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過敏性鼻炎和麻疹怎麽治療,平時要註意什麽?

過敏性鼻炎和麻疹怎麽治療,平時要註意什麽?

鼻炎是指鼻粘膜的炎癥,表現為充血或水腫。患者常出現鼻塞、水樣鼻涕、鼻癢、咽喉不適、咳嗽等癥狀。

鼻腔分泌的稀薄的液體狀物質稱為鼻涕或鼻腔分泌物,其作用是幫助清除灰塵和細菌,以保持肺部健康。通常情況下,混有細菌和灰塵的鼻涕被吸進喉嚨,最後進入胃裏,由於分泌物很少,壹般不會引起人們的註意。

鼻部發生炎癥時,鼻腔內可分泌大量鼻涕,可因感染而變黃,流經咽喉部可引起咳嗽,鼻涕量很大時也可經前鼻孔流出。

過敏性鼻炎是鼻炎的壹種,而鼻炎還包括慢性鼻炎和急性鼻炎,後者通常是指感冒。慢性鼻炎包括癥狀較輕的單純性鼻炎和鼻塞的肥厚性鼻炎。兩種慢性鼻炎都可以通過不同的治療方法緩解癥狀。

因機體對某些物質過敏而引起的鼻炎稱為過敏性鼻炎,可引起壹系列過敏癥狀。過敏性鼻炎也叫過敏性鼻炎。

如上所述,引起過敏性鼻炎的各種因素稱為過敏原或變應原,常見的過敏原包括:

(1)吸入性過敏原:如室內外灰塵、塵蟎、真菌、動物皮毛、羽毛、棉花花絮等。,這往往會引起常年發作;植物花粉引起季節性發作。

(2)食物過敏原:如魚蝦、雞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等。特別是壹些藥物,如磺胺類、奎寧、抗生素等,會致病。

(3)化妝品、汽油、油漆、酒精等接觸物。

其他可能是某些細菌及其毒素、物理因素(如冷熱變化、溫度不均)、內分泌失調或體液酸堿平衡失調等。由於多種因素,它也可以同時存在或先後存在。

現在來說說醫院檢查鼻炎的方法:

鼻內窺鏡下檢查:過敏性鼻炎患者就診後,可發現鼻粘膜蒼白、蒼白、灰白色或淡紫色,鼻甲水腫,(右圖,點擊放大)常見鼻道、鼻腔底部可見清亮或粘稠的鼻涕。如果並發感染,粘膜充血,雙側下鼻甲暗紅色,分泌物粘稠或化膿。作者病史長,癥狀反復發作。可見中鼻息肉樣變性或下鼻甲肥大。約30%的患者合並過敏性哮喘,部分患者可發現鼻息肉,花粉癥患者發作時可伴有結膜充血。

鼻分泌物塗片檢查:過敏反應期間,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也可見較多的嗜酸性粒細胞或肥大細胞。

過敏激發試驗:皮膚試驗(搔抓、皮內和接觸法等。)壹般使用。原理是有多種假定的過敏物質,根據與身體接觸後是否有反應來幫助診斷。

過敏性鼻炎的診斷;

根據以上典型癥狀和檢查結果,可以做出過敏性鼻炎的診斷,壹般需要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1.血管運動性鼻炎

有時候病人稍微摸摸鼻子就能引起雷擊。發作突然,消失迅速。癥狀和過敏性鼻炎類似,但大多是鼻子不癢,口服感冒藥可以緩解癥狀。如遇寒熱變化,體位變化(起身),情緒激動時可誘發此病。

2.嗜酸性鼻漏

癥狀類似常年性過敏性鼻炎,雖然病因不明,但與過敏無關。患者常出現間歇性鼻塞,伴有打噴嚏、大量漿液性鼻涕、頭暈、耳鳴、乏力、陳發咳嗽等全身癥狀。

3.感冒

過敏性鼻炎患者經常認為自己感冒了。兩者的區別在於,後者可能伴有發熱等全身不適,可發現鼻粘膜非常紅腫。

變應性鼻炎的藥物治療

過敏性鼻炎是無法徹底治愈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

治療的目的是預防和緩解癥狀,減少過敏性鼻炎的發病時間。

首先,藥物治療

不同藥物治療的機制可能不同,包括局部用藥和全身用藥。以下是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列表。

抗組胺藥

撲爾敏、心敏樂等

對抗組胺,機體在過敏原的刺激下釋放組胺,進而引起壹系列過敏癥狀。

防治

撲爾敏可引起嗜睡,司機和飛行員禁用。新壹代抗組胺藥沒有睡意的影響。但西司明有副作用,慎用。

肥大細胞穩定劑

色甘酸鈉滴眼液和口服藥物,曲尼司特

在存在過敏原的情況下,它可以阻止組胺從身體組織中釋放出來。

預防

會引起嗜睡。

解充血藥

麻黃堿、痹痛、腎上腺素、呋喃西林混合物

緩解鼻塞。

短期治療

使用不超過3天,最多壹周。長期使用會引起藥物性鼻炎。

陳詞濫調

減輕組胺引起的流鼻涕癥狀。

款待

臨床上不常用。

激素藥物

地塞米松滴眼液,伯克鈉,雷諾科特

減少對過敏原的反應,抑制炎癥反應。

款待

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激素的全身副作用,但壹般副作用較輕,尤其是近期臨床使用的藥物。

