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城病
(1)病原及流行特征病原為新城疫病毒,屬於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屬。它是單負鏈RNA,直徑為120 ~ 300 nm。有壹種膠囊,可以和很多動物紅細胞表面的受體連接使其凝集,但最好是雞的紅細胞,這種血凝現象可以被特異性的血凝抑制抗體抑制。新城疫病毒對乙醚、氯仿等脂肪溶劑敏感。病毒在60℃30分鐘失去活力,在37℃可存活7 ~ 9天。在陽光直射下,病毒會在30分鐘後死亡。常用的消毒劑,如2%氫氧化鈉、5%漂白粉、福爾馬林、抗毒等,5 ~ 20分鐘即可殺滅病毒。對pH穩定,pH 2 ~ 12,1小時不受影響。
尚未發現我國不同地區分離的新城疫病毒株的不同血清型,但其抗原性不同。按照國際標準,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可分為三類:①弱毒株(弱毒株);②中等毒力菌株;③強毒株。
流行特點是雞、火雞、野雞均易患此病,雞最易患。不同品種、不同年齡的雞對該病的易感性也不同。水鳥(鴨和鵝)對這種疾病有抵抗力,但水鳥和其他觀賞鳥類可以攜帶毒素,傳播這種疾病。人也可以被感染,表現為結膜炎或流感癥狀。
該病常呈現敗血癥,表現為發熱、呼吸困難、嚴重腹瀉、神經障礙、粘膜和漿液性出血等敗血癥性改變。分布廣,傳播快,死亡率高。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為混合感染,如雞的大腸桿菌病、支原體病、傳染性法氏囊病等。病雞和染病雞是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空氣、排泄物、被汙染的飼料、飲用水和用具傳播。病毒還可以通過受損的皮膚和黏膜進入體內,也可以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帶毒的野鳥也能傳播疾病。此病壹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春秋兩季最為常見。雞舍通風不良,導致雞只抵抗力下降或購買看似健康的染病雞,均可傳播該病。但近年來,由於免疫程序不當或其他疾病中存在新城疫抗體,免疫雞群中常發生新城疫,癥狀和病變不典型,發病率和死亡率略低。
(2)癥狀和屍檢癥狀:病雞表現為精神抑郁,羽毛松散無光澤,腹瀉,糞便白色或黃綠色。少數病雞有斜頸,後期盤旋,翅膀下垂。主要病理改變為出血性敗血癥,尤其是腺胃乳頭出血,十二指腸和空腸粘膜彌漫性出血,卵巢有明顯出血點。壹般來說,呼吸道和消化道癥狀是成年雞的主要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氣喘、咳嗽、抑郁、采食量減少、黃綠色或黃白色的稀便和散發性死亡。成年蛋雞主要表現為產蛋下降和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癥狀,產蛋下降率可達20% ~ 30%。免疫雞發生新城疫時,通常呈現亞臨床癥狀或不典型,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和神經系統障礙。根據臨床表現和病程長短,可分為三種類型:最急性、急性、亞急性或慢性。
屍檢變化:喉、氣管粘液,粘膜輕度出血,直腸、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小腸偶發性出血點,盲腸扁桃體紅腫,腺性胃粘膜混濁,乳頭間偶發性出血點,卵泡充血出血。
(3)診斷和預防措施:根據典型新城疫的流行病學、癥狀和特征性病理變化,可初步診斷該病。需要對非典型新城疫進行病原學和血清學診斷。病毒分離鑒定是診斷新城疫最可靠的方法,也可采用血凝試驗、血凝抑制試驗、中和試驗和熒光抗體試驗。
