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新生兒:聽力篩查壹般在出生後48小時至出院前進行。
如果第壹次篩查失敗或沒有進行,需要在出生後42天重新篩查。未通過復檢的兒童:出生後3個月需轉診至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聽障診療機構進壹步確診。
聽力篩查主要包括兩種篩查方法:耳聲發射和聽性腦幹誘發電位。
1.耳聲發射是指正常耳蝸在接受外界聲刺激後發出聲音,這種聲音通過聽骨鏈和骨膜傳到外耳道的現象。這種自發的聲音可以通過儀器記錄下來,以評估耳蝸的功能。由於儀器需要記錄微小的聲音,所以耳聲發射檢查會受到環境聲音、外耳道狀態以及受試者配合程度的影響。對於嬰兒來說,這種測試在安靜睡眠時更準確,可以避免孩子哭鬧和吞咽對實驗結果的幹擾。需要註意的是,耳聲發射只能評價耳蝸的功能,不能評價聽神經的功能。但因為實驗操作簡單,普及面廣,第壹次聽力篩查多是為了這個項目。
2.聽覺腦幹誘發電位的檢查是用儀器給兒童聲音刺激,然後通過貼在兒童頭部皮膚上的電極片記錄兒童聽覺神經活動的生物電活動,從而評價聽覺神經和腦幹聽覺核團的功能。這個測試在孩子安靜睡覺的時候也比較好。檢查不會受到外耳道的幹擾,是診斷聽力障礙的常規項目之壹。聽覺腦幹誘發電位的缺陷是能反映高頻聽閾的障礙,但容易漏診低頻聽閾的障礙。
耳聲發射可以很好地篩查低頻聽閾的缺陷,因此結合耳聲發射和聽覺腦幹誘發電位可以全面掌握兒童的聽力情況。
除了以上專業的聽力篩查,家長還可以結合以下方法來判斷不同月齡孩子的聽力情況:
新生兒:嬰兒壹出生,就能對突如其來的聲音做出反應。比如拍手,搖撥浪鼓,關門時發出很大的聲音,寶寶可能會眨眼,睜大眼睛,或者四肢跳躍。
1個月大:寶寶可以意識到壹些持續時間較長的聲音,比如吸塵器的聲音。他們會意識到連續聲音的出現和結束。
4個月大:寶寶即使看不到媽媽,也會因為聽到媽媽的聲音而平靜下來或者微笑。媽媽說話的時候,會把頭扭向壹邊。
7個月大:當媽媽在另壹個房間發出聲音時,寶寶能很快做出反應。此外,只要嬰兒不被其他物體分散註意力,他就能對來自左右兩側的輕微聲音做出反應。
9個月大:寶寶已經熟悉日常生活中的聲音。無論是來自左右還是上下的輕微聲音,寶寶都可以通過環顧四周尋找聲源來做出反應。
12個月大:寶寶對叫自己的名字或其他熟悉的詞語有反應,即使看不到媽媽,也可能對“不”“再見”等詞語有反應。
如果寶寶在相應月齡還不能做出上述反應,建議家長盡快帶孩子去醫院,請專科醫生幫忙檢查是否有聽力下降的可能。
懷孕期間,準媽媽整天擔心受驚胎兒的發育。雖然寶寶出生後在醫院做了全面檢查,但媽媽們還是放不下心。比如寶寶的聽力問題,讓新手媽媽無所適從。
俗話說“十聾九啞”。聽障寶寶聽不到外界的聲音,聽不到父母說的話,自然很難學會說話,從而影響語言發育。因為孩子太小,不會表達,家長缺乏醫學知識和育兒知識,很多寶寶等到兩三歲,卻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國際上對聽力損失兒童壹直實行“三早原則”: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早期發現”是新生兒聽力治療的關鍵。
怎樣才能發現新生兒聽力異常?
