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尿滴【中醫術語審定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註意殘尿是癥狀名【1】。看到醫學導論,我忍不住尿了。又稱殘尿[1]。表示排尿後仍有沒完沒了的尿滴[2]。久病者見之,多為腎虛寒胞,膀胱氣化不利所致[1]。小便不利,小便疼痛過度者稱為赤澀尿,多為膀胱濕熱所致[1]。
見殘尿和紅尿:
尿瀦留是指小便後淋漓不盡的疾病,多由腎虛、膀胱冷引起[3]。《聖紀總錄》卷九十二:“小便白者,腎氣弱,而膀胱不利,故膀胱不利,故氣不能溶,水道未宣,故小便後仍有水。”治療宜溫補,用肉蓯蓉散、二神丸等方劑[3]。
小便赤澀,因而產生於《黃帝內經》蘇文對本病的論述。《生肌宗錄·尿腸》:“膀胱為津液之腑,合腎主水,* * *為表裏,行於小腸,入胞為便。今胞內有客熱,入膀胱,不利水液,故尿赤澀。”《證治雜病規範》:“汗多尿赤,多見於夏月。夏天喝多了,尿變澀變紅,停在邊上喝,外出汗,津液不通,小腸封閉,水就運不下來,就用五苓散。.....而多汗、紅澀者,五臟中煩,已消後不能生津,故紅澀。不宜用利尿劑排盡其腎水,只宜溫潤肺,用十全大補湯、楊蓉湯等自給湯。汗為心液,心主血,血榮耀由經歷滋養。流汗止津液,溺則自清。失精血而患癰者,可能有赤澀之尿,亦為衰竭之因,宜用前法。”小便赤澀,經常疼痛的病人稱為淋證[3]。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