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選擇
黃秋葵按株高可分為高矮品種。在廣西南部,宜選擇植株高大、角果多的品種(如新東京5號)。具有抗旱、耐熱、抗病性強、果實深綠色、胚乳厚、品質優、采收期長等優點。也可以種植矮生品種,具有密植、抗倒伏、管理方便等優點,但在產品
品質和產量比高株品種略差。
2.選擇土地和施肥種植
黃秋葵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低。但要獲得優質高產,宜選擇有機質含量高、疏松肥沃、排灌方便、日照充足的地塊種植。避免連作,葫蘆科、茄科蔬菜地不宜連作,以減少根結線蟲的危害。與十字花科葉菜輪換食用更好。每畝施腐熟食用菌渣2.5 ~ 3噸,沼渣2500 ~ 3000公斤,復合肥30 ~ 50公斤,鉀肥10 ~ 15公斤;或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 ~ 1.5t,復合肥30 ~ 40kg,鉀肥10 ~ 15kg。農家肥要腐熟,我們建議廣大菜農使用金寶貝有機肥發酵劑等商品有機肥發酵劑生產有機肥。這種有機肥不容易燒苗,裏面的細菌有助於肥料在後期植物生長過程中的進壹步利用。種植前半個月均勻攤平,用旋耕機翻入土中,然後整平土地。種植前,先把邊界做好。邊框高20cm,寬110cm,寬30cm。
3.秋葵殖民
秋葵喜溫,怕冷,不耐霜。春季宜露地種植,提前做好溫室保溫,3月中下旬種植為宜。4-6月的氣溫是有利於黃秋葵生長開花的季節。因此,當溫度穩定在65438±07℃以上時,應及時將幼苗移栽到田間。適時早播是獲得高產穩產的關鍵之壹。每畝種植2000-2500株,行距(45-50厘米)× 70厘米,高20厘米,寬110厘米,寬30厘米。春季不宜種植過深。深植地溫低,生根慢,植物生長慢。春天的種植要在陽光充足的下午,夏天的種植要在陰天。黃秋葵需要充足的光照和合理的密植。如果種植過密,生長中後期葉片會重疊遮蔭,植株長勢弱,節間長,不利於開花結果,容易倒伏,導致早衰。肥力中等的地塊,每畝種植2000 ~ 2500株左右為宜。
4.黃秋葵中耕管理
種植後註意經常除草松土。松土時,深度壹般以5 ~ 7 cm為宜。應在植株長到45厘米左右(即出芽前)之前進行翻耕。土壤耕作和施肥同時進行。封邊後,不用中耕就要拔除雜草,防止損傷根系和植株,及時拔除側枝,改善田間通風透光,增強植物光合作用。主枝高度約為80 ~ 100 cm,以便供給養分開花結果。
5.秋葵采摘
黃秋葵是壹種持續開花和結果的作物。第壹次采收每2-3天采收壹次,盛果期隔天采收壹次,後期每3-4天采收壹次。豆莢變綠時要及時采收,否則纖維會增多,影響食用品質和植株的進壹步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