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心臟跳動是由壹個叫竇房結的高級指令指揮的。竇房結發出信號刺激心臟跳動。這種由竇房結發出的信號引起的心臟跳動稱為正常竇性心律,其頻率約為每分鐘60-100次。每分鐘心跳次數,也就是心率,由此而來。但是這個頻率可能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甚至是呼吸。
壹般來說,心跳節奏是規律整齊的。如果心臟跳動不規則,我們稱之為心律不齊。從這個角度來看,“竇性心律不齊”是最常見的心律不齊,是由竇房結發出的不規則信號引起的。但這種“心律失常”大多屬於“呼吸性竇性心律失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它的特點是隨著呼吸的變化而變化。吸氣時心率可加快幾跳,呼氣時可減慢幾跳。它的快慢周期正好等於壹個呼吸周期,屏住呼吸時,心率就變得有規律了。這種隨呼吸而變化的“竇性心律不齊”為完全性竇性心動過緩,平均每分鐘48次,最快每分鐘87次,最慢每分鐘38次。偶發性多源性早搏57次/記錄時間:成對1次,短陣1次。最長R-R間期為2.174秒,超過1.7秒,超過2秒的有295次,超過9次。
心率
平均心率48,最低心率38,最高心率87,心跳總數59。千百次異常心跳都是0。
室上性早搏
總室上性57對數室上性1總室上性心動過速1總二倍體率0總三倍體率0
心率變異性
sdn NMS 227.3 sdan nnms 198.6 rms sdms 72.9 PNN百分之五36.6 CV0.07
室性早搏
心室總數2心室對數1心室總數1心室千0二項式率0
心臟驟停RR間期持續時間大於1714ms,心臟驟停次數295,最大RR間期2174ms,發病時間01: 21: 10。
ST段0.1mv/min
在心臟跳動的過程中,有時會提前發生壹次或多次異位搏動,稱為早搏,也叫早搏,簡稱早搏。早搏是壹種活躍的異位搏動,也是較為常見的心律失常之壹。?
早搏的原因有很多。壹些健康人的心臟也可能出現早搏,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在患病的心臟。健康人對早搏往往有壹些人為誘因,如情緒激動、飽餐、過度勞累、上呼吸道感染、膽道疾病、電解質紊亂、藥物作用等。約40%的早搏發生在心血管疾病中,容易發生早搏的心臟病有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肺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導致早搏的其他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貧血和低鉀血癥。對心臟的各種刺激因素,如心導管術,由於對心壁的直接刺激,可引起房性或室性早搏;心導管插入術期間,或過快抽取血液樣本,或在壓力下將造影劑快速註入心臟腔室時,會發生早搏。在心臟手術過程中,擠壓和拉動心臟、分離瓣膜和安裝起搏器都會產生早搏。壹旦這些刺激因素消除,早搏就可以消失。某些藥物的應用也會引起早搏,尤其是洋地黃類藥物,其他如咖啡因和異丙腎上腺素等。停用這些藥物後,早搏可以消失。?
目前對早搏的機制有三種觀點:壹種理論認為心肌局部區域存在興奮性增強的異位起搏點,在某些因素的誘導下主動興奮,使心房或心室提前搏動;另壹種理論認為,壹部分心肌由於折返仍處於相對不應期,即竇性沖動下降時,其余心肌興奮後再傳導到這部分心肌時,這部分心肌可產生壹個早期搏動;還有壹種觀點認為,心肌特別是心室肌存在主動的、節律性的異位起搏點。?
早搏的* * *同心電圖表現為提前出現的單個或兩個異位電興奮節律,常因幹擾下壹周期正常節律而出現代償間期,少數為侵入性。根據其頻率可人為分為偶發性早搏、多發性早搏和頻發性早搏。壹些頻繁的早搏可能有壹定的配對規律,如二分律和三分律;例如,連續的早搏之間在時間上存在壹定的倍數關系,但它們與正常節律之間沒有固定的耦合時間關系。這種早搏可以發生在心動周期的任何部分,因此可以產生心房或心室融合波。
什麽是早搏?有哪些種類?
