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八年級上冊生物重點復習提綱

八年級上冊生物重點復習提綱

八年級上冊生物期末復習

1.目前已知動物約有1.5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身體裏有刺;另壹種是無脊椎動物,體內沒有脊椎。

2.生物多樣性:1,物種多樣性;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3、00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魚之所以能在水中生存,有兩個特性至關重要:(1)能通過遊泳獲取食物,防禦敵人;(2)能在水中呼吸。

4.魚在水中能克服阻力的結構:流線型(梭形)身體;體表分泌粘液。

5.當魚遊泳時,它依靠尾巴在軀幹上的左右擺動來產生前進的動力。它依靠背鰭、胸鰭、腹鰭和臀鰭保持平衡,尾鰭保持前進方向。

6.當難以直接用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做模型,或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做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各種鰭在運動中起輔助和協調作用。

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鰓上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所以鰓是鮮紅色的。

10,鰓絲多而細,為了擴大與水的接觸面積,有利於充分的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氣。魚離開水後,鰓絲互相覆蓋,減少了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無法從空氣中獲得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11、魚鰓對於在水中呼吸非常重要:鰓呈鮮紅色,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多而細。

12.水從魚嘴流入,從鰓蓋後緣流出。

13.在魚鰓流出的水中,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

14,O2——在氣體交換水中——在鰓絲的毛細管中

鰓絲水中的二氧化碳

15、魚的主要特征:體表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巴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來遊動。

16、有口無肛,食物通過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仍通過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被稱為腔腸動物。

17.身體柔軟並有貝殼保護的動物被稱為軟體動物。

18.有堅硬盔甲的動物被稱為甲殼動物。甲殼類動物通過鰓呼吸。

19,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水中的各種生物是水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它們都受到水生環境的影響。它們種類的變化,數量的增減,都會影響人類的生活。

21.與水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復雜得多。(1)比較幹;(2)晝夜溫差大;(3)水中浮力不足;(4)有氣態氧;(5)陸地環境復雜多變。

22.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1。壹般有防止失水的結構;2.不受水的浮力影響,壹般都有支撐身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走、跳、跑、爬等運動模式,以進食和躲避敵人;2.壹般有各種呼吸器官位於身體內部,可以呼吸空氣,如氣管、肺;4、壹般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及時對變化的環境做出反應。

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節段組成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潮濕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身體分割可以使蚯蚓的身體運動靈活。

27.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縮和放松,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蚯蚓沒有特殊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依靠能分泌粘液並壹直保持濕潤的體壁。蚯蚓的體壁上密布著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的粘液中,然後滲入體壁,再進入體壁上的毛細血管。體內的二氧化碳也通過體壁的毛細血管從體表排出。

29.蚯蚓無法保持恒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大的深層土壤中。

30.與溫血動物相比,溫血動物更能適應環境,有利於正常的新陳代謝。

31,兔子的體溫是恒定的,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靠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

32.兔子後肢長,前肢短,後肢肌肉發達,適合跳躍。

33、門牙——切掉食物的犬齒——撕裂食物的臼齒——磨碎食物

34.兔子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和位置與人體相似,這表明人和兔子的分類非常接近,都屬於哺乳動物。

35.吃植物(如兔子)

食肉的(如狼)

雜食的(如人類)

36.盲腸主要用來消化纖維,食草動物的盲腸發達。

37.兔子的牙齒分為門牙和臼齒。門牙適合切植物纖維,臼齒適合磨食物。兔子的消化道已經發育出盲腸,這與它們吃植物的習慣相適應。

38.兔子大腦發達,神經遍布全身,四肢發達,能夠敏感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反應迅速。

39.哺乳動物是最高的動物,尤其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種。除少數種類外,均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屬於溫血動物,牙齒有門牙、犬齒、臼齒)。

世界上有9000多種鳥。

41,鳥的外形是流線型的,減少了飛行時的空氣阻力。

42.鳥類的羽毛分為正常羽毛和羽絨羽毛(具有保暖功能)。正常的羽毛有羽軸,翅膀呈扇形,可以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通過拍打空氣方便飛行。

43.鳥類胸肌發達,附著在龍骨突上,有利於撲空飛翔。

44.這種鳥的骨骼中空、輕巧、結實,胸骨突出,具有龍骨結構,便於發達的胸肌附著在胸骨(龍骨)上,減輕重量,便於飛行。

45.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過程中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儲存,減輕重量,有利於飛行;3.直腸短,排便頻繁。

