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建築施工測量,首先是建築軸線的測設,壹般應根據總平面圖中給出的建築設計位置進行定位,即在地面上標出建築墻體軸線的交點,然後根據這些交點進行詳細放樣。建築軸線的測設主要有兩種方法:根據規劃道路紅線測設建築軸線和根據現有建築關系測設建築軸線。所以下面是我給妳整理的監理計量施工要點。來和我壹起看看吧!
1.施工控制網(建築方格網)測量監理要點
建築施工控制測量的任務首先是建立施工控制網。壹般來說,在新建的大中型建築工地上,施工控制網壹般布置成正方形或長方形網格(稱為建築網格)。對於擴建工程或改建工程,當難以建立方格網時,可采用導線網作為施工控制網。建築坐標系(也稱施工坐標系)通常用於建築施工。其坐標軸與建築物主軸線壹致或平行,便於設計和施工放樣。
監理工程師在復核施工控制網時,應首先復核建築方格網的布置:
(1)建築網格的布置是否以建築設計總平面圖中的建構築物布置為依據,並結合場地地形。
(2)布置網格時是否註意到以下基本要求:網格的主軸線應布置在整個場地的中間,並與總平面圖上設計的主要建築的主軸線平行;網格的旋轉角度應嚴格為90度;網格邊長的相對精度取決於工程要求,壹般為1/10000 ~ 1/20000;控制點的樁位應選在不受施工影響並能長期保存的地方。
然後,著重進行建築方格網主軸線的放樣和校核。主軸線的定位基於測量控制點。因此,監理工程師應首先將主軸線點的坐標轉換為測量坐標,並根據附近的測量控制點,通過調整合適的測量點的平面位置來確定主軸線,以供復核和比較。
最後,詳細查看建築網格。主軸線確定後,監理工程師可以詳細檢查網格。檢查方法:根據主軸線四個端點的交點,確定網格的四個角(用混凝土樁標定),形成上述結構。田?以字形的每個網格點為基點,然後以基點為基礎,用角度交會法或導線測量法(用木樁或混凝土樁標定)測設正方形網格中的所有點,並進行檢查。施工控制網(建築方格網)是建築工程的基礎。因此,監理工程師必須事先制定壹套完整的復核、測設和復核程序,不能簡單地按照施工單位布設的施工控制網的順序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發現施工單位布設的施工控制網存在的偏差和誤差,並及時糾正。同時,監理工程師應參照《工程測量規範》(GB50026-93)嚴格檢查施工單位測量儀器設備的精度和校準及測量數據的準確性,使其符合規範要求。
2.施工測量監理要點
對於建築施工測量,首先是建築軸線的測設,壹般應根據總平面圖中給出的建築設計位置進行定位,即在地面上標出建築墻體軸線的交點,然後根據這些交點進行詳細放樣。建築軸線的測設主要有兩種方法:根據規劃道路紅線測設建築軸線和根據現有建築關系測設建築軸線。
在復核主軸線時,監理工程師應采取以下措施:
(1)根據規劃道路紅線測得的建築軸線:首先檢查核實新建建築的設計位置與紅線的關系是否得到政府規劃部門的批準;核對規劃部門提供的建築紅線數據和平面控制坐標的準確性;檢查設計總平面圖坐標數據的準確性。然後根據規劃紅線,檢查施工單位放出的主軸線,要求施工單位在軸線的延長線上打樁,以此作為基槽開挖後恢復軸線的依據。
(2)根據已有建築物的關系測得的建築軸線:首先檢查核實新建建築物的設計位置與設計總平面圖上已有建築物位置的關系,坐標數據的準確性。然後根據現有建築物,可采用延伸直線法、直角坐標法、平行線法對施工單位放出的主軸線進行校核。
建築物主軸線測量後,監理工程師應進壹步詳細檢查建築物各軸線的相交位置(中樁),測設時檢查建築物軸線間的距離(誤差不得超過1/2000)。在多層建築施工中,控制樁也是向上測量軸線的依據。監理工程師應要求施工單位布設的控制樁釘在槽外2 ~ 4m。如果是多層建築,為了方便向上指,可以設在較遠的地方。如果附近有固定建築,最好把軸線投在建築上。
在建築施工測量中,基礎施工測量是壹個重要的環節,主要工作包括基槽開挖的放線和平整、基礎施工的放線和平整。對於基槽開挖,監理工程師檢查的主要內容是控制基槽的開挖深度。壹般基槽挖到壹定深度後,壹些小橫樁(橫樁:標高誤差控制?10mm),這些木樁可以作為清理溝底和鋪設墊層的依據。土方挖完後,可根據控制樁檢查基槽的寬度和標高。檢測合格後,方可允許施工單位進行墊層施工。基礎施工放線時,如果建築物要求精度較高,應使用經緯儀進行放點,然後根據設計尺寸要求進行復核。標高可直接在模板中設定,監理工程師根據水準點進行復核。
