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夏季至日指的是夏天的正式到來。雖然這不是壹年中最熱的季節,但中國民間經常說“夏天的至日不熱”,“夏天的至日是三更天”。可見,夏季的至日意味著炎熱的夏季已經到來,氣溫很高,那些能消暑解渴的瓜果也在逐漸成熟,如西皮、桃、李等。,這些都非常有利於此時的健康。對於愛茶的人來說,不妨選擇其中的壹兩種,自己泡茶,比如西瓜烏梅茶。具體的茶葉配方如下:
茶方由西瓜皮250克、烏梅5片、白糖或冰糖適量組成。
制作方法:西瓜皮切碎,烏梅搗碎。兩者壹起放入鍋中,加水約10000 ml。然後小火將水燒開3-5分鐘,然後關火。加糖調味後,茶就可以代替食用了。每天1劑。
此茶酸甜可口,可祛暑解渴,抗菌排毒,增強腸胃功能,促進排便,消除水腫。它不僅是夏季至日的良好保健品,還可用於治療五心煩、口渴、口舌生瘡、小便短赤、大便幹燥和水腫。
食譜中的西瓜皮也被稱為“西瓜崔屹”。味甘,性涼,屬心經、胃經、膀胱經。具有清熱、止渴除煩、利尿的功效。最適合作為夏季至日消暑解暑的保健食品。烏梅性平,味酸澀,歸肝、脾、肺、大腸四經。具有生津止渴、斂肺澀腸、抗菌消毒的功效。現代醫學也表明,烏梅含有大量的蘋果酸,能引導適量的水分進入大腸,有利於大便的形成和排出。
如果怕酸,可以丟鳥李子或者換成3 ~ 5克綠茶。西瓜皮不僅可以煮茶,還可以當菜吃。如取排骨250g,洗凈切碎,放入沸水中焯壹下,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打好的姜末和蔥花,加水約800ml,大火燒開後用小火煨;同時將250g西瓜皮洗凈去掉青皮,切塊,放入鍋中壹起煮。排骨熟了,加鹽調味。
西瓜皮雖好,但不適合脾胃虛寒或寒濕體質的人,因為其涼性會助寒濕,加重寒證。另外,烏梅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因為它有收斂的功能。比如,處於感冒發燒、咳嗽痰多、胸腹悶、菌痢腸炎發病早、月經期正常、分娩前後等特殊時期,應避免進食,否則會加重癥狀或造成其他不良後果。而且壹般人吃鳥和李子為宜,每人每天最好用3 ~ 5個。
每年7月7日、8日,太陽達到105度時,為微暑。暑熱就是熱,小暑就是天氣變得有點熱了。酷暑也分為三個階段。歷書記載:“風暖之時;第二,等於菊玉;第三只等待的鷹開始啼叫。”也就是說,夏天節氣來了,風失去了涼意,帶著壹股暖流,蟋蟀怕熱離開了田野,躲在墻角下避暑;老鷹也認為地面溫度太高,只在天上飛。天氣熱了,人吃不了香,睡不著覺。他們的心情也隨著氣溫的升高而變得煩躁,身體就像燃燒著壹團火。如何平心瀉火,除煩除熱?愛喝茶的朋友不妨來壹杯蓮子。
蓮子,尤其是帶心的蓮子,能清心瀉火,健脾補肺。因為蓮子心味苦,中醫認為它味苦性寒,能入心、腎經。具有清熱除煩、補腎固精、強心安神、降血壓的功效,適用於高熱引起的煩躁不安。還有甘草,這裏是生甘草,中醫認為它最擅長清火,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最適合夏天服用。蓮子甘草茶怎麽沖泡?讓我給妳開個處方。
茶方由蓮子帶心20克、甘草3克、綠茶5克組成。
制作方法:將彭子洗凈放入鍋中,加水約800毫升,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約15分鐘;將甘草和綠茶放入杯中,倒入煮好的蓮子湯和蓮子肉,蓋上蓋子靜置5分鐘,即可作為茶。喝茶吃蓮子肉。
本方能清熱、除煩、安神,同時還具有生津止渴、補脾腎、補肺氣的作用。它不僅是夏季的保健飲品,也是治療五心煩熱或高熱引起的厭食、失眠、健忘、神誌不清等疾病的理想食品。
但是別忘了,這個茶可以清熱生冷,寧心降氣。虛寒、氣虛、抑郁的人要謹慎食用,以免適得其反或產生其他不良後果。
如果妳覺得這個方子療效不理想,還可以加10g生地。當然,我們也可以用這些食材中的壹部分來煮粥。比如蓮子帶心30克,甘草5克略洗,然後用100克大米和1000毫升清水煮開吃。
在大部門季節,天氣非常炎熱,並且有許多雷暴。祛濕解暑是養生的重中之重。這時候不妨來壹杯藿香茶,清香祛濕,可以解暑。