46.鳥類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能力強,有利於飛行。

47.鳥體內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部呼吸,滿足飛行時對氧氣的需求。

48.鳥的整個身體是為飛行而設計的。

49.溫血動物中的哺乳動物

50.鳥類全身長滿羽毛,前肢變成翅膀,具有快速飛行的能力。體內有氣囊輔助肺部呼吸,體溫高且恒定。

51.昆蟲是種類最多的動物,已知種類超過1萬種(占動物種類的4/5)。昆蟲有三對腳,可以爬行。有些昆蟲的腳特化成跳腳,可以跳;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膀,會飛。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壹會飛的動物。

52.昆蟲的翅膀在結構上與鳥類的翅膀不同,但就飛行而言,它們都有這些相似之處:它們都是有利於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作是由肌肉的收縮和放松引起的,肌肉的收縮和放松可以在空中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動力。與身體相比,它們又輕又大,有利於撲空飛行。

53.翅膀對昆蟲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義:有利於取食、躲避敵人、擴大活動和分布範圍、尋找交配和適宜產卵的場所。

54.昆蟲的外部特征: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膀和腳生於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著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表面的堅韌外殼(會發生蛻皮),保護和支撐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

55.昆蟲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除了昆蟲,節肢動物還包括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相似之處是:它們的身體由許多節段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腳和天線是分段的。

56.幼蟲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歷變態,然後過兩棲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膚呼吸。這種動物被稱為兩棲動物。

57、動物的行為取決於壹定的身體結構。

58.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骨骼、骨骼肌(運動肌肉)和骨間關節)組成。

59.運動系統由骨骼、骨骼肌和骨骼連接(如關節)組成。

60、人有206塊骨頭頭骨、胸骨、肋骨(不能動)。

軀幹骨(半活動)

四肢可活動的骨關節(關節)。

61,人有26塊椎骨(半活動骨連接)

62.關節結構: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有滑液使關節活動靈活)、關節窩、關節軟骨(緩沖作用)。

關節囊

關節頭

關節腔

關節軟骨

吸盤

63.關節在運動中充當支點,是骨骼旋轉所圍繞的點。

64.人體的主要關節:上肢肩關節和下肢髖關節。

肘和膝關節

腕關節和踝關節

手指關節和腳趾關節

65.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66.運動時,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容易受傷。

67.運動中如何保護關節:壹、運動前做好充分的運動準備;第二,運動強度要適當;第三,戴護腕護膝。

68.骨骼肌(器官)較厚的部分稱為肌腹,兩端較薄的乳白色部分稱為肌腱。

69.骨骼肌具有受刺激收縮的特性。

70.為什麽骨骼肌會影響骨骼:當骨骼肌受到神經的刺激和收縮時,會影響關節周圍骨骼的運動,所以身體會運動。

71,與骨骼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協調。

72.全身有600多塊骨骼肌。當手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放松。

73、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松弛;當肘部伸展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放松。

74.當然,運動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給,所以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75.用壹句話概括骨骼、關節、肌肉在運動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縮,影響關節周圍骨骼的運動,所以身體運動。

76.動物有各種各樣的行為。從獲得行為的方式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種是動物與生俱來的行為,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稱為先天行為;另壹種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從生活經驗和學習中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77.很多行為是先天行為和學習行為結合的結果,比如鳥類遷徙。

78.先天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使動物更能適應變化的環境,更好地生存。

79.動物越高,學習能力越強,越能適應復雜的環境。同樣,環境越復雜,需要學習的行為就越多。

80.先天行為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壹個生物只有先天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那麽它就會被自然淘汰。

81,對於壹個人來說,技能訓練和知識學習是適應大腦的發展階段的,壹旦錯過了學習的關鍵期就很難補上。

82.社會行為特征:1。某些組織經常在群體內形成;2.成員之間分工明確;3.在壹些群體中也形成了等級。

83.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健康和兇猛程度,群體被安排在壹個等級系統中。

84.“首領”先享受食物和配偶,先選擇築巢地點。其他成員會對它表示服從,不敢對它的攻擊進行反擊,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

85.動物的動作、聲音、氣味都可以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

86.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依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容易獲得食物和克服天敵的入侵,可以有效地保證物種的繁衍,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活。