該病應與禽霍亂、傳染性支氣管炎和禽流感相區別。禽霍亂可侵襲各種家禽,鴨最易感染,急性敗血癥,病程短,死亡率高。可見慢性關節腫脹,無神經系統癥狀,肝臟有灰白色壞死斑,肝臟接觸片可見雙極染色的多殺性巴氏桿菌。新城疫有呼吸和神經癥狀,腺胃乳頭出血,胃腸粘膜出血,盲腸扁桃體出血壞死,肝臟無壞死點,自然條件下不引起鴨的發病。很難區分禽流感和新城疫。禽流感沒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作物沒有大量積水。但準確的鑒別診斷必須依靠病毒分離鑒定和血清學試驗。
預防:預防新城疫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包括杜絕病原體侵入雞體內,合理接種疫苗。
防止病原體入侵雞群,控制和消除新城疫疫情最基本的措施是防止病原體入侵雞群。這就需要嚴格的衛生防疫體系,防止壹切有毒動物(尤其是鳥類)和汙染物進入雞體內。進出人員和車輛要消毒,飼料來源要安全。不應從疫區引進雞蛋和雞。新買的雞要隔離觀察2周以上,然後接種新城疫疫苗。只有那些被證明是健康的人才能加入這個團體。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嚴格進行防疫操作,提高免疫力。根據抗體監測結果,結合流行病學,制定相應的免疫程序;要根據免疫效果,不斷補充和完善免疫方案,避免長期套用壹個免疫方案。考慮到可能影響免疫效果的因素,應註意免疫途徑、免疫方法、免疫順序和免疫次數,以保證免疫效果,提高群體免疫應答的均勻性。
治療:病雞沒有治療價值,目前無法治療,必須盡快淘汰。發病初期,在消滅病雞的基礎上,對其他假定健康的雞,應立即進行新城疫IV疫苗緊急免疫,可用4 ~ 5倍的飲水緊急接種IV疫苗或C-30凍幹疫苗。抗病毒中藥可以用來治療假定健康的雞。但由於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細菌性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配合壹些抗菌藥物,補充壹些多維電解,提高病雞的抗病能力。
2.馬立克氏病
(1)病原體及流行特征病原體為馬立克氏病毒,是皰疹病毒的壹種,是壹種細胞結合型病毒。病毒顆粒通常存在於受感染組織的培養細胞的細胞核中,在羽毛被膜上皮樣細胞中有帶被膜的病毒顆粒。病毒對熱、酸、有機溶劑、消毒劑的抵抗力較弱,如4℃滅活2周,25℃滅活4天,37℃滅活18小時,56℃滅活30分鐘,60℃滅活10分鐘。帶皮屑的感染雞毛囊排出的遊離病毒,由於被蛋白質和脂肪包裹,對外界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被汙染的被褥和皮屑的傳染性在常溫下可維持4 ~ 8個月,在4℃下至少可維持10年。而普通化學消毒劑能滅活病毒10分鐘。
流行特點是雞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馬立克氏病很少發生在其他禽類。以單核細胞浸潤周圍神經、性腺、虹膜、各種器官、肌肉和皮膚為特征。發病率差異很大。影響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因素包括病原體、宿主、環境和其他因素。
(2)癥狀和屍檢根據癥狀和病變的主要部位,該病在臨床診斷上可分為四種類型:神經型(古典型)、內臟型(急性型)、眼型和皮膚型。有時它以混合的方式發生。
神經型主要侵犯周圍神經,根據侵犯神經的部位不同,表現出相應的癥狀。內臟型以壹個或多個內臟器官和性腺的腫瘤為特征。多為急性暴發,發病初期無明顯癥狀。病雞脫水消瘦而死,最終失敗。眼型表現為單眼或雙眼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環狀或點狀甚至彌漫灰白色。嚴重者單眼或雙眼失明。皮膚型表現為羽毛囊腫大,以羽毛囊腫為中心,在皮膚上形成結節,病程長。同壹群雞,甚至同壹只雞,都可能出現各種癥狀。
