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賁門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賁門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賁門癌的中醫藥治療

1.辨證論治對於不能手術的進展期胃癌患者,或術後出現遠處轉移的患者,或因各種原因未手術的患者,以中醫綜合治療為主,包括辨證與辨病相結合,辨證論治以上述四類辨證為基礎。

(1)肝胃不和:肝胃不和辨證,胃氣上沖,兼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治療。處方:柴胡、姜黃、枳殼、旋覆花(炒)、赭石、半夏、玫瑰花、牡丹皮、白屈菜、三鮮炭、甘草。這個證就是患者肝郁氣滯,肝失疏泄,脾胃被虐,使脾胃功能失常,胃氣上沖,噯氣頻繁,胃中嘈雜。方中用柴胡、郁金、玫瑰花疏肝理氣。枳殼、旋覆花、赭石、半夏可降氣、緩解不良反應、止嘔;杭芍,甘草柔肝中和;焦三仙健脾消疾;白屈菜可以緩解疼痛。此外,還添加了抗癌中草藥。

(2)脾胃虛寒型:該型辨證的重點是其虛寒表現,如胃脘喜按暖,喜飲熱飲,面色萎黃。白,肢冷,便溏,脈沈細等。,辨證脾胃虛寒,中焦不運。治療是溫中散寒,健脾和胃。處方藥有人參、黨參、白術、茯苓、半夏、高良姜、蓽茇、梭梭、陳皮、甘草、黃芪、豆蔻等。這種脾虛型胃弱,飯量少,運化慢,所以痛苦不是很大。如果妳溫暖地按它,寒氣就會消散,所以疼痛就會減輕。脾主四肢,陽虛則四肢不溫。高良姜、蓽茇用於溫中散寒;正氣有助於溫陽,而玉竹和紫肉豆蔻可以暖胃止痛。另選壹種溫熱抗癌中草藥。

(3)瘀毒內阻型:該型辨證要點為明顯疼痛、腹脹拒按、瘀毒、發熱。辨證為瘀毒內阻,血瘀胃熱,治法為解毒化瘀,清熱養陰。處方為生蒲黃、五靈脂、蛇蛻、百合堿、仙鶴草、露蜂房、元胡、白屈菜、陳木炭、玉竹、藕節等。、以及其他抗癌中草藥。瘀血內阻,絡傷日久,吐血便血,瘀血有形,故疼痛局限,不肯按;血瘀耗熱傷胃陰,故口幹冷飲,脈弦滑數。蛇蛻、蜂巢解毒祛瘀;生蒲黃、五靈脂、元胡、白屈菜活血化瘀止痛;血炭、陳年棕炭、仙鶴草止血生肌;玉竹、藕節滋養益胃陰。

(4)氣血兩虛:此型多為胃癌晚期,久病後惡病質、高貧血,耗血傷氣,後天化學來源不足,氣血被動轉化,故氣血兩虛,脾腎陽也久虛。但此型常伴有邪實,且腫塊明顯,因氣血大虛而不能發作,故只能補益氣血,健脾補腎。藥用黃芪、人參、黨參、白術、茯苓、黃精、甘草;當歸、熟地黃、赤芍、阿膠滋陰補血;紫河車能補元氣,補腎填精;陳皮、小麥和稻芽、砂仁、內金能健脾開胃,幫助消化,仙靈脾能補腎溫陽。

基於辨證的臨床治療:

半夏、生姜、竹茹、威靈仙、旋覆花、赭石、藿香、佩蘭等。被添加到嘔吐物中。

口幹用石斛、麥冬、天花粉、沙參等。

胃痛時加入元胡、香附、白屈菜、降香、五靈脂、川烏、蓽茇、桑椹。

火麻仁、郁李仁、大黃、芒硝、瓜蔞、羊蹄、虎杖等。

便溏加兒茶、仙鶴草、石榴皮、蒼術、扁豆、白術、山藥、茯苓、罌粟殼等。

用於吐血便血、血炭、棕櫚炭、柿葉、白芨、仙鶴草、大黃、魷魚骨粉等。或2g雲南白藥配4ml羅安血口服。

腹脹用枳殼、厚樸、萊菔子、檳榔炭、大腹皮、沈香等。

2.單、偏、方、方廣為流傳,但很少有被驗證有效的。目前對胃癌可能有壹定療效的中藥單方為腫節風(草珊瑚)片,每次3 ~ 5片,每日3次;10%鴉膽子油乳:4 ~ 10 mg配500ml 10%葡萄糖溶液,每日靜脈滴註壹次,總劑量6 ~ 13 g .從喜樹中提取合成的羥基喜樹堿用於靜脈滴註,對胃腸癌有壹定療效,但屬於化療藥物範圍。民間用葵花稈30 ~ 50g,單煎代茶飲,治療胃癌。服用後出現腹瀉,療效有待驗證。農村就地取材,簡單又便宜。此外,還有胃癌患者用蛇毒、巴豆制劑、藤梨根治療,療效難以確定和評價。

