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液在組織間隙或體腔內過度積聚稱為水腫,臨床研究證明艾灸有治療水腫的妙法。診斷要點:頭面部先腫脹,逐漸向全身蔓延,腰部腫脹凹陷。恢復較快,皮膚有光澤,尿少,惡寒,發熱,四肢疼痛。咳嗽很厲害。偏風寒者,風寒無汗,舌苔薄黃,脈浮。容易風熱者,咽痛,舌苔薄黃。脈沖浮點數。
陰水:足部跗骨先腫脹,後逐漸波及全身,腰部以下腫脹凹陷。恢復慢,皮膚暗沈,尿短。脾虛,伴有上腹部便溏,四肢乏力,舌苔白膩,脈緩。腎虛的人腰酸腳疼,四肢冰涼,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沈細。
艾灸治療方法:陽水:隔姜灸大椎、舒菲、三焦俞、腎俞穴。艾灸至皮膚發紅。以不起泡為度。風熱偏熱者應少刺出血,幫助散熱。陰水:直接灸水、脾俞、腎俞穴,不留疤痕,每穴7強。脾虛,灸三陰交;腎虛者,灸太溪;當局部穴位的皮膚發紅時,觸感是溫暖的。水腫後期必須采取綜合治療,而繼發性水腫則應采用艾灸輔助治療。病情穩定時,可單獨用此法治療。
這裏需要註意的是,艾灸雖然可以緩解水腫,但不壹定能治療疾病本身。例如,有些人由於心包積液、胸腔積液或營養不良而出現水腫。此時,他們必須去醫院查明水腫的具體原因,並積極治療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