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溏苦味的原因是膽汁苦,所以苦味的來源在膽和腑。膽經、腑經降暢,所以當邪氣侵入膽(肝),或膽虛膽氣上,膽漏溢胃,胃氣上,從胃咽入口發苦。嚴重者有吐苦膽,即吐膽汁,吐苦水。
便溏治療口苦註重主癥,重視便溏。
劉老臨床,主張抓主證。關於柴胡桂枝幹姜湯的應用,劉老在《傷寒論十四講》中明確指出,此方?可用於治療腹脹、便溏、小便不利、口渴、心煩、脅痛、背逆、手指麻木、脈細數、舌淡苔白等。由膽熱脾寒,津液不足引起。?但就筆者隨診所見,劉老適用此方,主要癥狀為便溏,味苦。只有思考它,才能理解它的機制。既然是少陽太陰之證,當然應該有少陽之證作為少陽之病證,太陰之證作為太陰之病證,這樣才可以大膽使用這個方子。
劉先生判斷病在少陽,口苦為標。這也是他臨床應用柴胡方劑的主要依據。劉先生曾說火有苦味,但他所經過的火很少苦味,而肝膽中的火更苦,所以苦味反映少陽的邪熱是有實際意義的。因此,張仲景把苦味作為《傷寒論》少陽病綱的第壹證據。
便溏綜合征是判斷太陰病的主要依據。《傷寒論》中太陰病的提綱是什麽?太陰是病,飽腹嘔吐,吃不下飯,利己,腹痛。往下的話,胸口下面就硬了。?它凸顯了利潤的重要性。因此,劉渡舟教授認為陽明主閉,其便秘為實證,太陰主開,其大便為瀉虛。臨床上不管什麽病,多長時間,凡是看到腹脹,有很大好處的,首先要考慮太陰虛寒為病,差不多。根據筆者對臨床的走訪,劉老師對便溏綜合征的認識非常靈活,對於腹瀉如水,或腹瀉,甚至大便不規則,甚至作為便溏的人,他都用這個方子。學者要以病機為標準,靈活把握,不能局限於壹個證的存在,才能學好中醫。
●方1、橘子餅:新鮮橘子皮10g,粉碎成細顆粒,用糖浸泡,然後與面粉混合制成餅。適用於厭食、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二、豆蔻饅頭:豆蔻粉6克,撒上適量面粉,再煮成饅頭,適用於腹脹、食欲不振。
●方三、大棗健脾糕:大棗30g,白術10g,幹姜1g,雞內金10g。先將汁液煮開,再將汁液與500克面粉和適量的糖混合成餅,適用於胃悶、大便稀的情況。
●方4。山藥飯:山藥、蓮子、米仁、扁豆各30g,洗凈切碎,蓮子去皮,去核後煮熟,再與粳米同煮,適用於脾虛泄瀉,食欲不振。
●方五、八仙餅:黃芪、白術、山藥、山楂、茯苓、陳皮、荷香粉、黨參各5克。先將上述藥物煎煮取汁,然後與適量粳米粉、糯米粉、白糖壹起蒸成餅。適用於脾虛泄瀉,食欲不振。
●方6、砂仁藕粉:砂仁5克,三七2克,藕粉30克,糖適量。將砂仁和三七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適用於脹氣、疼痛、嘔吐、厭食。
●方7。火麻仁玉米餅:火麻仁、芝麻各30g,玉米粉、紅糖適量。將火麻仁、芝麻磨碎,洗凈,加入玉米粉拌勻,再加入紅糖,加水攪拌成餅。適用於脾虛失血引起的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