5.胃癌常用抗癌中草藥,如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重樓、白英、龍葵、蛇莓、冬淩草、腫節風、喜樹、過路黃、瑞香狼毒、蛇毒、石蒜、幹蟾皮、土茯苓、土茯苓等。賁門癌的西醫治療

外科療法

壹、賁門癌的手術指征

到目前為止,手術治療是公認的賁門癌的首選治療方法。因為其組織學是腺癌或粘液腺癌,放療幾乎無效,化療作用不大。賁門癌手術的適應癥:

①經X線、細胞學和內鏡檢查確診;

②超聲、腹部CT或腹腔鏡檢查均未發現淋巴結、肝臟、腎上腺、大網膜、腹膜和盆腔轉移。

③壹般病情中等以上,無重大心肺或其他器官並發癥。

由於賁門的解剖特點,它與肝臟、脾臟、橫結腸、胰尾、腎臟、腎上腺、小腸、膈肌、腹膜後等多個器官相鄰。,且有豐富的淋巴引流,向上進入縱隔,沿大彎和小彎兩個主道向下擴散,也可滲入胃壁,甚至到達整個胃。因此,普通胃腸造影無法顯示上述全部過程,使用發泡劑雙對比造影可清晰顯示腫瘤。利用腹部CT可以了解腫瘤與周圍器官的關系,但與食管的CT表現相比,賁門癌的陽性表現往往不能確定,如是否已侵犯胰腺,判斷往往不正確。CT懷疑有胰尾浸潤但無粘連,CT認為與胰腺無關,但開放性腫瘤與胰腺浸潤相互粘連。CT有助於發現肝轉移,但判斷局部淋巴結轉移不準確。總之,術前判斷賁門癌的發展程度和估計其切除的可能性是非常困難的,這是迄今為止臨床上的壹個難題。為了不使患者失去治療機會。腹部b超、CT和食管胃造影術的陽性發現應加以探討,以切除病變,恢復消化道的連續性,除非證實有廣泛的擴散和轉移。

二、賁門癌的手術途徑和方法

醫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過去采用標準開胸術,在左胸後外側,穿過第7肋間床,然後在左膈頂部以食管為軸做放射狀切口。這種入路對賁門區有很好的暴露,足以進行胃大部切除術和胃周圍及胃左血管的淋巴結清掃。如需擴大切除範圍,行全胃切除或部分胰腺切除,切口可向前向下延伸至上腹壁,切斷左肋軟骨弓膈肌和腹壁肌肉,方便成為胸腹聯合切口,充分暴露上腹部。

對心肺儲備低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可采用不開胸的頸腹部兩切口行胃部分切除術和食管胃吻合術。在病變可以通過剖腹手術切除後,食道探針通過胃底或腹部食道的開口被送至頸部。此時,頸部食道已經暴露。將食管結紮固定在待吻合部位下方的探頭上,切掉上段食管,連續均勻拉動探頭,將食管翻轉自上而下拉出。遊離胃用於切除部分胃,經大彎切成管狀,經食管床提入頸部與食管吻合。這種手術的缺點是胃切除範圍有限,可能導致胃外側緣殘癌。過去縱膈有炎癥時,如淋巴結結核,發生粘連時,會使翻身和拔出困難,氣管支氣管膜不會被拔出或撕裂。後壹種情況需要馬上開胸修復。如果事先估計很難拔出,最好采用開胸的方法(圖1)。

圖1非開胸食管胃吻合術和食管胃吻合術。

A.食管內翻和胃部分切除術

B.經食管床頸食管胃吻合術

對於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還有另壹種手術方式,即胸骨正中切口與腹壁正中切口相結合。術中應註意防止雙側胸膜破裂,心包應遊離於膈肌表面。膈肌要在中線切開,到達食管裂孔,心包的前提是暴露後縱隔。然後常規切除賁門癌和食管下段,將殘胃上提至後縱隔與食管吻合。此切口暴露後縱隔受限,可使用食管胃吻合機械吻合器保證吻合質量。

常見的手術方法是近端胃大部切除術。適用於賁門腫瘤較小,沿小彎侵犯不超過其全長的1/3。具體操作如下:左側外第7肋間床開胸,探查食管下段。然後,向左切開膈肌,以裂孔為軸探查腹部。當無肝臟、腹膜轉移或廣泛淋巴結轉移時,沿大彎切斷胃脾韌帶內的大網膜、胃網膜左動脈和胃短動脈,切斷左膈腳,完全暴露食管下段,清除該部位淋巴結(包括肺下韌帶)。紗布墊打開胰體尾部,暴露左側胃血管及其鄰近淋巴結,仔細清掃淋巴結,結紮切斷左側胃血管,切斷肝胃韌帶,完全遊離近端胃,在大彎側切斷胃管。如果有胃縫合機,可以節省手術時間。要求邊距不是

