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是我國人民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經驗的總結,它的形成經歷了壹個漫長的過程。針灸的前身是“鞭術”,鞭術的主要工具是卞氏,萌芽於距今壹萬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到了秦漢時期,針已經從石針、骨針、竹針逐漸發展成為金屬針。金屬針的發展經歷了銅、鐵、銀、合金、不銹鋼針等階段。針灸的改革擴大了針灸治療的範圍,提高了治療效果,促進了針灸的發展。
隨著醫療經驗的不斷積累,逐漸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的特定穴位,以至於從最早的“痛為三十”開始逐漸定位命名;在穴位數量不斷增加的基礎上,根據穴位的主要功能,結合針灸效應和古代解剖學知識,古代醫生發現並認識到人體具有完整的經絡系統結構。通過不斷的總結和實踐,使腧穴經絡理論在理論上系統化,形成經絡學說。經絡學說和其他中醫理論的形成,使針灸成為中醫的壹門獨立學科。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陰陽五行、臟腑經絡腧穴、診斷病機、治療原則、針灸方法、適應癥和禁忌癥等。其中《靈樞》所論述的針灸內容尤為詳細,故稱《針灸經典》。《黃帝內經》為針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難經》在經絡、穴位、針灸等方面對《內經》進行了補充。東漢著名醫家張仲景的《傷寒論》成功地將針灸和針藥結合治療外感疾病納入其創立的辨證論治體系,將針灸臨床治療提高到壹個新的水平。皇甫謐的《金代針灸經》是我國第壹部針灸專著,也是繼《黃帝內經》之後的又壹部針灸醫學總結,在針灸發展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唐代孫思邈在錢進方耀發明了同體寸取穴法,肯定了阿是穴的作用。據《唐書·百官誌》記載,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國家醫療教學機構“太乙署”有醫生、針灸師、助醫,專門從事針灸教學和醫療工作。宋代王編著了《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說》,並制作了兩個針灸銅人模型,是世界上最早的立體針灸模型,開創了針灸模型直觀教學的先河。明代見證了針灸的繁榮發展,針灸著作眾多,其中《針灸大成》是壹顆明珠。這是楊繼洲在他的傳家寶《保健針灸的奧秘》的基礎上寫的,它收集了經典著作,歷代醫生的精華和我自己的經驗。本書是繼《針灸甲乙經》之後的又壹部總結性針灸著作,至今仍是針灸臨床參考書之壹。從鴉片戰爭到民國的100年間,由於反動統治者和帝國主義侵華勢力的歧視和扼殺,針灸日漸式微,僅在民間使用。
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促進了針灸醫學的復興和繁榮。針灸教育也發展迅速。為方便學術交流,中國針灸學會成立於1979。臨床上,針灸對內、外、婦、兒科100多種疾病均有良好有效的療效,尤其是對心腦血管疾病、膽道結石、細菌性痢疾、乳腺增生等疾病,取得了突出的成績。65438-0958年針灸麻醉開始應用於臨床,為麻醉方法增加了新的內容,促進了針灸醫學的深入研究。因此,針灸的研究工作也從臨床治療經驗的總結發展到實驗研究,從觀察針刺對各器官功能的影響發展到針刺麻醉和針刺鎮痛機制的研究,在經絡現象和經絡實質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進展。近年來,針灸推拿學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針灸在南北朝時期東傳到朝鮮、日本等國。13世紀前,通過“絲綢之路”逐漸西進,對阿拉伯醫學產生了壹定的影響。近年來,國際上出現了壹股經久不衰的“針灸熱”。1984年,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官員中島宏宣布:“針灸醫學已成為世界上壹門新的醫學學科。”並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建立了國際針灸培訓中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籌備委員會成立於1984年8月,成立大會於1987 165438年10月在中國召開。傳統針灸療法已經走向世界,為人類保健事業做出了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Myco於2005年4月20日星期三16:50加入蔡波。
目錄?
壹般理論?
第1章針灸處方概述
第二章針灸處方取穴原則?
第壹節近點?
第二節,遠部取穴嗎?
