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遇到負面事件後都會留下深深的傷痕,比如失戀、喪妻、離婚、受傷、失業、家人去世,也會讓我們沈浸在心理創傷中。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想盡快治愈自己的心理創傷,回到學習、工作、生活的正常軌道。但是情緒不是那麽聽話的。我該如何撫平自己的心理創傷?我來教妳幾招。
首先,審視過去的心理創傷
不管是什麽樣的傷口,都需要適當的治療才能愈合。人生難免會在與人相處時受到沖突和摩擦的傷害。如果那些傷害繼續存在,得不到適當的照顧和治療,將來會有很多後遺癥。應該如何面對這些心理創傷,如何治愈,才能有更多的力量重新站起來?
?首先,我們要學會不要再對別人指指點點,認為是別人造成了我們今天的樣子。精神療愈的第壹步是“自省”,了解成長過程中發生了什麽,用現在的眼光去審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使壹個人特別憤怒或受到過度創傷的“情緒過度反應”反應,通常與小時候的出身家庭有關。
壹位住在舊金山的老先生在幾十年前來到美國時認為這不是他的家。雖然他後來在美國結婚生子,但還是懷念家鄉的水的甜,梨子的大,人的多。直到中國改革開放,他才有機會回到家鄉,才發現家鄉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美好。經歷了所有這些事情之後,當他回到舊金山時,他終於安定下來了。
所以,人要學會用現在的、成熟的、客觀的立場去看待過去發生的事情。如果妳的父親對妳很粗魯,試著從壹個新的角度去看待它,妳可能知道妳的父親是被迫這樣做的,或者他只是不小心說了壹句話,但它卻如此真實而深刻地傷害了妳。除非妳能重新探索,否則很難走出來。即使妳的父親故意傷害妳,精神探索和治療可以減輕傷害,幫助妳接受他人的缺點,學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看到妳父親那樣做的原因,然後原諒他。
孩子的忍耐力不夠,遇到壹些事情,有時會造成很深的心理創傷,但如果能以成人的視角追溯當時的情況,心理創傷就不會那麽大,這也是為什麽回顧心理過程很重要。
第二,學會寫情感日記
除了意識到自己內心的誓言,了解上述基本的心理防禦方法,我們還可以多看壹些關於人際關系和心理方面的書,多聽壹些演講,也可以通過情緒日記和生命線分析,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情緒和與他人的心理互動。試著寫壹篇“情緒日記”,仔細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會讓妳產生情緒反應,把這樣的事情記錄下來,對妳的成長和心理重建很有幫助。
第三,找壹個妳信任的人,保守妳的秘密。
情感或經驗學習遠勝於單純的智力學習。當妳回頭的時候,妳最好有壹個安全的人在妳身邊。這個人是很了解妳的朋友,能讓妳做自己的朋友。有時候最親近的人不壹定是最安全的人,所以找壹個能幫妳保守秘密的人,壹個不會因為妳談了壹些有深度的問題而對妳有不同看法的人。同時也要問問自己,能不能成為那種多聽少評的人。當我們能真正傾聽、接受和理解對方時,我們就能從中得到治愈。而這種精神上的、矯正性的情緒治療體驗,是治愈心理創傷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
當我們用更大、更遠、更成熟的眼光看待過去的心理創傷時,毀滅的魔力可以消失,減少。壹個孩子多年前無法承受的痛苦,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智慧,再去面對,壹定能解決當時的困難。
在心理復習的過程中,如果妳探索的只是輕微的不愉快,妳可以自己去做。如果是大傷,比如性侵,就需要找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幫忙。這些人不僅能保守秘密,還知道治愈的過程,知道如何照顧和處理,幫助人們治愈心理創傷。
技術領域有專長。無論是修車還是開飛機,任何壹個專家都要經過長期的學科和技術的訓練,何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婚姻和家庭?我們也要學會做好父親、母親和孩子,心理治療是壹門“個性化”的教育課程,教會壹個人認識自己,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第四,重塑全新的自己
過去的深度創傷,需要專業的心理咨詢來幫助妳走出心理創傷,找到合適的支持群體,讓同行的壹些人不會覺得那麽孤獨,更有力量去面對困難。也許我的失敗是別人經歷過的,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幫助我,互相打氣,互相支持。
如何化解童年的心理創傷?
