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山藥,山藥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肺經、脾經。
功效健脾和胃,益肺腎。
食療功效: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不幹不膩;
具有補脾益肺、健胃益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安神益壽的功效;
主治脾胃虛弱、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慢性腹瀉、肺氣虛燥、痰多咳嗽、腎氣不足、腰膝酸軟、下肢無力、口渴尿頻、遺精早泄、白帶增多、皮膚腫脹、肥胖。
《本草綱目》總結了五大功效:益腎氣、健脾胃、止瀉止瀉、化痰生津、潤膚。用山藥煮粥或冰糖煮後服用,對身體不好、腸炎、腎虛等慢性病有療效。
1.補脾胃:治療脾胃虛弱、腹瀉、體虛乏力、厭食多汗。
2.益肺滋腎:本品性寒不燥,味甘潤澤。可治療肺腎兩虛引起的口渴、遺精、帶下等癥。
壹般人群都可以吃。
1.適用於糖尿病、腹脹、病後體虛、慢性腎炎、長期腹瀉患者;
2.山藥有收斂作用,大便幹燥者不宜食用;另外,中邪者不宜吃山藥。
食相克:山藥、甘遂不宜同食;也不應與堿性藥物壹起服用。
制作:
1.山藥切片後應立即用鹽水浸泡,以防氧化變黑。
2.鮮山藥切的時候會有黏液,容易滑,傷手。可以先用水和壹點醋洗,可以減少黏液。
3.山藥質地細膩,味道甘甜。但山藥的皮容易引起皮膚過敏,最好去皮,去皮後不要用手摸。馬上多洗幾次手,不然會抓癢。
4.好的山藥皮無害,有粘液,白色斷層,粘液多,水分少。皮可以炒鮮,也可以曬幹做湯或粥。削皮吃,以免出現麻刺等異常味道。
5.鮮山藥多用於勞乏、止咳止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