早搏又稱早搏,簡稱早搏。這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顧名思義就是在正常心律的基礎上提前發出的壹種心跳。
因為過早收縮是以竇性或異位節律為基礎的,心臟傳導系統的某壹點過早興奮,引起心臟部分或全部過早去極化。這個興奮點可以在心房、房室交界區、心室希氏-普金系統,甚至竇房結。因此可分別稱為心房、房室交界、心室或竇性早搏。
早搏是很常見的,任何人這輩子都難免不會發生。壹般來說,年齡越小越少見,年齡越大越常見。其最高發病率在50至70歲之間。大約5%的健康人會出現早搏。
如果在早搏的時候摸脈搏,會發現脈搏漏了壹次,其實是心臟提前跳動了壹次,然後間隔很長。心跳過早是因為心臟過早收縮,減少了心臟腔內充盈的血量和泵入主動脈的血量。脈搏波無法傳導到外周動脈引起脈象,所以脈象脫落,就是中醫診脈時出現的“結脈”。
早搏會影響健康嗎?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有人問:“早搏”會影響健康嗎?如前所述,心臟的跳動是由竇房結指揮的。正常情況下,來自竇房結的有規律的沖動通過心臟的傳導系統傳遞到心房和心室,從而帶動整個心臟跳動。由於某種原因,心房或心室中某壹部分心肌興奮性過高,或傳導系統出了問題,那麽在正常節律中就可以突然出現早搏和早搏。這種情況就是早搏,也稱為早搏或過早收縮和期外收縮。根據早搏的起源可分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區早搏和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最常見,其次是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最不常見。早搏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壹。有報道稱,在無癥狀的正常人群中,連續觀察動態心電圖24小時後,有50%的人出現早搏。連續觀察48小時後,70% ~ 80%的人出現早搏。?
通常,當心臟跳動時,妳感覺不到它。發生早搏時,由於心室的強烈收縮,可以感覺到心臟在跳動;因為早搏後有壹個停頓間隙,可以感覺到心跳又停頓了。大家感覺不壹致,有的說心潮起伏,有的覺得心要跳出喉嚨,有的明顯心慌難受。此外,還可能伴有胸悶、惡心、咳嗽、頭暈等不適。有些人甚至會出現頻繁的早搏,但他們沒有任何感覺和癥狀,只有在醫生聽診或心電圖時才發現。?
心臟有序而有規律的跳動,主要是泵送血液,以滿足全身各組織器官的需要。早搏,尤其是室性早搏,會降低心輸出量。但每分鐘少於6次的早搏對健康影響不大。偶發性房性早搏僅使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5%,偶發性室性早搏減少65438±02%,兩者對腦循環均無影響。每分鐘6次以上的頻繁早搏是不壹樣的。可使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25%左右,腦血流量減少8% ~ 12%,腎血流量減少8% ~ 10%,對健康有壹定影響。但是,關鍵是有沒有器質性心血管疾病。如果有嚴重的心臟病,頻繁的早搏會導致心肌缺血、心絞痛或心力衰竭。頻發房性早搏往往是心臟病患者房顫的信號,頻發室性早搏可發展為室性心動過速,甚至因室顫而猝死。如果沒有嚴重的心臟病,即使經常出現早搏,也不會造成嚴重後果。臨床上,功能性或生理性早搏非常常見。正常人在過度勞累、緊張、興奮、焦慮時,或大量吸煙、飲酒、喝咖啡或濃茶時,或在床上休息或睡覺時,均可出現早搏。老年人便秘後可發生。這種功能性早搏在誘發原因消除後可消失。對發電機進行全面深入的檢查後,沒有發現心臟疾病的跡象。有些健康人在幾次早搏後非常緊張害怕,進而促進早搏的增多。?