《二次曝光》是前年非常受歡迎的電影。火不僅僅是因為演員,更是因為劇情。電影中講述的故事正在飛速發展。美容顧問宋琦是故事的主線。她小時候目睹母親被殺,被參與調查的律師劉健收養。長大後,宋琦愛上了無血緣關系的哥哥劉東,卻因為養父的去世意外走上了調查母親死因的道路。童年的創傷讓宋琦產生了幻覺。她以為自己殺了和男友有壹腿的閨蜜,殺了涉事警察。從此,她開始了絕望的逃亡之旅。其實她只是在自己的幻覺中重演了母親被殺,養父去世的悲慘人生。我不想糾纏於影片的好壞,我只想說明,童年的心理創傷導致成年後心理障礙的例子很多,有些就在我們身邊,甚至是我們自己。
第壹,什麽是心理創傷
根據美國精神病學協會2000年發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IV-T 》(簡稱DSM-IV-TR ),創傷被定義為:個體經歷了壹個或多個超出其生活經驗的事件,這些事件包括嚴重身體傷害的實際發生或威脅或對其自身身體完整性的威脅;或目睹他人死亡或身體傷害的實際發生或威脅,對事件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反應,如強烈的恐懼、無助或強烈的感受。
臺灣學者陳嘉文分別從認知和情緒兩個角度對心理創傷進行了定義。她認為“心理創傷”有兩種定義:
1.認知定義:個體在經歷創傷性事件後,很難對創傷性事件及其結果賦予意義,也很難將創傷性經歷融入到自己的生活體驗中,因此對創傷性事件及其結果產生困惑,最終感到生活適應功能失控。比如壹些被性侵的女生會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抗拒愛情的到來。
二、情緒的定義:個體在經歷了突然的、意想不到的、強烈的外部事件後,會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反應,嚴重破壞個體應對和防禦的運作,使個體處於無助狀態。比如地震後,有些孩子會持續驚恐,不斷回憶地震時的事件,對曾經親近的人表現出情感麻木。
以上解釋可能太學術了,大家可能都不理解。簡單來說,心理創傷是指生活中的巨大變故或沖擊,導致心理層面上揮之不去的陰霾。比如各種形式的身體虐待、言語或非言語的精神虐待、因不關心當事人的成長需求、目睹虐待或暴力而造成的精神損害、長期或極端的忽視和遺棄、情緒排斥、被他人長期情緒控制等等。
與身體創傷相比,心理創傷持續時間更長(有的可以隱藏幾十年),影響更大(嚴重的反過來會影響身體健康),不易察覺(隱藏在內心的某個角落),更痛苦(精神痛苦比身體痛苦更折磨人)。
二、為什麽會有心理創傷?
俗話說,自然界沒有不雕謝的花,世界上沒有不曲折的路。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事件,但並不是所有的負面事件都會形成心理創傷,影響當事人的生活。心理創造是如何形成的?我們來看以下三個理論。
累積性創傷是指對重要的人(如父母)的信任因重復的、有害的事件而逐漸崩潰的情況。累積性創傷通常是指兒童發展的過程(從嬰兒到青少年)。當這些有害事件得不到有效解決時,就會隨著時間和發展過程默默積累,形成創傷。這是壹個從小量到大量的過程。剛開始只是小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時間的推移,傷勢逐漸加重。比如:長期被虐待的孩子。
信息加工理論把人看作壹個信息加工系統。信息從感覺器官進入後,通過過濾、選擇、註意等機制進入短時記憶,再通過強化和可理解的復述進入長時記憶。該理論認為,情緒反應可以直接引導個體註意到顯著的外部刺激,創傷性事件起初可能是小事件,沒有達到信息加工的閾值,因此不被個體接受和加工。而創傷性事件反復發生,積累後情緒反應會增強,吸引個體關註創傷性事件的信息並進行處理。然而,創傷性事件接踵而至,占據了信息處理系統的運行空間。個人沒有時間處理大量的信息,也無法成功地將這些信息符號化、意義化。他們的內心情緒仍然處於強烈的負面狀態,從而形成心理創傷。比如壹個遭受自然災害、失去父母、身體受傷的孩子,他的小腦袋壹瞬間處理不了那麽多事件,容易產生心理創傷。
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從低層次到高層次排列。當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我們就會開始感到痛苦。就像壹個生活在貧困地區的孩子,沒有溫飽就無法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可能會有心理創傷。但也有白領享受著別人眼中光鮮亮麗的生活,卻因為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而逐漸形成心理創傷。人們可能不再感到安全和值得信任,他們可能會感到失控,沒有價值或孤獨。如果壹個個體有這些感受,他的創傷經歷可能會瓦解他對這些需求的信念,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
所以我們說創傷性事件不壹定是強烈的、震撼性的事件,而可能是重復的生活事件,其心理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積累到壹定的強度。當個體長期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無法抵禦和處理外界環境帶來的威脅時,個體開始對外界產生不信任、信任和恐懼,日積月累,形成心理創傷。
如果心理創傷嚴重,會導致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是指人在遇到或對抗巨大壓力後,產生心理障礙的後遺癥。這些經歷包括威脅生命、嚴重的身體傷害、身體或精神脅迫。
第三,如何化解心理創傷?
