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是葫蘆科壹年生藤本草本植物。又名贊子、平普。用幼果作食物。原產於印度和熱帶非洲。在古代,中國用其成熟幹燥的果殼作為容器,也可入藥。《詩經》中已有記載。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和桐鄉羅家角遺址均有葫蘆果實和果皮的遺存出土,表明我國栽培葫蘆的歷史也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葫蘆在中國分布很廣,主要在長江以南。葫蘆根系發達,莖呈卷須狀,可達3 ~ 4米長,分枝力強。單葉,互生,心形葉,葉上有細毛。壹夫壹妻制。有時產生兩性花,但果實常畸形,無食用價值。花是白色的,多在夜間和太陽弱的傍晚或清晨開花。雄花多生在主藤的中下部,雌花多生在主藤的上部。側蔓能從1 ~ 2節結雌花,所以側蔓以結果為主。果實可在開花後10 ~ 20天采收,其嫩果皮和胎座鮮嫩多汁,可食用。衰老的結果是皮膚變硬,胎盤組織幹燥,不能食用。葫蘆的果形有多種變化,可分為:①長葫蘆或蒲瓜。果實圓柱形,長50 ~ 70厘米,直徑6 ~ 10厘米,上下粗細幾乎相等,有的呈木棍狀;②長柄葫蘆。果實頂端呈球形,靠近果柄末端有細長的頸部;③瓢或葫蘆。果實球形至扁圓形,成熟的果實可用作勺子;(4)細腰葫蘆或俗稱葫蘆。果實中間有“細腰”,兩端呈球形;⑤觀賞葫蘆或小葫蘆。果實只有10 cm左右,細腰或長頸。五個品種的染色體數目為2n=22,可以相互雜交。葫蘆是壹種喜溫的植物。最適生長溫度為20 ~ 25℃。壹般都是先育苗,然後在露地種植。種皮較厚,發芽較慢。地面種植植物約65,438+0,000株,腳手架種植植物約2,000株。為了使主蔓早長側蔓,雌花多,可在主蔓長到4 ~ 6節時采摘主蔓頂芽。也可用植物激素處理,促進主蔓早結雌花,早結果。葫蘆對肥料和水分要求較高,需要分次施足基肥和追施可利用的氮肥。不耐澇旱,多雨地區註意排水,幹旱時及時灌溉。主要害蟲為蚜蟲、黃瓜;主要病害有病毒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葫蘆幼果含水量95%,每100克鮮重含維生素C約10 ~ 15毫克,還有少量的糖、磷和鈣。口感清淡,質軟,適合烹飪,不宜生吃。有些品種因為肉中含有葫蘆素的糖苷而有苦味。生產中選擇無苦味的親本,控制授粉,使種子的後代無苦味。
上一篇:手術加中藥調理可以預防巧克力囊腫復發下一篇:龜寒病怎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