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城內見到的文物主要有殘瓦、陶器碎片、修建後的石頭碎片和廢棄的建築裝飾件。1986,當地農民在官院後面發現三枚銅印。其中有壹枚是“永寧魏前所百戶印”,長7厘米,厚1.3厘米,長5.7厘米,重850克。正面刻有“永寧千戶府百璽”;背面刻有“禮部使洪武五年十壹月日”;左側刻有“永寧千戶府百璽”和“玉子25號”。永寧衛位於四川省敘永縣,永寧路原來就在這裏,所以在今天的敘永縣城西,遷到今天的敘永縣,離唐雅師很遠。此印是永寧魏初建時所制。“明唐崖土司最頑固”,多次征蜀。這個印章應該算是壹個勝利。另兩枚是“常官司印”,篆刻。壹枚背面有字,右邊刻有“唐雅常官司印”,左邊刻有“周元年(清康熙十三年)十二月”,中間刻有“曹麗造”,印邊刻有“玉子第四十四號”。印長6.9厘米,厚1.2厘米,柄長8.2厘米,重675克,此印據雲南時間為吳三桂所發。另壹款背面無文字,印刷長度7.1 cm,厚度1.8 cm,手柄長度7.5 cm,重量1100 g..這個印章應該是清廷的。按照清廷的規定,吳三桂頒發的舊璽應該上繳朝廷,但唐崖土司把它藏了起來。從制造層面來說,印前鑄造工藝比較粗糙,篆書筆畫粗而方,沒有規劃;印刷後筆畫細,規則對稱,技術水平高。此外,文物考古人員還在城址中發現壹個石制火盆,用沙石鑿成同樣的火盆形狀,長寬各0.7米,高0.2米;壹個石馬槽,壹個石獸,花卉,草葉石雕等。建築用的石材隨處可見,還有花花草草裝飾的花紋磚、金錢紋的青花瓷瓦、金錢紋的中書《泰昌鮑彤》。土司城的瓷器來自“萬昌溝”,這裏燒制了優質的白瓷器皿,並發現了燒窖的窖址和寢具。唐崖土司城是壹座具有軍事戰略意義的堡壘式建築,從後面險峻的玄武山,前面湍急的唐崖河,到隨時準備出征的石人、石馬,再到刻有“荊南雄鎮、平漢於楚”的石牌坊,以及左右營房、射擊場、馬場和東、北、南三面修建的城墻,從不同側面傳遞了唐崖土司勇猛善戰的土司風貌。三界三八巷36號院襯托出的繁華景象,展現了土司城社自給自足的封建農奴制經濟。專門為土司子弟開設的學習中國文化的書院,證明了唐崖土司學習中國文化的氛圍濃厚。專門為秦家修建的秦氏宗祠,說明他們的宗族祖先崇拜觀念盛行。幾座建在宗教區的寺廟,說明這裏佛教盛行,香火旺盛。傳說中的秦夫人化解了秦與田土司的世仇,也昭示了唐崖土司的婚姻半徑。留存至今的建築柱基,透露出土司城房屋建築的“幹柱”特征。牌坊上雕刻的“土王之遊”圖,傳遞著土司城特有的禮儀和習俗。墓葬的集中分布和保存至今的碑文,詮釋了唐崖土司的喪葬文化。流傳至今的地方誌中的民間文學和祭祀儀式,都承載著古代帝都的文化習俗。因此,400多年前的唐崖土司城是方圓1000km區域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現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的文物遺址,極具歷史地位和學術研究價值。研究土家族,就得研究唐崖土司。研究西南民族文化,就不得不研究唐崖土司城遺址。
上一篇:夢見爸爸贏了錢的預兆。下一篇:鼻塞的長期替代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