屍檢變化:最常見的病變部位是周圍神經,以腹腔神經叢、腸系膜前神經叢、臂叢、坐骨神經叢和內臟神經最常見。受損神經增粗,橫紋消失,變成灰色或黃白色,有時出現水腫樣外觀,局部或彌漫性增厚可達正常的2 ~ 3倍以上。病變往往是單側的,比較兩側的神經有助於診斷。
內臟可見大小不壹的腫瘤,呈灰白色,整個器官腫脹。卵巢是最常被侵犯的,其次是腎、脾、肝、心、肺、胰腺、腸系膜、腺胃和腸。肌肉和皮膚也會受損。腔上囊通常萎縮,有時彌漫性增厚,但不形成結節性腫瘤。
(3)診斷和預防措施:馬立克氏病是壹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在雞群中幾乎無處不在。病毒或特異性抗體的檢測不能作為馬立克氏病診斷的依據。結論必須根據疾病的具體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和腫瘤來作出。神經型可根據病雞的特征性癱瘓癥狀進行診斷,相應外周神經內臟型的病理變化應與雞淋巴細胞白血病相鑒別。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和衛生管理。堅持自繁自養,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避免不同日齡雞混合飼養;嚴格的消毒制度,特別是蛋類、孵化場和孵化場的消毒;消除各種應激因素,重視傳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傳染性貧血等疾病的免疫預防;加強檢疫,及時淘汰病雞和陽性雞。
疫苗接種:疫苗接種是預防和控制這種疾病的關鍵。疫苗接種應在1日齡進行,有條件的雞場可進行胚胎免疫。使用的疫苗主要是火雞皰疹病毒(HVT)凍幹疫苗;二價疫苗(由ⅱ型和ⅲ型組成),常見的二價疫苗有HVT+SB1或HVT+HPRS-16或HVT+Z4,還有血清ⅰ型疫苗,如CVI988和“814”。二聯疫苗的免疫效果明顯高於血清ⅰ型疫苗和HVT單聯疫苗。二價疫苗和血清ⅰ型疫苗均為細胞結合疫苗,免疫效果受母源抗體影響較小,但需要液氮保存,給運輸和使用帶來壹定不便。在超強毒力的雞場,應使用二價疫苗和血清I型疫苗。為了避免母源抗體的幹擾,可以隔代選擇不同血清型的疫苗。
3.雞傳染性腔上囊病
(1)病原及流行特征該病原為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屬於雙鏈RNA病毒家族,無包膜,病毒粒徑為55 ~ 65 nm。這種病毒耐熱、耐酸、耐堿。56℃下3h病毒滴度不受影響,60℃下90分鐘和70℃下30分鐘可滅活病毒。在pH2下可存活60分鐘,在pH 12下可滅活病毒60分鐘。對消毒劑抵抗力強,0.5%苯酚和0.125%硫柳汞1小時不能將其滅活;對0.5%氯化銨敏感,10分鐘可滅活病毒。
其特點是發病突然,病程短,發病率高,法氏囊受損,雞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結膜感染。沒有季節性,但與雞的年齡密切相關。壹般3-6周齡的雞最易感,表現為發病突然,病雞腹瀉、抑郁。死亡率壹般為10%-30%,重癥死亡率可達60%以上。成年雞壹般都是看不見的路過。病雞是主要傳染源。被汙染的飼料、飲用水、被褥、用具、人員等。可以通過老鼠和甲蟲間接傳播,也可以通過被汙染的雞蛋垂直傳播。
(2)癥狀和屍檢癥狀:起病突然,潛伏期2-3天。新生病的雞啄肛門,然後腹瀉,排出白色粘稠水樣的糞便,泄殖腔周圍的羽毛被糞便汙染。發病期排出白色水樣糞便,恢復期排出綠色糞便。病雞吃的少,怕冷,經常紮堆。嚴重時,病雞耷拉著腦袋,閉著眼睛,處於昏睡狀態。後期由於嚴重脫水,極度虛弱,死亡。
病理變化:死雞出現脫水、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翅膀皮下、心肌、肌胃漿膜下、腸黏膜、腺胃和肌胃交界處黏膜出現出血點、腎臟腫脹、表面均勻分布小壞死斑。法氏囊水腫出血,體積增大,重量增加。切開後,粘膜皺襞混濁,漿膜內出現黃色膠狀水腫液,粘膜表面有點狀或彌漫性出血。