本文的立足點不在於壹般的困難事件,也不在於抗挫折教育,而在於幼時的心理創傷,因為它是不可避免和不可控的。那時候我們還小,不會解決問題,但是事情確實發生了,影響了我們。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
1.心理咨詢和治療
治療中
關於化解心理創傷,壹直有兩種意見,壹種是不要再提創傷性事件,另壹種是應該更詳細地回憶創傷性事件,然後才能接受和克服(精神分析學派多采用這種方法)。
第壹個命題適用於那些遭受了嚴重心理創傷,但沒有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也沒有產生強烈反應的個體。舉個例子,壹個孩子在校園裏被老師虐待,然後不再談論任何和那個老師有關的事情。
第二種思路是通過聯想、夢境、催眠進入人的潛意識,挖掘背後的故事。就像清理覆蓋的灰塵,這個過程是極其痛苦的,就像剝離結痂的傷口。精神分析學派認為,隱藏和壓抑創傷事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控制壹時,控制壹輩子,總有壹天會爆發。如果盡快解決,效果會更好。
如果情況嚴重,應采取心理治療措施,如系統脫敏。
寫療傷日記
寫日記也是壹個好方法。它可以記錄人的喜怒哀樂。當情緒用語言發泄出來,壓力就會釋放出來。這也是我常用的方式。每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我就會打開日記或者打開電腦,寫啊寫,寫到累了,寫到不想寫了。
壹般來說,我會分成幾個部分:
第壹,發生了什麽,描述清楚;
第二,我是什麽感覺?這件壞事是怎麽發生的?是別人的問題還是我自己的問題?我會反思。如果肯定是別人的錯,那麽我會告訴自己不要用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如果是自己的問題,我會告訴自己壹定要記住這個教訓,以後不能再犯。允許自己懺悔、怨恨、糾結,有時候自己的想法會比較偏激、沖動,會追溯到過去壹些不開心的經歷,但也會壹壹記錄下來;
第三,怎麽辦?面對這個問題,是不是已成定局?如果是,那就坦然接受吧。如果沒有,我該怎麽做才能改變,怎麽做??
第四,給自己壹點陽光。遇到不吉利的事是偶然的。不要太認真,也不要失去心情。
只是不是特別嚴重。經過以上步驟,基本解決了。如果很嚴重,可能需要壹段時間來寫,直到我覺得我可以積極思考。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不經意間留下壹些心理創傷,等妳長大後遇到類似的事件,這些心理創傷會被重新激活,我也壹樣,但通過寫日記,我已經基本治愈了學業、家庭、情感上的創傷。
閱讀書籍
化解心理創傷的書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但是最好找壹個和自己經歷相似或者能引起妳共鳴的主題。例如,我更喜歡張德芬和畢淑敏的書。他們的解釋很簡單,但對我很有用。當然,還會有其他作家,只要是能撫慰妳心靈的好書,妳都可以讀。
玩遊戲
兩個人的故事壹個和壹個故事
遊戲是孩子們生活的主要部分。當他們長大後,也可以通過遊戲解決心理問題。這裏的遊戲包括壹些有目的、有計劃的心理遊戲,也包括利用高科技設備,包括手機、電腦等使用的遊戲。當然,鼓勵大家玩遊戲並不是提倡網遊,而是指壹些教育類的遊戲。給大家推薦幾款最近好評很多的遊戲,比如《找妳妹》、《史上最便宜的遊戲》、《植物大戰僵屍》、《兩個人的故事》、《瘋狂猜成語》、《天天酷跑》、《爸爸去哪兒》等等。
當然,面對心理創傷,以上只是個別方法。我們要有長期戰鬥的信心和勇氣,逐步從自己身上消除心理創傷。同時也要善待身邊的孩子,不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創傷。
妳為什麽這麽脆弱?
