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人的保健方法1。養肺:深呼吸,多吞體液。全身都靠肺,但肺是人體最早衰老的器官。有研究表明,我們的肺活量從20歲開始慢慢下降,到了40歲,妳會突然發現,妳可能走上幾步就氣喘籲籲了,這就是肺弱發出的警報。
肺活量和氧氣輸送能力的下降,會使人在進行體力活動時感到疲勞;此外,隨著肺泡間質纖維的增多,肺的擴張性、肺活量和最大通氣量下降,從而降低了中年人的呼吸功能。此外,人到中年,由於長期吸入灰塵、化學物質等。,再加上香煙的危害,呼吸道黏膜的保護作用會逐漸減弱,更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
最佳調養季節:秋季。中醫認為五臟對應四季,秋對應肺。秋季強調養陰,養陰的重點是養肺陰,防燥潤肺。
護理方法:練習呼吸,多咽津液,吃銀耳。
首先妳可以多練習鳥的胸式呼吸和龜的腹式呼吸,讓妳的腹部和呼吸系統得到很好的鍛煉。其次,呼吸時最好配合吞咽,深呼吸時噴出的口水不要吐出來。
平時少吃瓜子,盡量用手剝,因為經常吃瓜子最容易損傷津液。對於吸煙或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最好多吃壹些潤肺清肺的食物。梨、葡萄、百合、銀耳都不錯。
此外,在秋季的那個時候,戶外散步和爬山是很好的養肺運動,可以加強心肺功能。
中年人的保健方法2。養胃:減少食量,不貪涼,人以胃氣為本,脾胃內傷,百病皆因生。俗話說,腸胃病會導致長壽嗎?可見胃對人體的重要。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社交活動多,生活不規律。此外,他們喜歡吸煙、高鹽、辛辣食物,愛煙酒,導致胃的壓力越來越大,年齡越大越明顯。
壹項對臺灣省2萬多名40歲以上中年男性的健康調查顯示,其中90%的人胃鏡檢查異常,居各種疾病之首,中年人多患有胃病,尤其是胃潰瘍。隨著年齡的增長,黏膜自然開始萎縮變薄,呈現出慢性胃炎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年養胃很迫切。
最佳護理季節:漫長的夏季。仲夏的長夏(陽歷7-8月)要養脾胃,以長夏為主,包括催熟和消化,這是脾胃消化吸收營養的好時機。
護理方法:減少食欲,少貪涼,多吃山藥。
人過了40歲,就要逐漸減少食量。暴飲暴食不僅影響腸胃功能導致血脂升高,還會導致記憶力下降,大腦長期早衰。
其次,脾胃最怕?冷?所以少吃生冷食物,盡量吃接近體溫的食物,有利於脾胃的保養。
另外,脾胃虛弱的人可以多吃山藥、白術、芡實,用這些食物燉肉或煮粥。壹些時令豆類,如四季豆、荷蘭豆、白扁豆等,也是滋補脾胃的好食物。
中年人的保健方法。養骨:30歲以後,肌肉衰竭率大於生長速度。40歲以後,人的肌肉開始以每年0.5%到2%的速度減少。骨骼在35歲開始老化,80歲時人的身高會比年輕時低5厘米左右。
最佳調養季節:四季。鍛煉肌肉骨骼無論春夏秋冬,都應該常年堅持。
護理方法:保護關節,做拉伸,多練腿。
中年以後,運動是最忌諱逞強的。盡量不要嘗試對關節有害的運動。快走、遊泳、太極等適度運動更適合中年人。
第二,可以多做拉伸,比如瑜伽中的日式拜和扭轉;掛單杠也很有效。
第三,都說?老腿先老?中年以後壹定要練腿力。可以蹲下,也可以抖腿。另外要多註意補充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芝麻等,也可以適量補充鈣片。
中年人的保健方法。養心:熬夜把脈。
西醫認為,心臟從40歲開始衰老。隨著身體年齡的增長,心臟向全身輸送血液的效率開始下降。45歲以上的男性和55歲以上的女性更容易患心臟病。
中年人修身生活的八條戒律就像爬山,彎腰向前,目標永遠在前方。但人到中年,會逐漸感到不知所措,逐漸進入身心健康的失衡狀態?多事之秋?。佛教中有八戒可以修身養性。2015新年之際,醫學、營養學、心理學等領域的專家。提醒說中年人也有健康?八戒?幫助妳達到平和健康的狀態。
克制憤怒
憤怒是人們最不擅長處理的壹種情緒。中年人家庭瑣事多,工作任務重,情緒更容易波動。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科學術帶頭人周迎春教授指出,人在生氣時,交感神經極度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容易誘發消化道潰瘍、高血壓、冠心病等。所以,中年人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不要發火。廣東省社會醫學研究會心理咨詢委員會常委馬建文建議,當妳想發火的時候,不妨深呼吸壹下,或者在腦海中默念壹下10這個數字,這將有助於妳理性地回歸大腦。當與他人發生沖突時,試圖將視線從對方身上移開也能迅速澆滅妳的怒火。
