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種發作性疾病,癔癥的發作形式大多是突然的、突發的,不發作時完全正常,發作時往往是憤怒或受到突發事件的刺激。這種病的人格特征非常明顯,壹般以自我為中心,強勢任性,常被稱為癔癥型人格。癔癥的緩解期是完全正常的,即它和發病前沒有區別,癔癥患者每次發作的間隔時間是不同的,主要取決於遇到的刺激的強度,有時也取決於患者的情緒。
其實癔癥在我國廣大農村也叫癔癥。比如我們在影視劇裏看到壹些農村婦女生氣的時候打滾,甚至裝瘋賣傻。其實藝術來源於生活,因為這樣的情況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文化程度低的女性是癔癥患者最大的潛在群體,尤其是帶有壹定迷信色彩的女性,更容易患病。
其實我在工作中接觸過很多患者。癔癥是單次發作,也就是說不是反復發作,只是壹次發作就停止了,但我只能假設她沒有再發作過,因為還有第二次發作的可能。那麽怎麽才能說癔癥可以完全治愈呢?我不確定歇斯底裏是否會再次發生。
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經過系統治療的癔癥,壹般都會和普通人壹樣,長期過著完全正常的生活,那麽我們為什麽還要糾結它會不會再次復發呢?這個事情真的沒法決定。我們能做的就是抓住當下,不要糾結於自己無法決定的事情。所有精神障礙的治療目標都是恢復社會功能,回歸社會生活,癔癥的治療很容易實現。這不是很好嗎?如果患者能做到不慌不忙,不發火,不累不生氣,那麽癔病復發的幾率真的會降低到很小。
癔癥的療效壹般較好,60% ~ 80%的患者可在壹年內緩慢緩解。大部分急性發作患者經過暗示治療、行為治療和社會支持治療後也能得到緩解,緩解期內生活工作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基本不受影響。但也有慢性患者,患病時間長,常有癥狀,通常預後不佳,其中癔癥的人格特征起了很大作用。極少數肢體癱瘓或內臟功能障礙患者,如不及時妥善治療,病程會延長,甚至可能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