第三節辨證取穴
第三章針灸處方配穴法?
第壹節:按科室配穴?
第二節根據配穴法?
第三節特殊積分常用的積分匹配方法是什麽?
各種理論?
第四章:內科病證?
第壹筆?
第二節頭疼?
第三節頭暈?
第四節面癱?
第五節面部疼痛?
第六節不眠不休?
第七節抑郁癥?
第八節癲癇?
第九節癲癇?
第十節痿證?
第十壹節痹癥?
第十二節胸痹?
第十三節心悸?
第十四節中暑?
第十五節瘧疾?
第十六節感冒?
第十七節消費?
第18節咳嗽?
第十九節哮喘?
第二十節嘔吐?
第21節胃痛?
第二十二節腹痛?
第二十三節黃疸?
第24節腹瀉?
第二十五節痢疾?
第二十六節便秘?
第27節脫肛?
第28節監禁?
第29節水腫?
第三十節遺精?
第31節陽痿
第五章婦科和兒科疾病?
第壹節月經不調?
第二節痛經?
第三節閉經?
第四節崩潰?
第五節。生病怎麽辦?
第六節胎位不正?
第七節延遲交貨?
第八節少奶?
第九節尹霆?
第十節遺尿?
第十壹節兒童的驚嚇?
第十二節營養不良?
第十三節百日咳?
第14節腮腺炎
第六章手術癥狀?
第壹節風疹?
第二節癤子?
第三節乳房膿腫?
第四節豐胸癮?
第五節腸癰?
第六節痔瘡?
第七節疝氣?
第八節扭傷?
第九節落枕?
第十節丹毒?
第十壹節蛇膽?
第十二節扁平疣?
第十三節痘痘?
第14節斑禿?
第十五節帶狀皰疹?
第16節?
第十七節牛皮癬?
第18節牛皮癬
第七章耳鼻喉疾病綜合征?
第壹節紅眼腫脹?
第二節針眼?
第三節在風中流淚?
第四節眼皮下垂?
第五節斜視?
第六節綠色盲?
第七節:眼睛是什麽?
第八節近視?
第九節色盲?
第十節青峰白內障?
第十壹節失明?
第十二節耳鳴耳聾?
第十三節深鼻子?
第十四節:鼻煙?
第十五節鼻出血?
第十六節喉嚨痛?
第十七節沈默?
第十八節口瘡?
第19節牙痛
第八章緊急證書?
第壹節暈厥?
第二季度休克?
第三季度高燒?
第四節抽搐?
第五節急性疼痛
第九章其他?
第壹節是減肥?
第二節戒煙?
第三節黃褐斑?
第四節抗衰老?
附文?
附文獻研究收集配分方法?
論文1舒天聯合巨虛治療大腸疾病?
論文2用日月陽陵泉治療膽道疾病?
論文3中脘、足三裏聯合治療胃復病?
論文4中醫中藥治療膀胱腑實證
二十四經腧穴的位置與主治
附三經三穴圖。
有什麽內幕
針灸治療和其他藥物治療壹樣,需要了解其機理,辨證的臨床應用,並根據變化進行加減。只有科學的配方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為合理選擇腧穴處方,了解配穴意圖,提高基層醫生的臨床針灸水平和治療效果,特編寫《臨床針灸處方》。?
本書由總論、各種理論和附文三部分組成。概論包括針灸處方的概念、針灸處方選穴的原則、針灸處方配穴的方法。每種理論都以疾病為中心,重點介紹每種疾病證候的辨證方藥,每種方藥也都介紹了其適應癥、操作、隨證加減、方藥含義。為了使讀者全面了解方劑概況,選取了古代方劑和現代方劑。最後列舉了現代研究,分別討論了臨床研究和機制研究,反映了現代生理學、生物化學、生物學、免疫學等學科的成就。附文是對六腑病用集配穴法治療的文獻研究和對十四經的簡要介紹,旨在開闊針灸師的視野,啟發治療思路。?
本書主要供中醫臨床醫師、中醫院校學生學習使用,也可供針灸專業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