放棄過度勞累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亞洲中年人?三明治壹代?他們是工作和家庭的頂梁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生命時報》調查發現,90%以上的中年人活得很累。其中,50.9%的人在壓力大的時候會感到焦慮,49.8%的人覺得體力不如從前,嚴重困擾於脫發、心慌、氣短、失眠等癥狀。馬建文說,三種類型的人容易過度工作。壹是主動加班增加收入或尋求晉升。第二種是強迫型,為了保護?壹份工作?不得不加班或效率低下,導致時間不足;三是跟風。如果妳不加班,那就好像妳沒有努力。勞累過度的人要明白,工作只是生活的壹部分,不能失去興趣愛好。當他們累了的時候,不妨聽聽音樂,跑跑步,和朋友壹起唱歌或者去郊外玩玩。
戒除懶惰
人到中年,過著安穩的生活,也容易變成?懶?。根據英國的壹項調查,86%的人只有在比實際年齡大四歲時才會出現健康問題。缺乏鍛煉和懶惰導致的肥胖是罪魁禍首。馬建文分析說,三種惰性使中年人變得懶惰。1.心理慣性:隨著閱歷的增加,人會逐漸養成求穩怕變的心態,導致自己無法上進。2.行為惰性:年齡增長,體力下降,越來越不活躍。3.患病惰性:資料顯示,約70%的中年人在患病前有惰性,如抑郁癥、冠心病、貧血等患者?懶?現象。中年人要利用壹切機會積極讓自己動起來,比如每天晚上跑步,做家務,還能和親戚朋友建立關系?懶人聯盟?相互鼓勵和監督有利於堅持不懈。
別擔心了
我能否順利升職加薪,孩子能否考上好學校,父母能否身體健康?很多中年人整天提心吊膽。馬建文說,心理?自證預言?效果認為,人總是會不自覺地按照自己或他人的預測行事,過度的擔心是壹種變相的詛咒。周迎春補充說,處於持續焦慮的狀態會增加精神壓力,損害脾臟,導致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癥狀。馬建文說,人生旅途的風景是由每壹個?現在嗎?所以,要想擺脫煩惱和迷茫,首先要感受當下,克服壹切,順其自然。其次,親情是治愈焦慮的良藥。妳不妨多和家人聊聊天,多陪陪他們旅行,心裏會平靜很多。
遠離比較
臺灣省著名心理學家吳京基博士認為,中年人的疲勞壹部分是因為生存,壹部分是因為攀比。說?四十不迷茫?但是,浮躁的社會讓中年人陷入攀比的陷阱,讓內心失衡。馬建文說,拋棄攀比之心,減少欲望是關鍵。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妳的心才不會在嫉妒的海洋中沈浮。滿足於妳所擁有的,欣賞妳所擁有的,和自己比較。今天與昨天相比的進步是值得滿意的。
停止戰鬥
《論語》?嵇氏有言:?君子有三戒?它也是堅強的,有血性的,它在戰鬥。?意思是中年人正值壯年,血氣方剛,意誌堅強,應該停止爭鬥。這裏的奮鬥是指精神層面?怒發沖冠,奮勇拼搏,為勝利而戰?。凡事爭強好勝是很多中年人的通病。這類人群冠心病、高血壓的發病率很高,這與他們經常處於情緒緊張狀態有關。馬建文說,?言語是老師,行為卻是規範?是中年人。無論學歷還是金錢,每個中年人都應該克服自己的好勝心,慷慨大方,不斤斤計較,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和自己的健康。
不要吃得太多。
中年人有更多的機會在外面社交,吃油膩的食物,吃得很多,新陳代謝開始變慢,導致肥胖率上升。周迎春說,肥胖者常患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這些疾病與動脈硬化的形成密切相關,會為心腦血管疾病埋下禍根。每餐暴飲暴食會使血液過多地集中在胃腸道,從而誘發各種疾病。所以人到中年,要戒多吃,吃七分飽,保證飲食規律。據調查,僅飲食控制就能減重10%以上。飲食均衡,多吃新鮮果蔬和粗糧,少吃油炸、燒烤等食物,避免吃大魚大肉。
避免自負
中年人多為業務骨幹,大多認為自己能遊刃有余地處理好大局,卻往往陷入自負的陷阱。有的人憑借自己豐富的經驗,拒絕新的技術和知識,有的人覺得自己身體很好,拒絕體檢,結果得了重病。中年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性格和習慣,很難改變。自負是危險的,接近成功,也接近失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是大自然展現給我們的謙虛。保持低調有利於個人發展。馬建文建議,中年人要經常自省,戒驕戒躁,保持謙虛平和,尤其是在健康方面,壹定要堅持每年定期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