87.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換無處不在(人說話,動物說話)。正是因為有了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之間的關系才錯綜復雜,“壹毛牽壹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成為統壹的整體。

88.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比例總是維持在壹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生態平衡。

89.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2.動物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幫助植物授粉和傳播種子;4.生物控制。

90.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來控制病蟲害。除了控蟲,還有鳥類控蟲,細菌控蟲。

9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營養豐富,可供人們食用;在醫療方面發揮作用;在欣賞和娛樂方面,文藝有壹定的形象;人們用它來描述生活中的壹些形象或某些特征;動物傳播壹些疾病(傷害)給人類。

92.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比例總是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93.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動物)作為“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是生物反應器。

94.生物反應器的好處:可以節省建造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汙染。

95.科學家通過仔細觀察和研究生物,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發明和創造各種儀器和設備。這是仿生。

96.菌落是細菌或真菌繁殖後肉眼可見的集合體。

97.細菌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有粘性,或者粗糙幹燥的真菌菌落壹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蓬松狀、絮狀或蛛網狀,有時可呈紅色、褐色、綠色和黑色。

98.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可以從菌落的形態、大小和顏色上大致區分出來。

99.菌落常被用作菌株鑒定的重要依據。

100.培養細菌或真菌的壹般方法:①制備含有營養物質的營養基。②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③在培養基上放少量細菌或真菌(這個過程叫接種)。④培養皿在恒溫培養箱(或室內溫暖的地方)培養。

101.細菌和真菌廣泛分布在生物圈中。

102.細菌和真菌也需要壹定的條件才能生存。如果需要水分,適宜的溫度,壹定的生存空間,有機物。

103.嚴格的高溫黴菌環境是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的。

104.乳酸菌只有在厭氧條件下才能將有機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

106.壹些細菌以簇或長鏈的形式相互連接,但每個細菌也是獨立生活的。

107.細胞結構圖:

108.營養模式分為自養模式和異養模式。細菌和真菌都是異養模式,異養模式又分為腐生模式和寄生模式。

109.在生長發育的後期,壹些細菌收縮,細胞壁變厚並形成孢子。孢子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小而輕也可以隨風四處散落,落在合適的環境中,萌發成細菌。細菌因其快速繁殖和孢子形成而無處不在。(細菌分裂非常快)

110.酵母是單細胞真菌。黴菌、食用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細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孢子可以繁殖。

113.酵母正在發芽。

114.青黴菌:孢子呈青綠色,呈掃帚狀排列。營養方式為異養。

115.曲黴:孢子有多種顏色,呈放射狀排列。營養方式為異養。

116.導致食物發黴的真菌是黴菌。

細菌真菌

互相地

壹樣

點細胞沒有葉綠體,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異養)。

壹樣

點單細胞,沒有形成細胞核,分裂和繁殖。既有單細胞物種,也有多細胞物種,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大部分是孢子繁殖。

117.比較真菌和細菌:

118.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參與物質循環;(二)引起動植物疫病的;(三)引起動物疾病的。

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細菌和真菌將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制造有機物。可見,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21.有壹些種類的細菌和真菌寄生生活。它們從活的動植物和人體中吸收營養,導致動物、植物和人產生不同的疾病。

122.***生活在壹起是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壹旦分開,兩個人都無法獨立生活。這種現象叫做* * *。(壹旦分開,就可以獨立生活,稱為* * *棲息地)

123.寄生(往往有害);* * *健康(互惠互利)。

124.酵母發酵狀態:

有機酵母二氧化碳+水+能量(多)【多用於制作面包】

有機酵母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用於釀造】

125.發酵:微生物的厭氧呼吸(也稱為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這些細菌和真菌可以從食物中獲取有機物,並在食物中生長繁殖,導致食物腐爛。因此,食品保鮮的壹個重要問題就是保存。防止食品腐敗的主要原理是殺死或抑制食品中的新軍和真菌的生長和繁殖。

127.壹些真菌能產生殺死壹些致病菌的物質。這些物質被稱為抗生素。

128.科學家還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將其他生物的壹些基因轉移到壹些細菌中,只有這些細菌才能生產藥物(利用細菌作為生物反應器)。

129.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明了抗生素。

130.生物分類的意義:了解和保護生物多樣性,使每個物種在生物分類中的位置壹目了然,進壹步明確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