鼻濕潤劑

有助於減少鼻腔中的粘稠分泌物和痂。

二、過敏性鼻炎的其他治療方法

壹般藥物治療對於過敏性鼻炎可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對於嚴重的過敏性鼻炎,可以使用其他相關的治療方法。

鼻塞癥狀明顯者,可用激光、微波或等離子射頻治療,效果滿意,並通過降低鼻腔內神經的敏感性,有利於打噴嚏和清鼻涕。最近,臨床上使用的低溫等離子體系統被報道對過敏性鼻炎,尤其是重癥過敏性鼻炎有明顯的療效。由於對黏膜損傷小,無明顯副作用,其臨床意義開始被壹些醫生所重視,可以作為替代激光和微波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最佳選擇,但缺點是價格昂貴。國內較早開展等離子體治療過敏性鼻炎(包括其他類型鼻炎)並有壹定知名度的醫院有: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南京八壹醫院耳鼻喉科。此外,在中國耳鼻喉科論壇上,很多醫生和患者對低溫等離子治療鼻炎發表了評論。也可以在中國耳鼻喉科論壇查壹下。

脫敏療法,利用已發現的過敏原作為脫敏劑,從小劑量皮下註射開始,逐漸加大劑量,達到最大耐受量時改為維持劑量,直至癥狀消失。用這種方法治療的患者可產生大量特異性IgG封閉抗體,可阻斷抗原與IgE抗體的結合,降低介體細胞的敏感性,從而發揮治療作用,但由於可能存在多種過敏原,其效果往往有限。詳見本專題過敏性鼻炎的免疫治療。

鼻息肉患者應進行鼻內鏡手術;為了降低鼻腔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可以進行翼神經切斷術或巖淺神經切斷術,據報道有壹定的治療效果,但由於痛苦大,有壹定的風險,我們不提倡這種手術。

驗方

方法1配方:菊花10g,梔子10g,薄荷3g,洋蔥3g,蜂蜜適量。方法:將上述藥物用開水沖泡,取汁加蜂蜜調勻。用法:每天喝1劑代替茶,連續3-5天。適應:急性。

方法二配方:蔥白20克,薄荷6克,65438+黃荊05克。方法:將上述藥物加水煎煮,取汁。用法:喝茶,每天1劑量。適應癥:急慢性鼻炎。

方法三配方:生姜9克,大棗9克,紅糖70克。方法:將上述藥物加水煎煮,取汁。用法:飲茶,每日1劑,連用3-5天。適應癥:急性鼻炎。

方法四配方:10g炮制姜,20g炙甘草。制備方法:將上述藥物水煎取汁。用法:早晚服用,每日1劑。適應癥:急性鼻炎。

方法五配方:洋蔥適量。方法:將洋蔥搗碎取汁。用法:每晚將藥棉蘸洋蔥汁依次塞入鼻炎。適應:鼻炎。

參考資料:

/特殊/鼻炎/01.htm

麻疹俗稱“紅疹”,是壹種常見的皮膚病,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血漿滲出形成的局部水腫。

病因及發病機制麻疹的病因復雜,尤其對於慢性麻疹,不易發現。除了各種致敏外,還與個人敏感程度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常見原因有:

(1)蛋白質中以魚、蝦、蟹、蛋、奶、肉等動物性食物最常見,尤其是食用大量蛋白質飲食和飲酒後,出現蛋白腖樣麻疹,某些植物也可過敏。

(2)藥物如青黴素、呋喃唑酮、血清、疫苗等可引起過敏反應,其他藥物如嗎啡、阿托品、阿司匹林等為組胺釋放劑,可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麻疹。

(三)吸入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某些氣體和真菌孢子。

(4)感染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原蟲、寄生蟲等感染。這些感染可能通過感染性物質的抗原作用引起I型或III型過敏反應,或改變機體的應激狀態。

(5)昆蟲叮咬,如虱子、跳蚤,黃蜂、蜜蜂、毛蟲的毒刺刺入皮膚,引起過敏反應。

(6)物理和化學因素,如冷、熱、陽光和機械刺激、摩擦壓迫和某些化學物質的刺激等,引起過敏性或非過敏性麻疹。

(7)內分泌代謝紊亂和胃腸功能紊亂均可誘發本病,尤其是慢性麻疹。

(8)內臟疾病如紅斑狼瘡、淋巴瘤及部分腫瘤、風濕熱等。可能是麻疹的原因。

(9)遺傳因素家族性感冒麻疹、遺傳性家族性麻疹綜合征等與遺傳因素有關。

(10)精神因素精神緊張和情緒沖動可引起乙酰膽堿釋放,增強血管通透性,引起麻疹。

麻疹的發病機制可分為過敏反應和非過敏反應兩種。前者主要由ⅰ型過敏反應引起,少數為ⅱ型或ⅲ型反應。這種類型的抗體IgE與血管周圍的肥大細胞和血液中的嗜堿性粒細胞結合。當抗原再次侵入時,這些細胞表面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引起肥大細胞膜本身和壹系列生物物理生化變化,促使細胞質中的顆粒脫出,釋放各種藥理活性介質,如組胺、血清素、肝素、前列腺素、乙酰膽堿、溶酶體酶、纖溶酶、補體、各種激肽和慢性反應物質,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