(3)診斷及預防措施:根據本病的流行特點、癥狀及屍檢變化,法氏囊水腫出血,體積增大,粘膜皺襞混濁,可初步診斷。診斷仍需病毒分離和鑒定。註意與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包涵體肝炎、淋巴細胞白血病、馬立克氏病、磺胺中毒、真菌中毒、大腸桿菌病等鑒別。
預防:註意環境消毒。氯制劑、福爾馬林、強堿是最好用的消毒劑,季銨鹽類消毒劑不合適。根據雞的流行特點、飼養條件和母源抗體水平,制定科學的免疫方案。測定首次免疫日齡,用瓊脂擴散試驗測定雛雞母源抗體消長情況。雛雞1日齡時,對陽性率低於80%的雞在10 ~ 17日齡期間進行第壹次免疫。陽性率為80% ~ 100%的雞,在7 ~ 10日齡時再次檢測。當陽性率小於50%時,在14 ~ 21日齡進行第壹次免疫。陽性率高於50%時,應在17 ~ 24日齡接種。來源復雜或情況不明的雞,可提前免疫,免疫兩次。無母源抗體或抗體水平低的雞,第壹次免疫可選擇弱毒疫苗,第二次免疫可選擇中強毒疫苗。重汙染地區和該病高發地區的雞可以直接選擇中強毒疫苗。
治療:目前該病尚無特效療法。發病初期可用傳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或康復血清註射,也可用高免卵黃抗體註射,療效較好。但是要防止雞胚傳播疾病。高免血清和卵黃抗體只能維持10天左右,雞治愈後應積極免疫。
4.家禽流行性感冒
(1)病原體及流行特征病原體:禽流感病毒屬於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屬,屬於甲型流感病毒..病毒有包膜,核酸是單負鏈RNA。病毒包膜表面有血凝素,能凝集多種動物的紅細胞。該病毒對乙醚、氯仿和丙酮等脂肪溶劑敏感。用20%乙醚在4℃處理2小時可使病毒裂解。對福爾馬林、β-丙內酯、脫氧膽酸鈉、稀酸、氨離子、鹵素化合物、重金屬離子等敏感。對熱敏感,56℃加熱30分鐘,60℃加熱10分鐘,65 ~ 70℃加熱幾分鐘就會失去活性。病毒在陽光直射下40 ~ 48小時即可滅活,紫外線照射可迅速破壞其傳染性。在自然條件下,存在於鼻腔分泌物和糞便中的病毒,因為有有機物保護,所以抵抗力很強。糞便中病毒的感染性在4℃下可維持30 ~ 35天,在20℃下可存活7天。
流行特點:世界範圍分布,許多家禽、野鳥和鳥類對禽流感病毒敏感。壹年四季都可以流行,但是冬春季節容易流行。家鴨和野鴨感染流感病毒時無癥狀,但可傳播疾病。禽流感病毒也可以感染人和豬。受感染的家禽、野鳥、鳥類和其他動物可以傳播疾病。根據病原體的種類,禽流感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無致病性三類。壹般認為該病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常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結膜感染。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屍體等可以汙染壹切,飼養管理儀器、設備、授精工具、飼料、飲用水、衣物、運輸工具等都可以成為病原體的機械傳播媒介。吸血昆蟲可以傳播病毒。病禽的蛋會被感染,並通過蛋垂直傳播。
(2)癥狀和屍檢癥狀因感染禽類的種類、年齡、性別、並發感染程度、病毒毒力、環境因素等不同而不同,主要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統或神經系統的異常。常見癥狀有:精神不振,飼料消耗量減少,病雞消瘦;母雞的築巢能力增強,產蛋量減少;輕微至嚴重的呼吸道癥狀,包括咳嗽、打噴嚏和大量流淚;頭面部水腫,神經紊亂,腹瀉。這些癥狀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以不同的組合形式出現。急性型未發現明顯癥狀,發現病雞死亡。
