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到腦部,稱為腦轉移瘤。是腫瘤晚期的表現,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壹。
50%死於腫瘤的患者有顱內轉移。腦轉移瘤常見於40-60歲,男性多於女性。肺癌是最常見的腫瘤來源,尤其是在男性中,而乳腺癌是女性的主要來源。此外,還有腎臟和腎上腺、消化道、盆腔器官、皮膚、前列腺、骨骼的惡性腫瘤。
腫瘤細胞轉移到大腦的途徑有:
(1)血流最常見。肺、乳腺、消化道、腎臟等內臟腫瘤以血流為主,易形成腦內多發轉移。
(2)直接入侵。顱底及其鄰近區域的腫瘤,如鼻咽癌、腮腺癌、視網膜母細胞瘤、副鼻竇癌、中耳乳突癌等,可穿透顱骨,直接侵犯顱骨;(3)跨蛛網膜間隙;(4)通過淋巴系統。
腦轉移瘤大多位於大腦,少數可發生在顱骨和腦膜。腦膜轉移瘤多呈彌漫性分布於硬腦膜和軟腦膜內表面。腦實質內的腫瘤多位於幕上區,占82%。大腦中動脈供血區的腫瘤以額部、頂葉、顳葉多見,其次是小腦、枕葉、丘腦、腦幹。腦轉移瘤可分為單發、多發和彌漫型。常見的是多個,占60-70%,單個是1/3。其病理特征可分為結節型和彌漫型。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腦轉移瘤和其他腦腫瘤壹樣,有顱內高壓、局竈性癥狀、精神癥狀、腦膜刺激征等臨床表現。但發病突然且迅速。
CT和MRI是診斷腦轉移瘤的最佳方法,不僅能發現腫瘤的存在,還能確定腫瘤的數量、大小、位置及周圍腦組織,對臨床治療有很大幫助。
如果您已過中年,有惡性腫瘤病史,有頭痛、嘔吐或偏癱等癥狀,且病情發展迅速,應考慮本病的診斷,及時進行相關影像學檢查。註意與膠質瘤(特別是多竈性膠質母細胞瘤)、腦膿腫、腦原發性惡性淋巴瘤、腦出血等鑒別。
第三,治療
治療腦轉移瘤的目的是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傳統方法包括手術切除、全腦放療和化療。
最新研究成果:伽瑪刀是治療腦轉移瘤的首選,療效最好,副作用最輕,最安全,最方便,最有效。
1,手術治療只適用於淺表和單發病竈;當患者病情逐漸加重,顱內高壓危及生命時,可先進行顱內腫瘤切除或減壓,待病情穩定後再進行下壹步治療。大多數情況下,手術切除只是起到暫時的治療作用,大範圍手術會加重病情。當原發竈已經得到控制並且沒有明顯的其他全身性轉移時,手術切除的孤立性腦轉移瘤的壹年生存率為25%。
2.放療:單純放療對80%左右的病例有效,但不能根治腫瘤,適用於小而多發的腦轉移瘤。單發腦轉移瘤手術切除後,全腦放療可明顯延長生存期。這已成為公認的治療原則。當患者有顱內壓增高時,放療要慎重,因為放療會加重腦水腫,引起腫瘤出血壞死。
3.化療:對於手術不能完全切除的腦轉移瘤,或腦轉移瘤伴有其他部位轉移,或原發病竈未得到控制的,應補充化療。應選擇能透過血腦屏障的化學藥物,如CCNU、BCNU、VM-26等。
四、伽瑪刀治療
伽瑪刀治療是近年來出現的壹種新的治療方法,在腦轉移瘤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已經取代了傳統的治療方法,成為腦轉移瘤的首選治療方法。
其優點是:
(1)皮質下或深部,手術極難發現的小腫瘤;
(2)可治療重要腦結構或手術切除風險高的功能區腫瘤;
(3)可壹次治療多個腦轉移瘤;
(4)可用於治療年老體弱、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
(5)痛苦小,療程短,療效好,無並發癥,不加重病情。
腦轉移瘤的特征也使其成為伽瑪刀治療的良好指征。
(1)邊界清晰,形狀規則,呈球形;
(2)常位於灰質和白質交界處;
(3)病竈較小,多小於3cm;
(4)腫瘤細胞聚集,侵襲性小;
(5)往往是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