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上,那個時候的人已經開始仰望星空去探索那個黑暗而深邃的位置了。他們的結論即使在今天也是驚人的。
古人認為我們壹直用宇宙來表示上下方向。很明顯,這是空間的概念,宇宙代表了從古至今的時間概念。宇宙這個詞組合起來,恰恰是時空的無限和深遠程度。它們相輔相成,時間和空間也構成了宇宙。
即使在17世紀牛頓科學盛行的歐洲,這樣超前的宇宙觀依然遙遙領先。因為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認為時間和空間是兩個獨立的概念,互不相關,分別是絕對的。
直到近代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出現,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才真正達到和古人壹樣的高度。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道家代表人物莊子,他是那個時代對宇宙認知的縮影。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各派爭相推出各自的治國良方,道家或莊子總被視為異類。其他人都在努力為社會的治理和發展而著書立說,而他和道家都在倡導天地共存和無為而治。
雖然這樣的理論在當時的環境下會顯得格格不入,但還是讓人覺得這其實是壹種俯視全局的上帝視角。
老子說:物是混合的,天生的,孤獨寂寞的,獨立而不變的,可以是天地之母。不知其名,道二字強於大名。
大意就是這個東西想不通它是怎麽形成的。它是自然產生的,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存在了。它沒有形式,想不通。它不受任何東西控制,遵循自己的規律。它奔跑在天地之間,永不停息。它創造了這個世界,是壹切的基礎。不知道怎麽形容,也不知道叫什麽,只好取名道。
這個道無法描述,但我們能感受到,因為它悄無聲息地創造了世界。道生壹、二、三、三事,萬物負而抱陽,怒而以為和。也說明了道的獨特性和道本身陰陽的存在,陰陽相交會形成平衡。
在這樣的平衡狀態下,世間萬物都出現了。作為道家學派的代表,莊子不僅繼承了道家的理論,而且用自己的理解闡述了宇宙的起源。
有開始的,沒開始的,有老公的沒開始的,有老公的沒開始的,沒開始的,沒開始的,沒開始的。所以有沒有互長,很難互補,長短不壹。
道家認為,虛無是根本,虛無等於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奇點。萬物從無到有,萬物皆源於奇點,而莊子則更深入地闡述了對宇宙起源的認識。宇宙之初,有各種各樣的東西,但在此之前,什麽也沒有,也沒有什麽是從未見過的。換句話說,在宇宙形成之前,還有另壹個宇宙。但宇宙終結後會再生壹個宇宙,即有無中生有,有無中生有,相互循環無始無終,這其實與龐加萊回歸理論下的永恒循環宇宙不謀而合。
從別人的角度看,妳會更有勇氣,從別人的角度看,壹切都壹樣。莊子認為,萬物皆異於表象。這種差異不是萬物本身的差異造成的,而是人類的認知局限造成的。世界上的壹切都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只是它們的排列順序和結構。
在莊子的宇宙觀中,原初宇宙根本不存在差異,差異主要是由於人的感官和認知的局限。
人類從自己的主觀立場得出的結論導致了萬物的差異,這是人的認知局限造成的,而不是萬物本身的差異。因為人的認知偏差,所以有世俗的差異,有高有低,有好有壞,有對有錯,有善有惡。
殊不知,世間萬物並無不同。都是平等的,理所當然的。所以,要達到所謂天人合壹的精神自由,就必須忘掉物我之分,真正融入宇宙。
在世人為追逐名利而滿世界奔波的時候,守著漆園的莊周卻在看魚蟲鳥。魚兒在濠水裏自得其樂,大鵬鳥在九天翺翔,橡樹訴說著它末日的真相,蝴蝶變成莊周在夢裏的模樣。
莊周告訴世人,活著自然有益。巨葫蘆不能當瓢盛水,但可以當腰船,暢遊江湖。河邊的老鱉不能為王祝福,卻能在泥裏拖著尾巴。不懷疑,不焦慮,不恐懼,不輕易放棄。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它的意義。不在於人民的口,也不在於權貴的支持和重用,更不在於壹時的成敗。它應該是免費的,不可替代的,獨壹無二的。道教從不關心亂世,因為亂世會在該結束的時候結束,就像太陽升起月亮落下壹樣,人生也是如此。
其實在人生最不如意的時候,我也曾經對自己,對夢想,對堅持,甚至對活著的意義,產生過巨大的懷疑。
但妳讀《莊子》時,讀到蝸牛觸角上的兩國,到處都在為血而戰,為屍而戰,妳卻不知道。原來妳只是在小蝸牛的觸角上,再看看偽裝的強盜,他們在用聖人的道理行竊。小人在和聖人的道理較勁。當他看到莊子的學生為了避免莊子的屍體被烏鴉吃掉而想把莊子埋了,他不知道屍體最終會被烏鴉吃掉。
恍惚中,妳心裏似乎明白了什麽。原來的煩惱往往來自於自以為是的意義或者執念。戰爭的勝利,價值觀的推行,甚至是隆重的儀式。這無疑是我們無意義的自摸。夢想之所以失敗,奮鬥之所以徒勞,是因為自以為是的執念早已蒙蔽了我們的耳目,導致我們遠離了道路。
如果妳把天地當成名利場,妳就受不了貧窮,貧窮就成了妳的煩惱。如果妳把世界當成溫柔的國度,妳就耐不住寂寞,寂寞就成了妳的軟肋。如果妳把世界當成訓練場,妳就無法面對失敗,失敗就成了妳的恐懼。如果妳把社會當成理想國,妳就受不了不公正,不公正會讓妳失去理智。
然而,午盤動,滿月失。事實上,沒有人能完全避免貧窮、孤獨、失敗和不公。只有把這種生活當成修行,才能不被它幹擾,最終指向源頭。
因為道多陰於陽,多敗於勝,多窮於達。
當我們能真正體會到這些道理,並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我想妳會意識到,愛情不是為了結婚,而是為了學會如何去愛,因為相愛的人壹定要有壹個好的搭配。學習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提高對世界的自我認知,因為認識自己的人必然會明白。
成功的喜悅,失敗與失敗的實踐,也許妳的人生會因為這種理解而從單壹的勝敗中解脫出來,走向無限廣闊的平臺。因為這輩子修行的人,並不富裕快樂,只知自己,知人,知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