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從環境和自身兩個方面來解釋腳氣的成因。從自身的角度來說,比如我們平時穿的鞋子,因為有些鞋子不透氣,長時間潮熱腳部容易發生真菌感染。從環境上看,溫暖潮濕的環境容易得腳氣。
因為足癬是壹種傳染病,感染的微生物是真菌。臨床上可以通過真菌檢測對足癬患者進行診斷,並通過檢測結果給予系統規範的治療。很多人認為腳氣的臨床表現是爛腳,其實這只是壹個方面。
在醫學上,腳氣可分為三種:浸潤擴散型、足趾關節糜爛型、水泡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爛腳;紅斑水皰型,足表以紅斑和水皰為主;角化過度,無紅斑,足表無水皰或糜爛,僅有皮膚角化增厚。對於不同類型的足癬,治療方法是不同的。
比如浸泡糜爛型足癬,由於表面腐爛,接觸不幹凈的鞋子等物品,很容易在真菌感染的基礎上出現細菌感染。很容易得丹毒,讓整個腳都腫了。如果這個時候隨便貼膏藥,不但沒有效果,還會加重病情。所以,得了腳氣,壹定不能隨便吃藥,要及時找醫生,把握治療的最佳時機。
如何預防足癬?我們都知道鞋子是不透氣的,濕了就會出現腳氣。日常生活中要多準備幾雙鞋,盡量放在幹燥通風的地方。同時,家屬也要休息,生活用品分開,避免交叉感染。
腳氣醫學上叫足癬,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無處不在。比如土壤、水、空氣中都可以找到真菌,尤其是南方,經常下雨,潮濕溫暖,特別適合真菌的生長繁殖。
可能有人覺得這不太直觀,那我舉個例子:大家都吃過蘑菇,見過蘑菇。我覺得有些人是被父母采過蘑菇的,那麽他們是什麽時候采的蘑菇呢?當然下雨了!蘑菇長大後,它們的“小傘”會變黑,裏面的真菌孢子會落到地上和土壤裏。下雨的時候,土壤會變得潮濕,孢子會生長繁殖,所以妳可以看到土壤裏已經鉆出了很多小蘑菇。
腳氣的發病機理和蘑菇的生長是壹樣的。只要有真菌,就會有腳氣!就像感冒壹樣,當人體抵抗力較低時,細菌或病毒會侵入呼吸道黏膜,從而引起感冒的癥狀。腳氣是壹種真菌,在人體抵抗力差的時候侵入人體腳部皮膚,從而致病。
那麽為什麽真菌不會感染皮膚的其他部位而偏愛腳部呢?這是由於我們足部皮膚的生理結構造成的。人的腳底和腳趾之間沒有皮脂腺,所以缺乏抑制絲狀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禦功能差。但這些部位汗腺豐富,出汗多,再加上空氣流通不暢,局部潮濕溫暖,有利於絲狀真菌的生長。另外,腳掌的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豐富營養物質,有利於真菌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