病變:隨感染病毒株的毒力而異。感染高致病性菌株,由於死亡迅速,壹般無明顯病變。壹般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滲出、壞死。典型的屍檢改變是口腔、腺胃、肌胃粘膜下層和十二指腸出血。灰黃色壞死竈常見於肝、脾、腎和肺。氣囊、腹膜、輸卵管表面有灰黃色滲出物,纖維素性心包炎常見。組織學檢查顯示壞死竈周圍有非化膿性彌漫性腦炎、血管套現象、神經細胞變性、膠質細胞增生等改變。
(3)診斷和預防措施:可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作出初步診斷。診斷必須依靠病毒的分離和鑒定以及血清學試驗。註意與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鼻炎、支原體病、衣原體病、減蛋綜合征等鑒別診斷。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嚴格落實生物安全措施,加強禽場防疫管理,在禽場門口設置消毒池,拒絕參觀,禁止外人進入禽舍。工人出入時應更換消毒膠靴和工作服,其用具、設備和交通工具應定期消毒。糞便、墊料和各種汙物應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消除家禽養殖場的各種媒介。其次,要做好檢測工作,定期對雞進行檢測,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監測,防止疫情在血清陽性的雞場擴散。壹旦發生禽流感,要按照我國《動物衛生法》和農業部的要求,劃分疫區,嚴格封鎖、撲殺所有染疫禽類,並進行徹底消毒,嚴格落實防疫措施。
因為禽流感病毒血清型多,容易變異,研制疫苗非常困難。要註意選擇同血清型的疫苗進行免疫。
5.產蛋下降綜合征
(1)病原及流行特征病原為減蛋綜合征病毒,屬於禽腺病毒,無莢膜。能凝集雞、鴨、火雞、鵝、鴿子的紅細胞,但不能凝集兔、羊、馬、豬、牛的紅細胞。病毒對乙醚和氯仿不敏感,70℃20分鐘即可滅活,0.3%福爾馬林24小時可完全滅活病毒。
流行特征:除雞外,自然宿主為鴨和鵝,但均未出現臨床癥狀。所有品系的雞都易患此病,褐殼蛋雞最易患。不同年齡的雞均可感染此病,母雞只在產蛋高峰期明顯。病雞的輸卵管、泄殖腔、糞便、腸內容物均可解毒。
(2)癥狀和屍檢癥狀:感染雞表現為突然大量掉蛋。發病初期有或無全身腹瀉、食欲不振、精神疲乏,隨後蛋殼褪色,繼而出現軟殼蛋和薄殼蛋。薄殼雞蛋外觀粗糙,壹端往往細紋如砂紙。產蛋下降通常發生在24-36周齡,產蛋率下降20%-30%,甚至超過50%,產生無色蛋、薄殼蛋、軟殼蛋、無殼蛋、畸形蛋等異常蛋。褐殼雞蛋表面粗糙,褪色如白灰、灰黃色粉末,蛋白質呈水樣淡黃色,有時蛋白質中混有血液和異物。種蛋孵化率下降,孵化後弱雛增多。2-3周後,產蛋率開始上升,但很難達到正常水平,尤其是有繼發感染時。
病變:無特征性病變,壹般不會導致死亡。可表現為輸卵管急性卡他性炎癥,輸卵管腔內滲出大量粘液,粘膜水腫、蒼白、肥厚,卵黃落入腹腔引起卵黃性腹膜炎。
(3)診斷及預防措施:根據雞群無特異表現,產蛋量突然下降,軟殼蛋、畸形蛋增多,蛋品質差。根據流行病學特征和癥狀可作出初步診斷,最終診斷需進行病原體分離和血清學試驗。
預防:加強管理措施,禁止購買被減蛋綜合征病毒汙染的雞蛋,雞鴨分開飼養,不使用被該病毒汙染的疫苗。
免疫:產蛋雞和種雞的後備雞在開欄前2-4周(即140日齡左右)註射,在整個產蛋周期內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護。
治療: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發病時要加強餵養和管理,同時服用抗菌藥物,防止繼發感染。
6.傳染性支氣管炎