病理性早搏並不少見。發生於各種器質性心臟病或其他病理狀況,如發熱、貧血、甲亢、風濕病、高血壓、低鉀血癥、嚴重缺氧或某種藥物中毒等。
可以說,這種早搏的出現是心肌缺血和損傷的重要信號。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搏,往往提示嚴重的心肌缺血;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早搏往往提示心功能不全;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早搏通常與心室肥大和緊張有關。?
壹般來說,老年人和兒童的早搏往往是器質性的。如果早搏時出現心絞痛或心力衰竭,壹定是器質性的。有氣短或心臟增大等心臟病癥狀的人,或有冠心病誘發因素的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家族史等。)有早搏,多為器質性。?
器質性早搏對健康的影響不同,應在醫生指導下及時合理治療。
室性早搏的臨床表現和心電圖特征有哪些?
竇房結沖動到達心室前,心室的任何部位或室間隔的異位節律點提前發出電脈沖引起心室的去極化,稱為室性早搏,簡稱室性早搏。?
在正常人中,壹般因素均可誘發室性早搏,如吸煙、喝濃茶、飲酒、情緒緊張、疲勞、消化不良、低鉀血癥、甲亢、服用某些藥物等。,有的甚至找不到任何理由。在器質性心臟病中,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和二尖瓣脫垂最為常見。?
室性早搏是壹種常見的心律失常,患者常主訴心悸和胸部“撞擊感”。大部分是聽診心臟就能確診的。早搏的第壹心音比正常的第壹心音亮,第二心音弱或聽不見。這些特征與房性早搏相同,但室性早搏後的代償間期較長,屬於完全代償間期。如果頻繁出現室性早搏,有時很難與房顫區分,可以允許患者活動。如果患者體力活動後心率加快,節律趨於規則,則室性早搏的可能性較大,因為人體活動後竇性頻率增加,克服了異位心律的顯示。如果每壹次正常心跳後都有壹次室性早搏,就會形成二進制律,多見於洋地黃中毒,而不是洋地黃中毒引起的二進制律,常提示器質性心臟病。室性早搏在正常人中較為常見。判斷室性早搏的性質,壹定要綜合分析。如果早搏是由吸煙、飲酒等壹些誘因引起的,則多為功能性的,壹般不需要治療。對於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室性早搏,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治療。?
室性早搏的心電圖有以下幾點:
(1)寬QRS復合波提前出現,QRS復合波間期長於0.11秒,之前無過早P波。?
(2)P波可出現在ST段或被埋沒在QRS和T波中,R-P時間常為0.12 ~ 0.20秒,P波提前與QRS波無關。?
(3)ST段和T波的方向往往與QRS波的方向相反。?
(4)通常有壹個完整的代償間期(即早搏前後兩次竇性搏動的間期是正常心動周期的兩倍)。?
(5)有時室性早搏夾在兩個連續的竇性早搏之間,稱為元性或插入性室性早搏。?
(6)有時,二分律、三分律或室性早搏形成短陣發的室性心動過速。?
(7)同壹導聯上可見多源性室性早搏,且室性早搏形態不壹。
室性早搏都需要治療嗎?哪些室性早搏需要治療?如何看待他們?