13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性(形態結構、內部結構、生理功能)將生物分為種、屬等不同等級。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物種。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常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133.每個界又分為6個更小的等級,依次為:界、門、綱、目、科、屬、種。

134.兩個生物之間的分類單位越多,它們的親緣關系就越近。

135.概述

136.分類登記越高,射幹內部體的差異越大,相同特征越少,包含的生物數量越多。

137.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樣性,外在形式是物種的多樣性。

138.中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之鄉”。

139.生物的各種特性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多正生態系統的破壞會導致生物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141.在自然條件下,壹種鳥類平均在2000年滅絕。平均每8000年就有壹種哺乳動物滅絕。

142.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是由(1)生活環境的改變和破壞引起的;(2)掠奪性開發利用;(3)環境汙染;(4)生物入侵。

143.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相關法律有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護法等。(在每項法律前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

144.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分為就地保護和封育保護。

145.森林是世界上50%~90%陸地生物的家園。

珙桐是被子植物。銀雪松是裸子植物。

這是大綱,下面還有壹些題目可以做。

選擇題(每題只有壹個正確答案,***50題,每題2分,100分)

1.生物遺傳信息中心是()

A.細胞核b .細胞壁c .細胞膜d .細胞質

2.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吸煙b .缺乏鍛煉c .經常鍛煉d .高脂肪飲食

3.酒精中毒(醉酒)的主要原因是過量的酒精麻痹和抑制人的()

A.循環系統b .中樞神經系統c .呼吸系統d .消化系統

4.受精的鳥蛋在雌鳥體內開始發育,但產下後停止發育,原因是外界因素()

A.溫度太高了。它有陽光。c .它有空氣。d .溫度太低。

5.下列不屬於人體免疫器官的是()

A.脾臟胰腺扁桃體淋巴結

6.下列疾病中,不屬於遺傳病的是()

A.艾滋病b .血友病c .先天性耳聾d .色盲

7.病原體寄生在皮膚上,經常引起傳染病的是()

A.血液傳染病b .體表傳染病c .呼吸道傳染病d .胃腸道傳染病

8.下列現象中,遺傳變異是()

A.同卵雙胞胎,姐姐比妹妹略胖。不同的種族有不同的膚色

C.斷尾蜥蜴生出尾巴蜥蜴d .有人用眼不當,導致近視。

9.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b人體細胞多壹條染色體可能導致嚴重的遺傳病。

C.科學實驗證明,細胞中的大部分DNA都在染色體上。

D.有許多基因對每個DNA分子都有特定的遺傳效應。

10.白血病是青少年和兒童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目前治療白血病比較有效的方法是()。

A.化療b .基因治療c .放療d .骨髓移植

11.下列關於變異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變異不利於生物生存。b .變異有利於生物生存

C.變異壹旦發生,就可以遺傳給後代。

壹些變異是由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的,而另壹些是由不同的環境引起的。

12.主要遺存是指()

A.染色體B. RNA C .蛋白質D.DNA

13.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是()

A.遠親使孩子易患傳染病。b .近親結婚使孩子易患傳染病。

C.近親結婚使孩子易患遺傳病。d .遠親使孩子易患遺傳病。

14.可暫用黃連素、板藍根治療()

A.牙痛和感冒b .嘔吐和腹瀉c .皮炎和肺炎d .腹瀉和感冒

15.動物的社會行為是指()

A.同群繁殖以外的接觸行為b .同群各種接觸行為

C.同壹群體中個體之間的相互認同d .同壹群體中成員之間分工明確

16.正常人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是()

A.23至B.22,C. 22至D.23。

17.遇到敵人傷害後,聖甲蟲會從植物上掉下來,在地上裝死,伺機逃跑。這種行為屬於()。

A.覓食行為b .群體行為c .繁殖行為d .防禦行為

18.碘酒和眼藥水在家庭醫藥箱中屬於()。

A.特殊藥品b .醫療器械c .外用藥品d .內服藥品

19.與人們確定性別的方式不同的是()

A.家鴿b兔子c鯉魚d青蛙

20.動物遷徙的意義是()

A.找到足夠的食物b .找到合適的生活環境

C.有利於繁衍。d . a . b . C都是正確的。

21.有壹種螢火蟲很奇怪。它的雌性可以準確地模仿另壹只螢火蟲的信號,吸引那只螢火蟲的雄性。那麽,雌性螢火蟲這種行為的意義可能是()

