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久咳(肺氣腫、氣管炎引起的咳嗽):明礬壹兩片,磨成粉,用醋調成糊狀。每天晚上睡覺前,取壹大坨黃豆敷在心臟(湧泉穴,雙腳),用布包好,第二天早上取出。有特效7天。
3止咳化痰桑杏飲
止咳藥杏仁分苦和甜,苦杏仁入藥。苦杏仁治實證咳嗽,但有毒,不宜多吃;甜杏仁比苦杏仁更大更平,更有營養,主要用於老年人咳嗽。炒甜杏仁,每日早晚各嚼7至10粒,或用白糖搗爛,每日兩次用開水送服,以治肺虛、老年性咳嗽、幹咳無痰。
桑杏飲桑葉10g,杏仁5g,沙參5g,象皮3g,梨皮15g,冰糖3g。以水代茶煎服,常飲。適用於幹咳無痰,或痰少粘成絲而致風燥傷肺,難以咳出者。
中醫認為,痰主要與肺、脾有關。肺主呼吸,調節元氣(元氣)的出入。如果肺不降,就會出現咳喘和臥不平等。當風寒侵襲肺時,肺中的津液凝結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輸送營養物質到各器官。如果濕邪侵入人體,或思慮過度、勞累、飲食不當,均可損傷脾臟,使其失去運化功能,導致水濕停滯,凝結成痰。(摘自:求醫問藥網)
中醫辨證論治痰,分為寒痰、風痰、熱痰、濕痰、幹痰。
1,寒痰從寒邪侵入肺,使肺中津液凝結成痰。痰呈白色,患者怕冷,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小青龍湯加減:桂枝6克,法半夏10克,幹姜6克,細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哮喘用炙麻黃6 ~ 9g。
2.風痰是風邪犯肺所致,即著涼。剛開始痰是白稀的,後來可以變黃變粘。患者怕風,舌苔先變白,後變薄變黃。蘇星飲加減:杏仁10g,紫蘇葉6g,荊芥6g,前胡10g,桔梗lo 0g,白前10g。。痰液變黃時,加入6克丹星、1 o克連翹、1 2克金銀花。
3.熱痰從熱邪侵入肺或從風或寒邪發高燒數天,然後津液被燒灼,變成黃色粘痰。患者怕熱喜涼,舌質紅黃,苔膩。薤白散的組成為:桑白皮10g,地骨皮10g,甘草5g,石膏30g,黃芩1g。
4.濕邪痰濕侵入人體(如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引起肺脾功能失調或飲食運化不當。痰液呈白色水樣,患者出現消瘦、乏力或便溏等癥狀,舌苔薄白或膩。二陳湯加味:半夏10g,橘紅10g,茯苓lo 0g,炙甘草5g,杏仁10g,薏苡仁15g,青黛術65438各。
5.燥痰是由於長期幹旱,邪氣侵肺所致。痰稠,不易咳出或咳血。患者感覺口鼻咽幹燥,舌苔薄黃。清燥救肺湯進出:北沙參15g,麥冬各10g,石膏30g,炙枇杷葉10g,杏仁10g。
化痰中成藥:
1,鮮竹引流:每日3 ~ 4次,每次10 ~ 15 ml。
2、復方竹汁(去痰靈):每日3次,每次2支。
3、化痰止咳:每日3次,每次1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