室性早搏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正常人和各種心臟病均可發生。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療主要取決於病因。如果發生在正常人身上,往往是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消化不良、吸煙、喝濃茶或咖啡等誘發。如果沒有明顯癥狀,藥物治療是沒有必要的。如果患者癥狀明顯,治療應以消除癥狀為目的。緩解患者的焦慮和不安,避免誘發因素,如吸煙、咖啡、壓力等。藥物應為β受體阻滯劑或美西律,盡量避免I類C類和II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
器質性心臟病引起的室性早搏常見於冠心病、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患者。如果心電圖上出現以下情況,提示室性早搏是病理性的:①多源性室性早搏。②成對或持續性室性早搏。(3)室性早搏出現在心臟前搏動的T波上(即RonT現象),耦合間期小於0.40秒。以上三種情況往往容易誘發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必須及時處理。④QRS間期≥0.6秒的特寬室性早搏。⑤超短型室性早搏,即各導聯室性早搏QRS復合波振幅≤1.0mv⑥室性早搏QRS復合波有明顯切跡,上行或下行分支不規則。⑦室性早搏T波尖銳,兩個分支對稱。T波方向與QR S波主波方向壹致,ST段水平變化。⑧伴有心律的室性早搏。⑨早搏指數小於1。?μ室性早搏出現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圖上。
病理性室性早搏的治療首先應根據病因,早搏往往隨著基礎疾病的改善而減少或消失。如果癥狀明顯,可以選擇以下藥物進行治療:
①利多卡因、普魯卡因胺、溴芐胺對室性早搏有效。尤其是伴有室性早搏的急性心肌梗死。
②β受體阻滯劑、苯妥英鈉、奎尼丁、維拉帕米等。對各種早搏都有效。支氣管哮喘的人不應該用β?阻斷器。
③心動過緩、早搏患者可用阿托品治療。
④洋地黃類藥物:對心力衰竭引起的早搏有效。洋地黃中毒引起的早搏,除停用洋地黃類藥物外,給予氯化鉀和苯妥英鈉可控制。
⑤心源性猝死發生率在心肌梗死或心肌病後較高,尤其是左室射血分數明顯降低時,心源性猝死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使用壹些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室性早逝和心肌梗死後總心血管死亡率明顯增加。原因是這些抗心律失常藥物本身具有導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因此,應避免使用I類藥物治療心肌梗死後室性早搏。β?阻滯劑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後猝死的發生率,雖然對室性早搏的作用不顯著。胺碘酮對抑制室性早搏有效,但應註意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的可能性。
重視早搏的家庭保健。
心臟在正常有規律的跳動過程中,突然提前跳動,醫學上稱之為“早搏”,簡稱“早搏”。
根據早搏發生的部位,壹般分為房性、房室交界區(心房與心室之間的通路)和室性早搏。其中,室性早搏最為常見,意義重大。
早搏患者,如果在醫院治療得當,回國後如何鞏固療效?這是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為了預防或減少頻發早搏的發生,在家庭康復中應註意以下問題:
1.休息:晚上要早睡,保證午睡。對於失眠的人來說,妳應該服用鎮靜劑或安眠藥,以保證大腦皮層得到充分休息。否則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增加心肌興奮性,誘發早搏。如果心跳快時早搏較多,絕對要臥床休息。如果心跳較慢時早搏較多,應適當參加活動。
二、飲食:宜清淡,並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豆制品,盡量不吃刺激性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有可能誘發頻繁的早搏。少喝濃茶或咖啡,因為這些飲料會增加心肌興奮性,容易誘發早搏。
3.鍛煉:為了提高免疫力和身體素質,如果病情允許,可以適當參加太極拳或氣功等輕操,但壹定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廢。
四、按時服藥:早搏頻繁者,在家庭康復期間仍應遵醫囑按時服藥。還要註意服藥期間是否有不良反應。胺碘酮、維拉帕米等藥物可以減緩心跳。如果心跳在每分鐘50次以下,要及時停藥。此外,如普羅帕酮對控制室性早搏療效顯著,但易引起神經系統副作用,如頭暈、手指震顫、顫抖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出現癲癇發作。
5.定期檢查:服用胺碘酮期間,應定期到醫院檢查心電圖,觀察Q-T間期是否明顯延長(正常為0。4秒)以避免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此外,在家庭康復過程中,如果感覺經常心悸、頭暈、胸悶,應及時到醫院進壹步診治,以免家中發生意外。
6.避免感冒或咽炎:密切註意氣候的突變,避開寒風,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場所,以免感冒。如果妳喉嚨痛,妳應該及時去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