對於高層建築,在施工測量中,由於地面施工部分對測量精度要求高,高層施工部分空間小,測量工作條件有限,容易受到施工幹擾。因此,監理工程師在復核復核時應註意施工測量方法是否有針對性,是否符合規範要求,所用儀器是否適用和匹配。
高層建築平面控制網布位於底層(底層),其形式壹般為壹個長方形或幾個長方形,布置在建築內部,逐層向上投射,控制各層細部(墻、柱、電梯井、樓梯等)的施工放樣。).平面控制點壹般是埋在底層混凝土上的壹塊小鐵板,上面劃壹條十字線,在交叉處打壹個小孔,代表該點的中心。監理工程師在檢查和復核時應首先檢查平面控制點的位置。選擇是否適合建築物的結構,具體要點如下:矩形控制網的各邊應與建築物軸線平行;建築內部的細部構造(主要是柱子和承重墻)不妨礙控制點之間的通視;當控制點垂直投影到上層時,應在每層設置垂直孔。因此,通過控制點的垂直方向應避開樓板中的橫梁和主筋。然後檢查、復核並布設平面控制網。精度控制:平面控制點間距離的測量精度不應低於1/10000,直角測設誤差不應大於?10?。同時要求施工單位在構築物和外墻(包括幕墻)施工過程中註意控制點的妥善保護。
高層建築施工的高程控制網是施工現場的壹組水準點。建築物的基礎和樓板完成後,從墻或柱上的基準點放樣?壹米標高線?(標高為十1.000m)還是?半米標高線?(標高為0.500米),用於向上各層的平面設計標高。監理工程師應首先檢查施工現場壹組水準點的數量(不少於3個),然後對其布局進行復核?壹米標高線?還是?半米標高線?是否符合要求。
在高層建築施工中,無論是平面控制點的垂直投影,還是高程傳遞,都對所用的儀器設備有壹定的要求,監理工程師應加以控制:垂直度儀可用於各級平面控制點的垂直投影。如果用經緯儀(帶直角目鏡)進行控制點的垂直投影,壹般用於10層以下的建築物。高程傳遞壹般可采用鋼卷尺垂直測量和全站儀天頂距測量,精度要求高的超高層建築宜采用全站儀。各種儀器的使用技術要求應符合《工程測量規範》(GB50026-93)的規定。
對高層建築的結構細節(外墻、承重墻、柱、電梯井、梁、樓板、樓梯等)進行勘測是非常重要的。、以及各種預埋件),尤其是復雜的平面結構,監理工程師應重點控制:首先檢查施工單位編制的測量計劃(是否已計算),然後檢查其執行情況。同時,監理工程師應通過計算制定相應的監理實施控制規則,然後進行復核和放樣。壹般可根據平面控制點,用經緯儀和鋼卷尺極坐標法、距離交會法、直角坐標法對建築結構細部各層平面位置進行復核放樣,根據壹米標高線用水準儀復核放樣標高。
3.建築工程變形測量監理工作要點
建築工程施工階段的變形觀測主要是建築物沈降的觀測。建築物的沈降觀測根據基準點進行。沈降觀測基準點為埋設在建築物沈降影響範圍外的2 ~ 3個水準點。用城市水準點連續測量後,即可得到基準點的高程。應經常用水準儀檢查它們之間的高差,以確認標高的穩定性。凍土區的基準點應埋在凍土深度線以下0.5m。基準點與沈降觀測點不應相距太遠,壹般在100m範圍內,沈降觀測點應埋設在建築物上進行變形觀測。觀測點壹般沿建築物外圍均勻分布,埋設在荷載變化、平面形狀變化的部位,沈降縫兩側,以及有代表性的柱子和基礎,應增設沈降觀測點。
監理工程師在復核沈降觀測時,首先應檢查觀測點的數量和位置是否充分反映了建築物的沈降情況。然後,對施工單位沈降觀測的實施方案進行審查,包括測量設備的使用和精度控制,施工階段沈降觀測的周期和時間。壹般建築可在基礎完成或地下室建好後觀測,大型和高層建築可在基礎墊層或基礎底部完成後觀測。觀察的頻率和間隔應取決於地基和荷載。民用建築每高1 ~ 5層即可觀測;工業建築可以根據不同的施工階段進行觀察(如回填基坑、安裝柱子和屋架、建築墻體、安裝設備等。).如果建築物均勻增加,則在荷載增加25%、50%、75%和100%時,至少應測量壹次。施工中如遇臨時停工,應在停工和重新開工時各觀測壹次,停工期間每2 ~ 3個月觀測壹次。然後,檢查基準點和沈降觀測點的布置是否符合規定要求。觀測點應便於水準測量,觀測資料可長期保存且不易損壞。最後,檢查和復核施工單位的各項沈降觀測數據,並簽署監理意見。沈降觀測中,觀測時間、方法和精度要求應嚴格參照《工程測量規範》(GB50026-93)和《建築變形測量規範》(JGJ/T8-97)的有關規定。為保證水準測量的精度,觀測時視線長度壹般不超過50m,前後距離盡量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