1.醫學手段:新生兒聽力篩查。
寶寶出生後,醫生會給新生兒做聽力篩查。新生兒2 ~ 7天可以做聽力篩查。聽力篩查有兩種方法:壹種叫耳聲發射,是將壹個非常小的耳塞插入新生兒的外耳道,然後播放壹定強度和頻率的哢噠聲。正常的聽覺器官(耳蝸)可以對這種聲音做出反應,這種聲音可以被耳塞中的接收器捕捉並記錄下來,由儀器中的微型計算機進行分析判斷。這種方法很常見,我們這裏的醫院都是用這種方法給新生兒做聽力篩查。
另壹種方法是自動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檢測。基本方法是:在孩子的頭頸部放置若幹個小電極,通過耳塞播放專門設計的哢嗒聲,然後用電腦記錄耳蝸後聽覺通路(腦幹及其鄰近區域)的電位變化,電腦分析後得出結論。
聽力篩查可能壹次通不過,但通不過不代表聽力不正常。如果第壹次聽力篩查失敗,家長不用擔心,但壹定要進壹步復查。
2.父母對孩子的細心觀察。
嬰兒壹出生就能聽到聲音。新生兒雖然沒有主動反應,但在聲音的刺激下,可以產生下意識的反射活動。比如有人在嬰兒耳朵旁邊看不見的地方敲壹個物體發出聲音,他就會眨眼,晃動身體。有人開關門或者房間裏有很大的聲音,寶寶會有驚嚇反射。
四個月後,寶寶可以主動尋找聲源,聽到強烈的聲音刺激後會轉頭尋找;壹歲左右的孩子能聽懂簡單的單詞,並根據語言指令做出簡單的動作;2歲以後,能聽懂簡單的句子。這個時候,大部分孩子都能說簡單的話了。
如果發現孩子在任何年齡段都有異常反應,家長就要註意了。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早期診治。聽力障礙的新生兒最好在1歲之前進行幹預,最晚不要超過3歲,否則可能會喪失正常的語言能力,可能壹輩子都不能說話。
新生兒聽力異常如何幹預和治療?
1.去醫院檢查,通過手術或藥物治療恢復或改善聽力。
2.大部分孩子只能佩戴助聽器進行聽力補償。
3.植入人工耳蝸,配合聽力訓練。
寶寶的聽力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形成,寶寶在媽媽肚子裏就已經能聽到外界的聲音了。那麽如何發現寶寶聽力是否異常呢?
聽力測試
壹般在寶寶出生三天後,年齡較大的醫院會用聽力檢測設備給新生兒做聽力檢測,檢查寶寶的聽力是否異常。如果寶寶聽力異常,雙耳聽力測試就通不過。
但是新生兒聽力檢測結果不壹定準確,因為寶寶剛出生,羊水或分泌物殘留在耳朵裏堵塞耳道,也會導致檢測結果失效。女兒剛出生三天,雙耳聽力測試都沒通過。壹個月後,她通過了雙耳聽力測試。現在兩歲了,耳朵特別尖。
聽起來熟悉
當寶寶醒著的時候,趁寶寶不註意,按鈴看看寶寶有沒有反應。如果有反應,說明寶寶的耳朵沒有問題。
關門還是鞭炮
如果寶寶正在睡覺,突然有很大的聲音,如關門聲、鞭炮聲、打雷聲等。,看寶寶是否有反應,是否被喚醒。如果寶寶被吵醒,說明寶寶的聽力沒問題。
妳好,我是南瓜媽媽,很高興回答妳的問題。
之前,我在媽媽群裏認識了壹個媽媽。她的寶寶剛剛沒有通過聽力篩查,醫生讓她42天後復查。但是,作為壹個母親,42天對她來說太長了。我相信大部分媽媽都是這樣的,想快點知道孩子的聽力是否正常。那麽,媽媽們有什麽辦法在家測試呢?
以下方法可以供妳參考:
1.等寶寶吃飽清醒後,把寶寶仰面放在床上。父母站在寶寶身後,寶寶看不見的地方,把手放在寶寶耳朵附近,在寶寶左右兩側交替拍手。看看嬰兒對拍手是否有反應。
2.選擇顏色鮮艷的玩具,可以是撥浪鼓,也可以是沙錘。在寶寶面前搖壹搖,左右移動。觀察嬰兒的眼睛是否跟蹤移動的玩具。
3.觀察寶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比如寶寶睡著時是否容易被吵醒。我家小寶第二個月的時候,只要有壹點點聲音,他就會被吵醒。好幾次,我只是哄寶寶睡覺,然後爸爸推門問寶寶睡了嗎?結果寶寶馬上就醒了。如果寶寶睡覺時對聲音沒有反應,家長壹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最後,願天下所有的寶寶健康成長!
聽力是語言學習的基礎,也是發展的前提。如果有先天性聽力障礙,不能接受語言環境的刺激,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不能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最終可能會“聾啞”。
那麽如何在早期發現寶寶聽力異常呢?
