苔厚,有點黃,壹般是熱的。這個時候,妳不能用沈淩白術粉。
最後,沈淩白術粉有什麽神奇的功能?
首先,沈淩白術散可以止瀉。
體內寒濕重的人,腸道有些問題。因為妳脾氣比較弱,吃進去的食物不能很好的運輸吸收,不能牢牢的抓住食物,所以會轉來轉去拉肚子,但是拉肚子的人大多是水樣腹瀉,大便比較輕。沈淩白術粉是壹種培土配方。土可以造水,就像崎嶇的鄉間小路。雨後天氣變得泥濘不堪。這時候撒幾鍬幹土,馬上就幹了。
壹個藥方就能徹底祛除寒濕。
麥金利山倒映在阿拉斯加德納裏國家公園的小池塘苔原上。
第二,沈淩白術散可以止咳。
很多人認為咳嗽是肺的問題,沒錯。準確的說,咳嗽是肺部的驅魔反應。咳嗽開始時,止咳藥可以幫助肺部快速排泄。但如果長期服用止咳藥,還是止不住咳嗽,需要換壹種新的思維方式。
中醫五行中,脾屬土,肺屬金,脾土生肺金。另壹方面,如果脾虛弱,肺金的力量就會減弱,特別是對於體內寒濕的人,中焦活動的循環不是很好。使用沈淩白術散時,可以培土,使脾氣之精失於肺,肺氣長壯,從而驅走外邪,使咳嗽早日痊愈。
第三,沈淩白術散還可以用來調理虛弱的體質。
最後,所有的疾病都不會影響脾胃,尤其是很多人長期重病之後,沒有精力,沒有食欲,吃不下東西。用在沈淩白術散裏,裏面含有砂仁,不僅能讓妳很好的消化,還能讓妳胃口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