俗話說“小夏不熱,大夏三天。”可見,酷暑是壹年中最熱的季節,我國很多地區經常出現40℃的高溫天氣。酷暑也分三期,即“壹根爛草是螢火;二、靜待土壤滋潤消暑;下三次雨就行了。”也就是說,在夏季高溫期間,螢火蟲產卵,土地非常潮濕,經常有大雷暴。總之,這個季節的特點是酷熱和高濕度。所以祛濕解暑是這個時候養生的重中之重。
在中草藥王國裏,有壹種草藥被稱為“夏藥”,它是芳香化濕,
藿香祛暑解表。中醫認為,廣藿香性味辛,性溫。能入脾、胃、肺經,具有芳香化濕、祛暑解表、和胃止嘔等多種功效。而且富含揮發性芳香油,香味濃郁,不僅能安神醒腦,還能促進胃液分泌,起到開胃消食的作用,有助於減少夏季節氣濕熱帶來的困擾,防治中暑、惡心嘔吐、腹瀉等壹些季節性疾病。現在我給妳開個處方。
茶方由10克幹藿香(20克鮮藿香)、3克石膏、3克甘草、3克綠茶和適量蜂蜜組成。
其制備方法為:將藿香、石膏和甘草研磨成粗粉,用綠茶制成袋泡茶,放入幹燥的保溫杯中,倒入適量開水,蓋上蓋子,靜置20-30分鐘,飲用前加入蜂蜜。每天1劑。
本方具有清熱解表、利尿健脾、消渴除煩、止嘔瀉濁等多種功效。可作為夏季的保健品,也可用於治療濕熱濁阻所致的發熱、頭暈、胸悶、惡心、腹瀉。
方中石膏性寒,能止渴除煩,清熱解毒,解毒瀉火。藿香和藿香配伍更有利於解暑、祛濕、排毒,從而能起到更好的保健作用。
如果不想用石膏,甘草,綠茶,甚至蜂蜜都可以,獨特的藿香茶效果也很理想。很多醫書都記載了這樣的用法。除了泡茶,還可以用藿香煮粥。如《本草綱目》中記載,香“為治脾胃惡心嘔吐之要粥”。具體做法是:取廣藿香幹10克,加水煮沸取汁,與大米50克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成粥。當然也可以加入適量的蜂蜜調味。
廣藿香雖然好,但是用量也要控制好。壹般來說,每人每天5 ~ 10g幹品為宜,鮮品加倍。而且陰虛胃熱者不宜服用廣藿香,否則會加重癥狀。同時石膏用量不要超過15g,也有寒涼的特點。脾胃虛弱、血虛、陰虛發熱者忌服。
初秋時,天氣炎熱幹燥。人最容易出現咽幹、咽痛、皮膚皸裂、心浮氣躁的情況,就像這個時候患上了“秋刑”,如果能喝點生茶,就能平復心情,緩解“秋刑”。
炎炎夏日過後,迎來秋季的第壹個節氣——立秋。立秋也意味著秋天的開始,有“立秋之日涼”的說法,立秋也意味著炎熱的季節來了,涼爽的季節來了。從這壹天開始,秋風送爽,氣溫下降,呈現出天高雲淡的氣候特征。但因暑氣未消,秋風秋陽肆虐,故有“秋老虎”之稱。秋天隨著冷空氣摧毀壹切,人的身體和情緒也躁動不安。他們常患“秋燥”,容易急躁,咽幹口渴,皮膚皸裂。在古代,人們把它比作“秋刑”。
如何減輕這種“秋秋懲罰”,從而使心情平和,身體滋潤健康?建議朋友們經常喝生茶。因為地黃是養血生津清熱,降火除熱的好藥材。如《藥性賦》中記載:“味甘、苦,性寒,無毒。沈也,尹也。有涼心火血熱、瀉脾土濕熱、止鼻熱、除五心煩熱四大功效。”《本草湯》壹書中也記載其能“涼血補血,因真陰不足而補腎水”。
茶葉配方由10克生地和3克綠茶組成。
制作方法:將生地黃磨成粗粉,用綠茶做成茶包,放入保溫杯中,倒入近沸騰的水,蓋上蓋子靜置30分鐘左右,即可泡茶。每天1劑。
本方具有生津止渴、滋陰養血、降火除煩、涼血降壓、利尿保肝、抗菌解毒的功效。它不僅是初秋季節的保養品,而且適用於治療陰虛、體熱、口幹口渴、出汗、便秘、皮膚幹燥、濕疹、麻疹和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如果不想加綠茶,可以。如果喜歡甜味或者噪音,也可以加點冰糖。但也要記住,在服用生地時,千萬不要吃蘿蔔、蔥、非蔬菜、薤白等溫性、有幫助的食物,以免破壞其藥效。烹飪時避免使用青銅器,否則會產生有害物質,影響氣血循環。另外,地黃寒涼、腳空、胃中食物少、痰多的人不能服用,以免加重癥狀。
另外,在幹燥的秋季,吃粥最能滋養脾胃。這時如果用生地煮粥,其保健效果會更好。具體做法是:取生地黃20克、大米50克,加水約80毫升,煮粥,加入適量冰糖,拌勻溶解,然後關火,待生發地發黃後再吃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