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總結金創痙攣為病名[1]。參見病原體和階段理論,第36卷。那就是破傷風[1]。
破傷風是這種疾病的名稱。見《神仙療傷續斷秘方》。又稱金創痙攣[4]、損傷性痙攣和金創中風痙攣[3]。指由破傷風桿菌引起的急性特異性感染[5]。其臨床特點是有血肉損傷史,有壹定潛伏期,全身肌肉抽搐,陣發性。驚厥間期,全身肌肉仍緊張僵硬,伴有發熱,但意識清醒,常死於並發癥。
破傷風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宋代的《太平方》中。上面寫著:“身體僵硬,嘴巴張不開,四肢顫抖,骨頭疼痛,面目猙獰?斜,這都是風邪所致,故名破傷風。”
風毒廣泛存在,不僅發生在皮肉外傷,也可因術中消毒不嚴,或新生兒臍帶汙染,或生產流產處理不當,或褥瘡中毒而引起破傷風。那些由外傷引起的叫做金創痙攣;產後痙攣稱為產後痙攣;如果新生兒是臍帶斷裂引起的,稱為臍風取口。
這種病在西醫也叫破傷風。
3金創痙攣的病因病機:金創痙攣是由於風邪侵入皮膚,引起痙攣[3][4]。是風毒襲絡,引發內風所致[4]。現代醫學證實,此病是破傷風從傷口侵入人體,在缺氧環境下迅速繁殖產生細菌毒素而引起的癥狀[4]。
金瘡痙攣之病,是皮肉之破,亦感風毒之邪。風毒之邪,由肉身破處侵人。風為陽之邪,因善變數次。外風使肝風內移,風毒久侵人,化熱為火,引起臟腑失調,氣血不和,陰損陽,甚至陰陽死亡。
金瘡痙攣的癥狀始於四肢無力、頭痛、臉頰酸痛、口中憋氣、頸部旋轉不良、發熱寒戰,繼而出現面肌痙攣、苦笑、咬牙、舌強憋氣、流涎,甚至全身肌肉緊張、陣發性肢體抽搐、角弓內翻、頻繁發作,最後出現語言、吞咽、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頻繁癲癇發作,輕度* * *可誘發驚厥[4]。如果病程進展迅速,預後會很差[4]。
5.1診斷金瘡痙攣的潛伏期壹般為10天左右,矮小患者為1-2天,老年人為半個月至兩個月。臍帶中毒壹般發生在5-7天,所以也叫七日風。潛伏期越短,病情越嚴重,預後越差。
5.2前驅期短,僅1-2天,有乏力、頭暈、頭痛、全身不適、咀嚼無力、畏寒低熱、易怒、下頜輕度緊張、張口輕度困難。反射亢進。傷口比膿多,周圍皮膚暗紅色,有疼痛感和遏制力。
5.3發作期典型的發作癥狀為肌肉強直性痙攣和陣發性抽搐。肌肉強直性痙攣,最初是咀嚼肌,其次是面肌、頸肌、腹背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間肌。病人開始覺得咀嚼不方便,張口困難。然後牙關緊咬,嘴角向外扯,額頭皺起,眉毛揚起,壹臉的苦笑。然後頸強而真,頭後傾,痙攣延伸到四肢,表現為坐不起來,頭後傾不能前傾,腰外凸,稱為角弓內翻。當四肢肌肉收縮時,因為屈肌比伸肌更有力,所以四肢可以彎曲膝蓋、手肘、半握拳。
膈肌和肋間肌痙攣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直腸和膀胱痙攣可引起便秘和尿瀦留。陣發性驚厥是指病情較重的人,在肌肉緊張性痙攣中全身肌肉發生陣發性痙攣,表現為自發性、陣發性發作。
在痙攣性間歇期,患者的肌肉也是痙攣性的,這是這種疾病的特點。強光、聲音、風吹、喝水、觸摸都會引起抽搐。每次抽搐可持續幾分鐘至幾十分鐘。病人臉色蒼白,嘴唇發青,大汗淋漓,流口水,口吐白沫,牙齒摩擦,呼吸急促。