圖2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端端吻合術治療賁門癌

A.胃和食管切除的範圍(虛線之間);

B.將縫合好的胃管順時針旋轉90 °;

c .提起胃管與食管吻合;

d .內層完全吻合;

e .在吻合口周圍包裹約2.5厘米長的胃漿肌層。

當腫瘤浸潤超過胃小彎長度的壹半時,需行全胃切除術,並應切斷全部五組胃的血供。全胃切除術後,應縫合十二指腸末端進行食管空腸吻合術。最簡單的是端側食管空腸吻合術,或Roux-Y食管空腸吻合術。作者認為前者操作更簡單,空腸血供優於後者(圖3)。

賁門癌全胃切除術後胃腸重建。

A.全胃切除食管空腸端側吻合和空腸側側吻合;

B.全胃切除術食管空腸Roux-Y吻合術

若腫瘤已侵犯胃脾韌帶或胰尾,可在胃大部或全胃切除的同時進行脾切除和胰尾切除。註意適當縫合胰腺的切面,最好用大網膜覆蓋,防止胰管瘺。

賁門癌手術治療中胃切除術的範圍壹直是壹個有爭議的問題。有人主張全胃切除,也有作者主張全胃切除脾、胰尾、大網膜和區域淋巴結,以達到提高生存率的目的。還有壹個胃次全切除術和全胃切除術的比較,發現兩者生存率沒有差別。建議只有當腫瘤累及胃時才進行全胃切除術。其他作者發現,全胃切除術中預防性脾切除不利於肝門淋巴結轉移患者的長期生存,而對於無肝門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不切除脾生存率高。脾切除組術後感染率也高,復發和死亡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937例報告中,10例進行了全胃切除術。其中1年內死亡9例,1例未存活2年。胃大部切除聯合脾、胰尾切除20例。術後死亡2例,存活5年以上2例(6年1例,8年1例)。作者同意壹些人的觀點,即根治性手術對賁門癌沒有幫助,因為大多數賁門癌在治療時已處於晚期,淋巴結轉移已經存在。如果腫瘤仍然有限,則不必進行根治性手術。胃大部切除加區域淋巴結清掃是局限於賁門部且小彎長度不超過1/3的病變較為合適的治療策略。

三、賁門癌手術治療的近期和遠期效果

賁門癌的手術效果比食管癌差。我國三組手術切除率為73.7% ~ 82.1%,手術切除死亡率為1.7% ~ 2.4%。三組5年生存率為19.0% ~ 24.0%,10年生存率為8.6% ~ 14.3%。

影響賁門癌長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淋巴結是否轉移、腫瘤是否浸潤漿膜和切除的性質(根治性或姑息性)。由於前兩個變量的組合,賁門癌的國際TNM分期也是預測患者預後的有效指標。

第四,殘胃癌和賁門癌

遠端胃部分切除術後殘胃囊癌的報道越來越多。其發病率為0.55% ~ 8.9%,其中16.4% ~ 58.5%發生於賁門,賁門殘胃癌發病率為1.5% ~ 2.7%。

殘胃癌的定義:

1.第壹次胃大部切除術是為了治療良性疾病,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

2.從第壹次胃部分切除術到發生癌癥的間隔時間不少於5年。壹般認為多發生在畢氏ⅱ類手術後,但也有人持相反意見。第壹次胃切除術後胃酸分泌減少,十二指腸液反流的刺激,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放療和化療

因為賁門癌的組織學是腺癌或粘液腺癌,放療的敏感性比食管癌差,化療的效果也很小。單純的放射治療很少見,常與手術治療或化療結合使用。術前放療可以提高食管癌的切除率,對於淋巴結轉移或浸潤,術後放療可以提高生存率。對於不能手術的晚期患者,放化療結合也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放射治療的劑量和範圍取決於病理條件;化療以聯合化療為主,敏感藥物有:氟尿嘧啶、表柔比星(表柔比星)、絲裂黴素、鉑類。

預後:賁門癌手術效果比食管癌差。我國三組手術切除率為73.7% ~ 82.1%,手術切除死亡率為1.7% ~ 2.4%。三組5年生存率為19.0% ~ 24.0%,10年生存率為8.6% ~ 14.3%。

  • 上一篇:燙發小知識
  • 下一篇:蒼耳的臨床應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