(1)病原及流行特征該病原為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屬於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為單鏈RNA。有壹個膠囊,上面有花瓣狀的小纖維。大多數病毒株在56℃65438±05分鐘和45℃90分鐘滅活。這種病毒對普通消毒劑很敏感。0.01%高錳酸鉀、1%來蘇兒、1%石炭酸、1%福爾馬林、75%酒精可在短時間內殺滅病毒。
流行特點:其主要特點是發病和傳播迅速,病雞咳嗽、打噴嚏,氣管有羅音。雞也會流鼻涕,蛋雞會下蛋少,質量變差。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有腫脹的腎臟和尿酸鹽沈積。各個年齡段的雞都有可能生病,但雛雞最嚴重。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傳播。沒有季節性,感染迅速,所有有接觸史的易感雞幾乎同時發病。
(2)癥狀和屍檢癥狀:主要是呼吸道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氣管羅音、咳嗽、喘息、打噴嚏和流鼻涕。蛋雞表現為產蛋量下降,產軟殼、畸形、厚殼的蛋,蛋清稀薄如水。腎型傳支表現為白米湯樣稀糞。病雞情緒低落,脫水,羽毛松散。
病變:主要表現為氣管、支氣管、鼻腔、鼻竇充血,充滿漿液性、卡他性或幹酪樣滲出物。未成年母雞會導致輸卵管發育不全(變細、變短、部分缺損或出現水泡)。蛋雞可見卵泡充血、出血或變性。腎分支病雞可以看到腎臟腫脹變色,輸尿管擴張增厚,裏面有尿酸鹽沈積,呈白色,呈點狀或網狀,也稱斑點腎。在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在其他組織和器官的表面看到白色的尿酸鹽沈積。
(3)診斷和預防措施: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屍檢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最終診斷需進行病毒分離鑒定和血清學試驗。註意與新城疫、傳染性鼻炎、傳染性喉氣管炎、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禽曲黴病的鑒別診斷。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防止染病雞進入雞群,加強雞場消毒,雞舍註意通風換氣,防止過度擁擠,註意保溫。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飼料以增強雞的抗病能力。加強免疫,H120和新城疫N79克隆疫苗在10 ~ 14歲時可混滴鼻液或眼藥水。或與新城疫IV疫苗混合;35日齡時,將H52與新城疫IV疫苗混合飲水。135日齡前後,註射多價油乳劑滅活疫苗。
7.傳染性喉氣管炎
(1)病原及流行特征病原: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屬於皰疹病毒ⅰ型,有包膜,不凝集雞等常用實驗動物的紅細胞。它對乙醚和氯仿等脂肪溶劑敏感。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弱。在55℃只能存活10 ~ 15分鐘,在37℃只能存活22 ~ 24小時。對常用消毒劑敏感,如3%來蘇兒或1%苛性鈉溶液,1分鐘即可殺滅。
流行特點:主要攻擊雞,不同年齡、品種的雞均易感染,但以成年雞的癥狀最具特點。病雞、康復感染雞和無癥狀感染雞是主要傳染源。被汙染的寢具、飼料和飲用水可以成為媒介。沒有垂直傳播發生。此病壹年四季均可發生,秋冬寒冷季節多發。該病在易感雞群中傳播迅速,感染率為90% ~ 100%,死亡率為10% ~ 20%。