非典型發作,僅出現斷端局部肌肉強直,並未擴展至全身。
疾病晚期,患者出現長期肌肉強直、痙攣、抽搐、暴露不足,導致體力衰竭、面色蒼白、營養不良、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嚴重肺部感染,或呼吸肌麻痹導致窒息、心肌麻痹導致死亡。
5.4輔助檢查,發作時白細胞增多,傷口膿液培養有破傷風桿菌生長。
6需要與金瘡痙攣鑒別的疾病6.1化膿性腦膜炎的表現與破傷風相同,如頸部強直、角弓內翻,但化膿性腦膜炎無陣發性抽搐。還有嚴重的頭痛、高燒、噴射性嘔吐、嗜睡和昏迷。腦脊液檢查顯示有大量白細胞。
6.2狂犬病狂犬病有被貓狗咬傷的歷史,但狂犬病患者既興奮又害怕。當他們看到或聽到水下聲音時,他們會出現吞咽肌肉痙攣,這就是所謂的“水恐懼癥”。可因膈肌收縮引起大聲嘔吐,如犬吠。
7金瘡痙攣的治療對於金瘡痙攣的治療,起初宜祛風解痙,取於震散或五虎追風散,或取脫礬散(蟬蛻衣30g,研成細粉)用熱黃酒送下,取微汗[3]。外治宜清創、擴張及應用於震散[3]。後期要疏風解毒解痙,用木魚散加減,配合針灸[3]。或註射破傷風抗毒素[3]。
7.1辨證論治7.1.1風毒表裏型破傷風是指風毒表裏型破傷風的常見癥狀,如輕度吞咽困難、咬緊牙關、全身焦慮、輕度抽搐、痙攣短、間歇長等[5]。
7.1.1.1癥狀包括輕度吞咽困難、牙關緊咬、全身焦慮、輕度驚厥、短痙攣、長間歇;舌淡,苔薄白,脈數。
7.1.65438+風邪在表,邪輕則痙攣期短,間歇期長;舌淡、苔薄白、脈數是風邪在表的標誌。
7.1.1.3祛風解痙治療。
7.1.1.4於震散、五虎追風散的處方處理。
7.1.2風毒入裏型破傷風是指風毒入裏,全身肌肉痙攣,高熱,發紺,氣短,痰多涎多,胸腹悶,腹壁硬,多汗,便秘。
7.1.2.1癥狀:四肢抽搐,角弓上翹,高熱寒戰,全身肌肉痙攣,間隔短,面色青紫,氣短,痰涎多,胸腹悶,時有出汗,便秘,小便不通;舌紅,苔黃,脈細。
7.1.2.2辯證分析,邪風入內觸發內風,故四肢抽搐,角弓反張,肌肉痙攣;風從火葬,陽明燥熱,所以總是出汗,胸腹滿悶,便秘結;當熱局限於肺時,就會出現氣短、痰涎過多;如果熱量被限制在膀胱內,尿液就會被阻塞;邪人肝經,則面青;惡勢力正交作戰時,會高燒發冷;舌紅,苔黃,津液少,脈弦數,為毒邪之象。
7.1.2.3治療:息風解痙,清熱解毒。
7.1.2.4木魚散治療方。
7.1.3陰虛邪郁型破傷風是指陰虛邪郁型破傷風,表現為停痙,頭暈,心悸,口渴,面色萎黃,偶有出汗,牙痛,偶有痙攣或屈伸不利,或皮膚有蟻感,舌紅,脈弱。
7.1.3.1癥狀: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或萎黃,口唇蒼白,心悸失眠,手腳麻木,屈伸不利;舌紅少苔,脈弱。
7.1.3.2辯證分析表明,正與邪發生了劇烈的鬥爭,風毒受挫,正氣也受傷,陰血衰竭。如果不能兌現,就會感到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或發黃,口唇蒼白,陰虛血虛,心臟失去支撐,於是心悸失眠;經絡失養導致手腳麻木,不利於屈伸;舌紅少苔、脈弱是陰血虛的表現。
7.1.3.3養血滋陰通絡的治療方法。
7.1.3.4四物湯、沙參麥冬湯的方劑治療。
7.2外治法使用破傷風抗毒素1小時後,可行清創去除壞死組織,打開傷口,先用雙氧水沖洗,再用雙氧水濕紗布填塞。每天都要用雙氧水清洗敷料,換藥後要嚴格消毒。當創面有殘余壞死組織時,可用七散丹拌布;傷口清理幹凈後,用布拌生肌散。