非過敏性麻疹是由於細菌酶、蛇毒、蛋白腖等壹些物質和壹些藥物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紅斑和風團。

臨床表現常突然出現,先有皮膚瘙癢,不久出現大小不壹、形態各異的風團,鮮紅或蒼白。分散分布的也可以合並成塊。風團可以局限於局部,也可以遍布全身。數分鐘或數小時後消失,不留痕跡,但新鮮氣團接連出現,壹個接壹個,累及消化道時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喉頭水腫、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癥狀在幾天至2~3周內消退者稱為急性尋麻疹。如果復發,病程會達到1~2個月,大部分都找不到原因。頑固性和難治性患者稱為慢性尋麻疹。

除了上述兩種類型,還有幾種特殊類型的麻疹:

(1)皮紋病,又稱人工尋麻疹,表現為用手或鈍器搔抓皮膚後,出現暫時性的紅色條紋腫塊。

(2)血管性水腫又稱巨麻疹。發生在眼瞼、唇部、包皮、外陰等松弛部位。,突然局部腫脹,邊緣不清,1~2天自行消退,常復發。

(3)壓迫性麻疹皮膚4-6小時後,局部出現深度腫脹,8-12小時後消退,多在臀部、腰部、腳背等受壓部位。

(4)太陽麻疹暴露於陽光或紫外線後,暴露部位出現風團,伴有瘙癢和刺痛。

(5)感冒麻疹可分為家族性和獲得性。前者為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從嬰兒期開始持續終生。後者始於兒童或成人。氣溫驟降或接觸冷水、冷風時,皮膚外露部位出現風團,持續半小時至3~4小時。冰塊試驗和被動轉移試驗陽性,多見於女青年。

(六)膽堿能麻疹當運動、勞累、受熱、飲酒或感到緊張時,膽堿能神經沖動,釋放乙酰膽堿,作用於肥大細胞,產生直徑2~3mm的小風團,半小時至1小時內不融合消退。皮疹除手掌伸開外,可遍及全身,多見於年輕人。

(7)註射漿液性麻疹的血清、疫苗或藥物後,可出現發熱、關節痛、淋巴結腫大,部分可出現蛋白尿和管狀尿。

款待

處方:黃芪、何首烏、白術各65,438±05克,當歸、白鮮皮、丹參(下)各65,438±02克,赤芍、防風、蟬蛻各65,438±00克,白花蛇(燕沖)9克,川芎、甘草、全蠍(燕沖)各1克。蜈蚣2條(燕沖)。兒童應該謹慎用藥。加入麻黃、桂枝、透骨草以驅寒,去除丹參和赤芍;加入青蒿、牛蒡子、薄荷,除去當歸;除去黃芩、苦參、地膚子、黃芪;熱毒加金銀花、大青葉、黃連、川芎;血瘀加桃仁、紅花、澤蘭,血熱加紫草、槐米、牡丹皮,去白術;氣血兩虛加黨參、白芍、熟地、大棗,去全蠍、蜈蚣:奇癢重加蒺藜、浮萍、荊芥、蒼耳子;頑固性皮疹加皂角刺、秦艽、路路通;病程長加三棱、莪術;反復發作加地龍、僵蠶、水蛭;長期治療不會使蝮蛇、穿山甲、土鱉蟲病情加重。每日1劑量,水煎4次,分早、中、晚及睡前服用。將藥渣用水煎服,用濾液擦洗患處,浸泡15分鐘,早晚各1次。3周,1個療程,直到皮疹消退。避寒、避寒、香燥、油炸、海鮮、蛋類、奶類、飲料、酒類、辛辣之品。孕婦、月經過多及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功能:祛風散寒,清熱除濕。涼血解毒、活血通絡、祛瘀消腫、益氣固表、養血營養、止癢。

療效:1療程輕者,即風團消失,瘙癢停止;嚴重者2~3個療程後皮疹、瘙癢消失,皮膚搔抓試驗陰性,血常規檢查嗜酸性粒細胞降至正常。

有關其他處方,請參見:

/bfmf/pfmf-pfb/xmz/lm 3993 _ 1 . htm

  • 上一篇:牙疼的時候咬幾顆花椒有用嗎?
  • 下一篇:眼睛疲勞,怎麽去除黑眼圈?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