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乏力、腰腿酸痛。
原文的現代翻譯
麂肉味甘、性平、無毒,主要用於治療五痔。油炸的麂肉和用姜和醋調味都可以。但不宜多吃,否則會使久治不愈的舊病復發。有人認為麂肉性涼,有毒,流產,生疥瘡。
認識黃麂
麂是鹿科的壹個屬,比其他鹿瘦很多,只有雄性麂有角,而且很短。它們壹般棲息在小山丘、山丘的山谷或森林邊緣的雜草中,以草、樹葉、樹芽等為食。他們膽小怕事,常年獨居,很少合群,所以大多聽覺敏銳,行動靈活。
食用說明
營養分析
麂肉含有蛋白質、肽、氨基酸、脂類和類固醇。骨骼含有膠原蛋白、糖蛋白、肽、脂類、大量的磷酸鈣和碳酸鈣以及許多其他營養物質。
草藥飲食療法
紅燒麂肉
配料:麂肉600克,肉湯500毫升,菜籽油100克,胡椒粉,草果,姜,糖,蒜,鹽等調味品。
做法:先將麂肉切成小塊,洗凈。然後在炒鍋裏倒入菜籽油,燒至七成熱,再放入花椒,花椒炒出香味,再放入蒜和姜片,將麂肉炒10分鐘,然後倒入肉羹,加鹽、草果和糖,轉小火,蓋上鍋蓋燜。
功效:此菜是傈僳族的傳統風味,麻辣鮮香,色澤鮮紅,營養豐富,食療效果顯著。具有補氣、暖身、消食、祛風的功效,用於治療五痔。
雞肉餃
材料:赤麂100g,五花肉50g,黃芽白100g,面粉50g,生姜3g,鹽,味精,胡椒粉等調味品。
做法:麂肉和豬肉剁成肉末備用。生姜洗凈,切成細粉。黃芽洗凈,切碎,加鹽腌制。
羚羊皮
麂皮比羊皮厚,質地非常柔軟。多用於擦拭高精密儀器和古董玉器。
榨出蔬菜汁備用。將蔬菜汁加入面粉中,攪拌均勻煮熟,搟成餃子皮,用準備好的肉餡包入餃子。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水燒開後將包好的餃子放入鍋中,煮熟後蘸調料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補血。適用於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身體虛弱、貧血等。
生活小貼士
連續服用3天,停用1周後再服用。
別名麂和麂
屬於鹿科的麂。
性味甘,性平。
經絡入脾胃
具有補氣、祛風、暖胃的功效。
主治:疲勞、腰腿酸痛、胃痛、痔瘡等。
主產區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福建、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臺灣省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