7.3針灸治療註意事項:體針和耳針均可每日治療1 ~ 3次,或長時間留針數小時至1 ~ 2天,但需防滯針折針[4]。癥狀得到控制後,皮內針可以使用幾個小時到幾天[4]。壹般來說,本病多采用綜合療法,針灸可作為輔助療法[4]。
7.3.1體針7.3.1.1公式1以大椎、風府、任重、索靖、風池、太沖、合谷、陽陵泉為主要穴位[4]。閉上牙加下關,地下倉庫,臉頰車;角弓抗張加耀陽關、成山、後溪;四肢癱加陽陵泉、太沖、曲池[4]。
7.3.1.2方二咬緊牙關,選穴為下關、頰車、合谷、內室。
角弓向後伸取豐福、大椎、長強、成山、昆侖等穴。
肢體抽搐的穴位有曲池、外關、合谷、後溪、石豐、陽陵泉、神脈、太沖。
7.3.2耳針取腦、枕、心、神門、緣中間點,中間點強*** [4]。
7.4其他療法7.4.1破傷風抗毒素的應用壹旦確診,應盡早使用破傷風抗毒素。第壹次應增加抗毒素的劑量,然後根據病情酌情減量。首次註射時,50000 ~ 654.38+萬單位應加入500 ~ 654.38+0000 ml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脈滴註。以後視病情可每天靜脈或肌肉註射10000 ~ 20000單位,共7天。抗毒素註射前應做過敏試驗,以避免過敏反應。皮試陽性者應接受脫敏註射:新生兒破傷風,可用0.5-65,438+0,000單位破傷風抗毒素和3-5萬單位青黴素,加0.5%普魯卡因溶液10毫升作臍周封閉。
7.4.2解痙藥物可以穩定患者,降低患者對外界的敏感性,但如果患者長期處於安靜睡眠狀態,治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壹般每次口服水合氯醛1015mL或3040mL ***即可。巴比妥類藥物,如Lumina 0.1-0.2g,肌肉註射。或地西泮5-10毫克口服,每日3-4次,或10毫克靜脈註射。驚厥特別嚴重時,可肌肉註射或靜脈註射10% ~ 25%硫酸鎂溶液10毫升。緊急情況下可肌肉或靜脈滴註2.5%硫噴妥鈉,每次0.5-1G,緩慢溶解於500-1000ml 5%葡萄糖溶液中。用藥期間應密切觀察,防止呼吸抑制。
冬眠療法:效果不錯。常用冬眠工號(氯丙嗪50mg,異丙嗪50mg,杜冷丁100 mg)或冬眠合劑M(工號中對乙酰氨基酚代替氯丙嗪20mg,其他相同),每次用量1/3-1/2,每4-8小時肌肉註射65438+。
7.4.3支持療法應給予患者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等高熱量、高營養的飲食,大量使用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和維生素C,以及足夠的水和電解質,並註意糾正酸堿失衡,必要時輸註新血或血漿。如果病人不能進食,可采用鼻飼或靜脈高營養療法:
8黃金潰瘍痙攣的預防1。傷口早期徹底清創,宜用雙氧水反復沖洗,尤其是汙染或較深的傷口。
2.傷後常規使用破傷風抗毒素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
3.病人隔離監護,保持環境安靜。避光、避聲、避震。註意口腔和皮膚的護理,註意營養的攝入。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