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頭痛伴腎精保險證【中醫術語審定委員會。中醫術語(2010)]
3.總結腎虛頭痛為病證之名【1】。是內傷,頭疼。那就是腎精虧虛型頭痛[2]。指腎精虧虛,以頭痛空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神疲乏力、遺精或帶下、舌紅少苔、脈弱為常見癥狀[3]。
4腎虛頭痛的病因病機是由於腎中袁茵或元陽不足所致[1]。
大腦是髓之海,主要靠滋養肝腎精血,脾胃運化水谷之精,氣血充盈大腦。所以內傷導致頭痛,其病機與肝脾腎有關。因為腎的原因,頭痛多為稟賦不足,腎精長期不足,腦髓空虛所致。還會造成陰損陽,腎陽下降,清陽不發達,令人頭疼。[4]
《辨證論治與頭痛的準則》:“下半身不足也導致腎虛,所以腎虛導致頭痛。”
4.1證候分析:腦為髓海,主要功能在腎。現在由於腎虛骨髓不榮,腦中空虛,所以腦中空虛疼痛,引起頭暈耳鳴。腰為腎之府,腎虛精不固而遺精,而女則把脈不縛。睡眠少、舌紅少苔、脈弱是腎陰虛、心腎不和的標誌。[4]
5腎虛頭痛的癥狀頭痛為虛,伴有頭暈、腰痛、乏力、遺精、耳鳴、少睡、舌紅少苔、脈細弱[4]。
以腎陰虧虛為主要癥狀,頭空疼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紅脈細[1]。
腎陽虛為主,頭痛畏寒,四肢不溫,面色蒼白,舌淡,脈細[1]。
6腎虛頭痛治法6.1滋陰補腎治法[4]
6.2治療腎虛頭痛的方劑宜用溫補腎陽,可用貴由丸、鄭源丹[1]加減。腎陰虛的治療應以滋補腎陰為主,可用六味丸加大補元湯[1]加減。
可以用大補元湯【備註】大補元湯(鏡月全書):人參、炒山藥、熟地黃、杜仲、枸杞、當歸、山茱萸、炙甘草。本方重在滋補腎陰。處方中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枸杞子滋補肝腎陰;人參和當歸都補氣血;杜中滋補腎臟和腰部。如果病情好轉,還可以服用杞菊地黃丸【註】杞菊地黃丸(醫用級):枸杞、菊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補腎抑肝潛陽鞏固療效。頭痛畏寒,面色蒼白,四肢不溫,舌淡,脈細緩,證屬腎陽虛者,可用貴由丸【備註】(鏡月全書):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絲子、附子、肉桂、當歸、鹿角膠溫腎陽,補精血。若外感寒邪均犯少陰經,麻黃附子細辛湯【備註】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論):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治療。[4]
《頭痛辨證論治》:“腎虛水盛者,頭痛欲裂,頭暈不寧。六味湯去掉了牡丹皮,加了沈香,連七味丸、人參湯都服了。”
6.3針刺治療腎虛頭痛:滋陰補腎。
處方:百會、腎俞、太溪穴、懸鐘穴。
方壹:腦為髓海,腎虛則心神空虛,督脈入腦,取百會調氣血以榮腦髓,腎俞與太溪俞配以補腎益髓;掛鈴是髓之會,益髓健腦。
與證配穴:遺精——關元、三陰交;睡眠不足-舒心。
操作:毫米針,補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鐘,10次為壹療程。
6.4艾灸治療腎虛頭痛[5]
取穴:百會、列確、腎俞、懸鐘、太溪。
艾灸方法:艾條灸溫和,每穴15分鐘,灸至局部臉紅溫熱,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需要長期艾灸來鞏固療效。
7頭痛(頭痛[2][6])是疾病的名稱[7]。又稱頭痛[7]。指以頭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2][6]。出版了《黃帝內經·蘇文·任平氣象學論》。頭部疼痛,包括前部、背部、側面和整個頭部的疼痛[7]。頭部是“陽氣之會”和“靈堂”,五臟六腑的氣血都在這裏匯合[7]。六淫外感,臟腑內傷,導致陽氣受阻,濁邪郁結,肝陽上亢,氣血失精,經絡運行失常者,可發生頭痛[7]。除藥物治療外,根據發病機理,針灸療法往往能提高療效[4]。針灸治療頭風療效較好,但應結合現代診斷方法與腦實質病變相鑒別,以便及時治療原發病[8]。
頭痛是壹種常見的臨床癥狀,可單獨出現,也可在多種急慢性疾病中出現[4]。
詳見頭痛吧。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