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位在膀胱,但與三焦、肺、脾、腎、肝關系密切。尿失禁的病因病機為濕熱蘊結、肺熱郁結、肝郁氣滯、尿路梗阻、脾氣郁滯、腎虛。
閉經辨證首先要分清虛實,然後權衡治療的輕重緩急:
因脾腎陽虛,津液不足,屬虛證,小便不利,泄淡,面色蒼白,氣怯,腰膝酸軟。治療要清濕熱,散瘀血,益氣通水。
多為濕熱下註、氣滯、外傷、血瘀、結石梗阻所致,如尿路梗阻、腹痛少、煩躁口渴等。治療要健脾補腎,幫助行氣,達到行氣的目的,使尿液自行通過。
在尿滴梗阻的情況下,內服藥慢而急,可采用多種外治法緊急排尿。目前臨床常用的導尿法和針灸療法簡單有效,可酌情選用。針灸對這種疾病有令人滿意的療效。當尿瀦留膀胱充盈過度時,下腹穴位宜淺刺、斜刺,切忌深刺、直刺。應註意哮喘、昏迷等並發癥,必要時應咨詢相應科室的醫生。
西醫各種原因引起的尿瀦留屬於尿失禁範疇,多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尿道、前列腺或* * * *周圍疾病引起的神經、反射和機械反應。梗阻應與腎實質病變引起的無尿相鑒別。
具體可參考百科詞條:畢觀【最後修訂於2018/9/115:31:42,共13868字】,自動匹配出以下結果。不排除有與主題無關的東西。請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