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宮規模宏大,布局寬敞。除山門外,中軸線上還排列著三清殿、春陽殿、重陽殿等高大的元代大殿。這些建築吸收了宋代的“建築法”和遼金的“降柱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寺內繪有精美的壁畫,總面積960平方米,題材豐富,繪畫技藝高超。它繼承了唐宋以來的優秀繪畫技法並融合了元代的繪畫特點,形成了永樂宮壁畫的可貴風格,成為元代寺院壁畫中最具魅力的篇章。
三清殿又稱無極殿,是“太清、玉、清元石天尊”的神龕,也是永樂宮的主體建築。寺廟的四面墻壁都貼滿了壁畫,面積達403平方米,屏風上有286個人物。這些以對稱的禮儀儀式形式排列的人物,由南墻上的青龍、白虎星王領銜,分別畫出天帝、太後等28位主神。圍繞著主神,28夜,12陳宮等“天兵天將”在屏幕上緩緩展開。
其中有壹幅名為《袁超圖》的大型壁畫,高4.3米,全長95米,描繪了元初壹群神仙拜佛的場景。青龍和白虎兩位神是首領。圍繞著南極的長生仙、西王母等八神,還有雷公、電母、各種星辰、龍、蛇、猴等神靈,以及武將、力士、玉女等。全圖近300位神仙朝著同壹個方向行進,形成朝聖的洪流,氣氛神聖而肅穆。
壁畫中的塑像雖然高度和朝向大致相同,但形象用不同的面部顏色、衣著和表情來表現不同神仙的身份和性格,皇帝的表情多為肅穆。武將們都披甲在殿中飛舞,而玉女們則含情脈脈地微笑著,有的在交談,有的在沈思,有的在聚精會神地東張西望,形象各具特色。每壹個偶像大多只是寥寥幾筆,明暗、粗細的長期變化充分展現了質感的動態走向。
人的長袍、衣帶上細長的線條更為蒼勁流暢,猶如鑲嵌在壁畫中的鋼線,營造出壹種隨風飄蕩的感覺,加強了畫中神仙的生動性。這種畫法既繼承了唐宋以後盛行於吳道子的“五代當風”的傳統,又準確地表現了服裝圖案轉折與身體運動的關系,難度極大。
在色彩上,采用傳統的重彩劃線法,以墨線為主幹,再填充金色、朱紅色、青綠色等色彩,十分和諧。在某些部位采用了“瀝粉貼金”的方法來增強質感的對比,使人像的立體感和輝煌氣息更加明顯。
純陽殿,又稱渾成殿、呂祖殿,是為祭祀呂洞賓而建。它有五個房間寬,三個房間深,八根椽子,覆蓋著壹個玻璃屋頂,有壹個單梁和九個屋脊。廟的北面有壹個四柱祭壇。前檐和後檐用門隔開,其余為墻。祭壇上有呂洞賓雕像,扇面墻後有鐘離權呂洞賓地圖,高3.7米,面積16平方米。對面北門的額頭上是八仙過海。
南墻東西兩側各有壹幅道觀圖和壹幅道觀與音樂圖。東、北、西三面墻壁由52幅畫組成,以系列畫的形式展示了呂洞賓傳奇的壹生。壁畫高3.5m,面積203m2。分為上下兩列,框架間以巖石和雲朵相連。每個事件都是壹個獨立的章節,可以通過布景相互連接。
整體來看,整幅畫是壹幅完整的青山綠水的風景畫。從局部來看,是獨立展現某壹特定情節的畫面。畫中有宮殿、廳堂、民居、茶店、餐館、私塾、義光、船只、田野、山川和各種人物。而且很多畫都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忠實寫照,使宗教畫在壹定程度上起到了反映現實的曲折作用,這是道教壁畫中的壹個創作思路。
永樂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