新生兒聽力篩查
我們都知道新生兒出院前都要進行聽力篩查,通過簡單快速的儀器進行聽力檢測,早期發現聽力障礙兒童。這種考試對孩子的刺激很小,所以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甜蜜的夢裏不知不覺完成考試的。未通過初步篩選的兒童將根據標準化流程進行審查。
對年齡在65-438+08周或以上的嬰兒進行輕度至中度聽力篩查。
在寶寶清醒、舒適、什麽都不註意的情況下,在180-300 cm的特定位置用正常的聲音叫他,幾秒鐘後寶寶應該會停止移動,準確地轉向妳。過了壹會兒,從另壹個地方給他打電話,還是在同壹個特定的地方,重復測試。嬰兒也應該有同樣的反應。做了幾次,寶寶還能反應良好,說明他已經把它當成遊戲了。
接下來,重復這個過程,但這次是耳語,18周以上的寶寶也會有同樣的反應。如果寶寶沒有反應,不要馬上開始擔心。寶寶的行為多變,不會總是按照父母的期望來反應。可以壹天後復試,第二天再做。如果經過三四次檢查,寶寶還不能做出合適的反應,就要把這些情況告訴專業醫生,找兒童聽力專家進行聽力檢查。
總結
聽力對於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聽力篩查的意義在於盡早發現聽力障礙的孩子,及早對這些孩子進行幹預。在孩子的前三年,父母應該確保寶寶有壹個良好的聽力,以確保孩子有壹個良好的人生開端。
今天寶寶出生第四天,剛做了聽力檢查,說寶寶正常,就是黃疸上升了,很擔心!
醫生會在新生兒出生後和出院前對他們進行聽力篩查。如果通過了篩選,就不需要太擔心了。如果沒有通過篩查,就要進壹步檢查。
新生兒出生後已經能感覺到聲音,但聽力相對較低。他們大概在三四個月的時候就能分辨出大人的聲音,所以也是這個時候寶寶開始害羞。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基於耳聲發射的原理。壹般來說,聲波傳入內耳後被外細胞反射,獲得的能量被記錄在外耳道中。壹般在新生兒自然睡眠或安靜狀態下進行,主要是檢測寶寶的聽力,及時判斷新生兒聽力是否受損,是否存在先天性耳聾的情況。及時做,及時治療。以免影響孩子以後的語言發育。
即使在出生後的聽力篩查後,寶寶也不能對寶寶的耳朵掉以輕心,因為生活中任何損害大腦聽覺神經的因素都有可能損害寶寶的聽力。
平時生活中要多觀察寶寶,發現不對勁要及時去醫院。如果大壹點的寶寶去醫院檢查,他會根據聽到聲音的反應來判斷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其實這種判斷方法並不準確,因為孩子的精神狀態和環境因素都可能影響寶寶對聲音的反應。
如果家長懷疑寶寶聽力有問題或者過於擔心,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到相應科室進行聽力檢測。不要自己猜。用壹些民間偏方。
每個小生命都是父母手中的寶貝。父母更多的是關心寶寶,希望讓寶寶過上更幸福的生活,但是很多新手父母不知道寶寶什麽是正常的,也無法判斷寶寶的聽力問題。那麽怎麽知道寶寶聽力正常呢?
1.現在醫學比較發達,剛出生的寶寶會做全身檢查。如果是新生兒,可以做聽力測試,因為現代發達的醫學可以給家長壹個滿意的答案。給寶寶做個聽力測試是很快的,不會對寶寶的聽力有任何影響。家長可以放心。
2.寶寶平時聽到噪音會跳,可能會伴有眨眼等生理反射。如果妳在睡夢中被驚醒,妳會轉動妳的眼睛和頭去尋找聲音的來源。嬰兒聽到自己很近,就會不哭了。
3.媽媽要註意等到寶寶兩個半月再做檢查,這樣準確率會更高。如果寶寶有以上反應,說明沒問題。
新手父母不用太擔心。寶寶小的時候聽力不明顯。可以等到寶寶兩個半月後去醫院做個檢查。壹般沒有問題。如果有問題,可以在出生後的檢查中查出,家長可以放心,不要想太多。
我給大家分享壹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吧。我家寶寶3歲開始陪他看書,但是我家孩子不太喜歡不怎麽動的書。後來開始找動漫教育資料,前後用了很多種早教應用。廣告頻繁,不知道孩子的學習效果就開始收費,直到發現貓帥的識字應用可以積累識字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未通過聽力篩查僅意味著可能存在聽力學異常、耳蝸異常、耳道狹窄或堵塞等可能影響聲音傳遞的情況(如新生兒早期羊水或胎糞可能堵塞耳道),也可能是環境噪音過大或兒童配合不良(活動或哭鬧)所致。此外,檢查員缺乏經驗有時也會影響結果。所以聽力篩查只是篩查,不是詳細的聽力學評估。篩查報告上壹般不寫正常或異常,而是表示為“陰性”或“陽性”、“通過”或“未通過”。如果第壹次篩查失敗,家長不用太擔心,但壹定要進壹步復查。如果復查2-3次仍失敗,應使用腦幹聽覺誘發電位。
做個聽力測試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