妳太敏感了。
互動聊天太容易讓妳覺得不舒服了。
很明顯,正常的交流被妳敏感的傷害反擊給毀了。
如果妳受到了傷害,不開心,妳就會誤判和誤解。
妳對自卑很敏感。
妳自卑是因為妳不接受自己
然後妳就生氣了。
妳害怕了。
妳擔心,妳糾結,妳害怕
妳不敢行動。
妳不想行動,妳要逃避痛苦和傷害。
妳必須開始自我保護
妳必須為妳的自我保護找借口。
妳應該為拒絕長大找壹個合理的理由。
我告訴妳。
所以妳永遠不會長大
永遠不要成為壹個內心強大的人。
永遠不要成為有魅力的男人。
千萬不要讓妳喜歡的女人愛上妳,愛上妳。
如果妳不想這樣,
妳必須反其道而行之。
讓傷害來得更猛烈些。
讓我盡快長大
讓我放下這狗屎敏感的壹面
所謂的自尊和面子
將行動進行到底
不能保護自己
與自己抗爭。
妳失去的只是面子。
妳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
誤解
理解錯了。
把正常的交流變成提問。
妳不能被質疑。
尤其是壹個外表堅強內心虛榮的人,壹個軟弱的人。
很容易生氣
我在逃避什麽?
回避風險等於不勇敢,等於放棄了壹個屬於自己的機會。
逃避成長,逃避困難等於逃避成長。
事情沒有走到最後,看不到本質原因,也沒有真正理解。
不會獲得經驗。
以後這種情況怎麽解決?
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
有正確的判斷
自我認同低的人愛受傷。
所以要充分認同自己。
不接受自己的人愛受傷。
敏感的人喜歡受傷。
脆的
雪花
虛榮心強的人愛受傷。
沒能力沒物質沒人格魅力的人都愛受傷。
自卑的人愛受傷,有痛點,敏感臉。
不承認不勇敢的人愛受傷。
對自己不是很苛刻的人愛受傷。
活得太騷的人愛受傷。
太自我的人愛受傷。
小心點。粗心的人愛受傷。
花紋小的人愛受傷。
清高的人愛受傷。
1.不要對自己太苛刻:
有些人在工作中要求盡善盡美,對自己幾乎吹毛求疵,經常因為小瑕疵而自責。結果受害的是他們自己。為了避免挫折,妳應該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設定目標和要求,並欣賞自己的成就,妳自然會感覺更好。
2.不要對別人期望過高: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如果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大失所望。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優缺點,何必要求別人去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3.發泄妳的憤怒:
當我們勃然大怒時,我們會做許多錯事或失態。與其事後後悔,不如事前控制好自己。把憤怒轉移到另壹面,比如打球唱歌,練就壹種阿q精神。
4.偶爾克服:
壹個做大事的人是看大局的,只有壹些無知的人才會往小地方鉆。所以,只要不影響大前提,有時候沒必要在小地方堅持太多,減少自己的煩惱。
5.暫時逃避:
生活失意的時候,要暫時放下煩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運動、睡覺、看書,等心情平衡了再去面對自己的問題。
6.找人聊天:
把所有的郁悶都埋在心裏,只會讓自己不開心。如果妳把內心的煩惱告訴妳的知心朋友或老師,妳會感到很舒服。
7.為他人做點什麽:
幫助他人是幸福的基礎。幫助別人不僅能讓自己忘記煩惱,還能確定自己的存在價值,收獲珍貴的友誼。為什麽不呢?
8.壹次只做壹件事:
美國心理咨詢專家喬奇博士認為,焦慮、精神崩潰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面臨許多緊急的事情,精神壓力過大而引發精神疾病。為了減輕他們的精神負擔,他們不應該同時做壹件以上的事情,以免精疲力盡。
9.不要到處和別人競爭:
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僅僅是因為太愛競爭,所以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其實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和諧相處的。
10.對人友善:
我們經常被拒絕,因為人們對我們有戒心。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善意,多交朋友,少樹敵,心情自然會變得平靜。
11.娛樂:
這是消除心理壓力的最好方法。娛樂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讓妳覺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