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失弛緩癥又稱賁門痙攣和巨大食管。是由食管神經肌肉功能障礙引起的疾病,臨床表現為吞咽困難、食物反流和胸骨下段後方的不適或疼痛。此病好發於年輕人,病程長,壹般情況好,癥狀時輕時重,與精神壓力有壹定關系。中醫認為,這種病因是情誌衰竭,氣滯痰凝,或飲食不當,脾胃受損,升降異常所致。臨床上,早期多因氣滯痰凝,食物嗆咳,胃脘胸痹而疼痛。更有甚者,水谷不入,反流食物,噯氣不舒服,情誌因素誘發或加重;後期多為脾胃虛弱,如腹脹、腹部隱痛、食欲下降,或食後嘔吐、大便稀、精神疲乏等。
* * *療法病程短,無並發癥,屬痰氣痹阻型,見效快;對於病程較長,有慢性脾胃病的人,需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使用* * *手法時,動作要穩而有力。按壓胸部的時候要和病人壹起呼吸,呼氣的時候要把註意力放在上面。
?* * *治療
1.氣滯痰凝
(1)取坐位,家屬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兩側肩井穴2分鐘,以局部酸痛的感覺為度;然後用手掌揉捏法輕輕揉捏此穴1分鐘。
(2)取仰臥位,家人用手掌搓法擦拭側翼,3分鐘;然後用拇指按玄寂、蓋華、自貢、玉堂、心房30次。最後用拇指腹端按揉下肢風龍穴1分鐘。
(3)俯臥位,家人用禪推法從背部兩側大椽穴向下推經舒菲、心俞至舒歌穴,反復5次。
2.脾胃虛弱
(1)取仰臥位,家屬用擦指法從壹側(上腹部臍上方3寸,前正中線4寸,如圖13-2)向對側的章門穴和腹艾穴擦,反復5分鐘;然後用拇指按玄寂、蓋華、自貢、玉堂、心房30次。最後將手掌從九尾穴向下推至水烏穴,重復3分鐘。
(2)取仰臥位,家人用示(食)指和中指沿小腿外側從陽陵泉向下推至腳踝處,反復3分鐘;然後用拇指腹端按壓足三裏穴2分鐘。
(3)取俯臥位,將家屬四指並排置於手中俞(背部大椎穴旁2寸,如圖13-3)、手外俞(背部1胸椎棘突下3寸,如圖13-3)、曲淵穴處,由外向內斜揉向對側。然後用禪推法推背部兩側脾胃穴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