A.對不同種類的異性友好b .吸引不同種類的異性交配。

C.吸引異性交配。d .誘騙異性餵食。

22.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中燒掉的是()。

A.海洛因b鴉片c大麻d外國香煙

23.壹棵蘋果樹可以結出“國光”、“紅富士”、“秦冠”等不同品種的蘋果,采用的加工技術是()。

A.播種b .壓條c .扡插d .嫁接

24.人體細胞共有23對染色體,由()組成。

A.22對常染色體+XX B.22對常染色體+XY

C.23對常染色體

D.22對常染色體+XX或22對常染色體+YY

25.下列能正確代表青蛙的發育過程的是()

A.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b .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卵細胞→幼蛙→蝌蚪→成蛙d .卵細胞→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6.成年蛙不養幼蛙,但幼蛙也能有效捕食昆蟲。這種行為稱為()

A.適應行為b .學習行為c .體驗行為d .本能行為

27.下列不屬於無性繁殖的是()

A.通過植物開花和結果來繁殖新的個體

B.通過植物的根、莖和葉來繁殖新個體。

C.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培育水稻和小麥。

D.水螅的出芽和繁殖

28.為心肌細胞提供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血管是()。

A.冠狀靜脈b主動脈c肺動脈d冠狀動脈

29.動物的行為是()

A.神經系統支配的結果b .動物的先天能力

C.動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d .動物內分泌系統分泌激素的結果

30.可用於生產鴉片、嗎啡和海洛因的植物是()。

A.夾竹桃b .咖啡豆c .虞美人d。

31.下列疾病中,不屬於傳染病的是()

A.非典乙型肝炎丙狂犬病丁心肌炎

32.正常人體細胞含有染色體()。

A.39至B. 23至C. 12至D.23。

33.父親有耳垂(Dd)母親有耳垂(Dd),生下壹個沒有耳垂的孩子。孩子的基因組成是

A.ddb.ddc.ddd.dd或dd

34.下列關於生物變異的描述錯誤的是()。

A.生物如果不發生變異,就無法適應變化的環境。

B.因為生物基因變異,生物界才能不斷進化發展。

C.基因現象在生物界非常普遍,變異很少。

D.壹些生物變異是可遺傳的,而另壹些則不是。

35.使用口對口吹氣法時,下列處理方法錯誤的是()

A.首先,在病人的脖子上套點東西,解開扣子和領帶等。

B.吹氣的力度應該是吹氣後患者胸部有輕微波動。

C.吹氣頻率類似於呼吸頻率。

D.經過壹段時間的努力,救護人員如果沒有反應就可以放棄。

36.猩猩可以學習更復雜的行為,與這種學習行為密切相關的結構是()。

A.神經系統b .內分泌系統c .受體d .肌肉組織

37.下列屬於傳染源的是()

A.感染過蛔蟲病的病人b .蛔蟲卵c .蛔蟲d .有蛔蟲的蔬菜。

38.人類受精卵的染色體數量是()。

A.23對B. 22對C. 23,D.22

39.染色體顏色由蛋白質和()組成。

a .脂肪酸c .水D.DNA

40.家庭醫藥箱壹般不作為常用的外用藥使用

A.雲南白藥b .創可貼c .風油精d .眼藥水

41.決定耳垂存在的基因稱為微基因(用D表示),有Da、aa、Da三對基因,以耳垂為特征的有()種。

A.0 B. 1 C.2 D.3

42.蜜蜂是生活在營地的昆蟲。

A.有時個人有時群體d社會

43.乙型肝炎是壹種傳染病。

A.呼吸道b .信息通道c .血液d .體表

44.在SARS疫情期間,政府控制人員跨區域流動的措施是預防傳染病的哪壹部分?()

A.控制傳染源b .切斷傳播途徑c .保護易感人群d .都不是。

45.每年()被定為“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

A.6月1 b . 3月12 c . 4月25 D月10。

參考答案:

1 - 5 A C B D B 6-10 A B B A D

11-15D D C D A 16-20 A D C A D

21-25 B B D D A 26-30 D A D C D

31-35D B B C D 36-40 A A A A D A

41-45攝氏度

沒有微軟Word文檔,就湊合著用吧!

  • 上一篇:四川特產是用來介紹和送禮的,但不要太浮誇。老年人喜歡簡單樸素,最好滋補非藥物。
  • 下一篇:中草藥的名稱和功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