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生長痛。晚上睡覺的時候,孩子經常會喊腿痛或者下肢關節痛。當妳摩擦它時,疼痛會減輕。第二天早上起床後,疼痛消失,壹切活動自如。這種關節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現象。我們稱之為成長的痛苦。”程富禮說,孩子,尤其是3-8歲的孩子,每年能長高7-8厘米。因為骨骼生長較快,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生長相對較慢,會引起牽拉痛。
這種疼痛可能與生長過快、疲勞、天氣變化或缺乏微量元素有關。疼痛的特點:疼痛多發生在上、下膝,有痛感或刺痛感,多發生在傍晚或睡前,疼痛持續數分鐘,很少超過1小時。疼痛無明顯固定部位,不伴有紅、腫、熱。如果妳熱敷或輕輕按摩,疼痛很快就會消失。
單純補鈣並不能緩解生長痛。“生長痛的孩子壹般喜歡跑跳,但是飲食不好或者挑食,比如很少吃蔬菜。不可否認,這段時間有些孩子會缺鈣,但補鈣對成長痛的緩解幫助不是很大。”程富禮介紹,生長痛的原因不是骨骼,而是軟組織疲勞。過量的鈣制劑不能被兒童很好地吸收。
治療孩子的成長痛,最重要的是及時休息。每天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泡孩子的腳和小腿。但在孩子不累的時候,要鼓勵多活動,鍛煉肌肉力量。疼痛劇烈時,可局部按摩,服用止痛藥,或適量服用維生素C。經過適當的休息、運動、按摩和對癥治療,孩子的成長痛很快就會痊愈。
●關節痛的原因有很多。
不是所有的關節痛都是成長痛。程富禮提醒家長,當孩子出現關節痛時,家長可以先問孩子,是哪些關節痛?妳受過精神創傷嗎?先排除外傷帶來的痛苦,再根據體征做出判斷。此外,家長還可以看壹看,疼痛關節處的皮膚是否發紅、發燙、腫脹,也可以看看關節是否能活動,活動後疼痛是否加重。另外,家長要給孩子量體溫,因為大多數急性關節炎都是發燒。
程富禮列舉了導致關節痛的常見疾病,供家長參考和鑒別。
髖關節壹過性滑膜炎:病因不明,可能有輕傷史和上呼吸道感染史。大部分是3 ~ 10歲,5歲左右。多為單側、急性髖關節疼痛或放射至大腿內側和膝關節,男性多於女性。孩子不肯在地上走,或者走路壹瘸壹拐的。沒有關節腫脹,但有局部壓痛。核磁共振成像顯示有少量關節積液。疼痛可以在幾小時或幾天內消失。
滑膜嵌頓:多由輕微外傷等原因引起,如跛行、肢體疼痛、關節活動明顯受限等。
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原因不明的跛行和下蹲困難;膝內側疼痛,但無局部壓痛;患髖中心壓痛,髖內外旋可誘發疼痛,或活動部分受限;晚期疼痛減輕或無癥狀,患肢肌肉萎縮或下肢短縮,髖關節活動稍受限或正常。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好發於8~15歲,男性多於女性,多為單側。運動後脛骨結節疼痛,局部腫脹,可有壓痛或叩診痛。蹲下或上下樓梯時可誘發疼痛。休息幾天,疼痛就會減輕或消失。
風濕熱:易引起踝、膝、髖、腕、肘、肩等關節疼痛,即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腫脹、壓痛。疼痛是短暫的,其中壹部分會在僅僅1~2天後減輕。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導致風濕性心臟病。
過敏性紫癜性關節炎:壹個或多個關節腫脹疼痛,同時出現皮膚紫癜,少數不出現紫癜。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腎臟損傷。
類風濕性關節炎:4~10歲,有發熱、關節痛等癥狀的患者。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局部持續疼痛,拒摸拒摸。
急性化膿性關節炎:1~3歲兒童多見,起病急,關節疼痛明顯,拒絕觸摸和按壓,關節輕微活動,會引起劇烈疼痛。
創傷性骨折脫位:劇烈疼痛,觸摸局部或叩擊遠端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