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狀態的人要祛濕。
濕在中醫理論中屬於外感病。外感疾病有六種,分別是風、寒、熱、濕、燥、火,濕是其中之壹。《黃帝內經》中說“百病生於風、寒、夏、濕、燥火,化為變化”。濕是自然之氣。如果過於強烈,就會變成外來的邪氣,也就是六淫之邪。
早上起來,照照鏡子,發現自己的臉是怎麽變胖的。其實這就是水腫,或者說頭發油膩,最近白發增多,頭發壹直在脫落,發量逐漸減少。註意這也是體內濕氣太多造成的。
另外,還可以看看自己的舌苔。舌頭壹伸出來就有點泛紅,上面的舌苔又薄又白。但是,當濕度大的時候,妳會發現妳的舌頭變胖了。舌頭胖了也沒關系,上面的苔蘚變得又厚又白。這個時候,大概是濕氣重。
現在天氣熱了,大部分上班族都開始吹空調了。從早到晚,他們出去吃飯都是汗流浹背,但是回到空調裏,溫度下降,然後就喝冷飲。很難不太濕。天冷了就出汗,那麽這個時候身體裏的水分就會留在身體裏,時間長了,臉就腫了,身體就胖了,身體就腫了,頭發就白了,頭發就掉了,慢慢就找到妳了。
紅豆薏仁湯加少許帶皮生姜。讓薏米泡壹晚上,就像淘米壹樣,直到水清為止,這樣才會有薏米的香味。帶皮的生姜切成姜片,然後壹起煮。煮好後可以適當加點冰糖。
這裏的紅豆指的是紅小豆,酸甜可口,藥性溫和。能入心、小腸,有消腫、利尿、解毒的作用。薏苡仁即薏苡仁,味甘淡,入藥性涼。能入肺、胃、脾經,有利尿、吸濕、健脾、止瀉的作用。合在壹起,能補脾胃,利水滲濕,消水腫。帶皮生姜,辛涼,微寒,有利水消腫的作用。所以這三個壹起可以很好的緩解濕氣重造成的水腫。還能緩解濕疹的瘙癢癥狀。
這裏又多了兩個穴位,輔助這兩個穴位可以更好的達到祛濕的效果。壹個是公孫穴,壹個是足三裏穴,可以滋養脾胃,幫助消化,也可以利水。
1,公孫穴
公孫穴在腳的拇指處,膝蓋後面壹寸,在內踝的前面,壹個凹洞。這個公孫穴是脾經的穴位,所以能促進利尿。
2.足三裏穴
足三裏穴這是所有學中醫的人都知道的壹個穴位。位於小腿鼻或膝眼處,有內膝眼和外膝眼,足三裏穴在外膝眼向下四指處。
足三裏穴可以滋養脾胃,幫助消化食物,溫暖脾胃。
如果足三裏穴配合公孫穴,對脾胃的利尿效果會更好。有空的時候可以壹直按這兩個穴位,每次三至五分鐘,早晚各壹次。堅持下去,就會看到效果。其實有條件的話,這兩個點用艾灸會更好。
最後提醒壹下,有些人洗完頭發後,有些女性習慣用毛巾把自己包起來,不吃幹發。也許他們只是上床睡覺。其實這樣很不好,這樣很容易使這些邪氣侵入頭部,很容易消耗體內的陽氣。如果這個時候還在吹空調,更容易把濕氣鎖在體內,會頭疼。所以洗完頭發後,希望妳能盡快吹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