(2)癥狀及屍檢癥狀:癥狀起病迅速,以呼吸困難最為明顯。開始鼻孔有分泌物,然後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呼吸時發出濕羅音。嚴重者,高度呼吸困難,咳出血性粘液。口腔檢查時,可見喉黏膜上有淡黃色或粘稠的粘液或血塊。最後,病雞迅速消瘦,雞冠變紫,有時排出綠色稀薄的糞便,使其虛弱而死亡。蛋雞采食量略有下降,但產蛋率驟降,出現畸形蛋和皮蛋。輕者為地方性,發病率低,僅為2% ~ 5%,癥狀較輕,如生長遲緩、產蛋減少、流淚、結膜炎等。病程較長,可達1個月。死亡率低,2%左右,大部分病雞都能耐受。
屍檢改變:氣管粘膜水腫、出血、頹廢,呼吸道內有粘稠分泌物和幹酪樣物質或黃白色纖維狀幹酪樣假膜,嚴重者填滿大部分氣管。有時喉內有黃白色奶酪樣的阻塞物,炎癥也可擴散到支氣管、肺和氣囊,並上行至鼻腔和眶下竇。
(3)診斷和預防措施:根據流行病學、特征性癥狀和典型病變,可作出初步診斷。註意與傳染性支氣管炎、支原體病、傳染性鼻炎的鑒別診斷。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補充維生素,避免雞群擁擠,做好雞舍通風,經常清洗消毒雞舍,減少寄生蟲感染。在該病流行的地區,可以考慮接種疫苗,在30 ~ 35日齡和80 ~ 90日齡分別接種咽喉疫苗進行肛門免疫。但必須註意的是,接種疫苗的雞和未接種疫苗的雞要嚴格分開飼養,防止未接種疫苗的雞被感染。
8.水痘
(1)病原體及流行特征病原體:是痘病毒,屬於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屬,有包膜的DNA病毒。它有血凝作用。對外界自然因素的抵抗力相當強。上皮樣細胞碎片和痤瘡結節中的病毒可以抵抗數月的幹燥,並在陽光下暴露數周後保持活力。對堿和最常用的消毒劑敏感,1%燒堿、1%醋酸或0.1%氯化汞可在5 ~ 10分鐘內殺滅病毒。不會感染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
流行特點:家禽中,雞和火雞最易感。所有年齡、性別和品種的鳥類都可能被感染。雞和中雞是最常見的疾病,可導致大量雛雞死亡。壹年四季均可發生,秋冬季節最流行。病禽脫落和散在的痘痂是病毒傳播的主要形式。壹般肯定是皮膚黏膜受損感染的。蚊子和表面寄生蟲會傳播這種疾病。
(2)癥狀和屍檢癥狀:根據病禽的癥狀和病變部位,可分為皮膚型、粘膜型和混合型三種。
皮膚型:主要發生在頭頂、胡須、眼瞼、喙角等無毛或無毛部位,特點是形成壹種特殊的痘疹。剛開始是灰色小結節,後來逐漸增大,表面凹凸不平,結節幹硬。許多結節相互連接融合,形成壹個大而厚的痂。重病雞表現為無精打采、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癥狀。蛋雞減少或停止產蛋。
粘膜型:多見於雛雞和中年雞,死亡率較高,嚴重時可達50%。病變主要在口腔、咽喉、氣管等粘膜表面。發病初期,表現出鼻炎癥狀。2 ~ 3天後,口腔、咽喉黏膜出現痘疹,呈黃白色,逐漸增多,相互融合,形成黃白色奶酪樣的假膜。假膜不易剝離,強行撕掉,露出紅色潰爛面。偽膜逐漸擴張增厚,堵塞口腔和咽喉,造成呼吸和吞咽困難,甚至窒息。
混合型:即皮膚型和粘膜型同時發生,病情重,死亡率高。
屍檢變化:病禽不同時期皮膚上可見皮膚類型、白色小病竈、痤瘡皮疹、痤瘡痂和痂皮脫落的疤痕。粘膜型,病禽口腔、咽喉、氣管粘膜上出現潰瘍,表面覆蓋纖維素壞死性假膜。
(3)診斷和預防措施:根據臨床癥狀和屍檢變化往往能作出正確診斷。診斷仍需要病毒分離和血清學處方去除。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做好雞舍內外的清潔衛生,防止外傷。定期徹底消毒環境,消滅吸血昆蟲。發生水痘時,要嚴格隔離病雞,去皮水痘的痂不能隨便亂扔。可以用紙包起來集中處理,雞舍和用具可以用2%的火堿水消毒。免疫和人工接種是預防該病的可靠方法。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減毒疫苗是雞痘鵪鶉疫苗,接種於雞翅內側皮下,無血管。第壹次免疫大約在10 ~ 20日齡,第二次免疫在開始妊娠前進行。在禽痘高發的地區和季節,可以重復免疫。接種後7 ~ 10天,應觀察禽群是否有“痘”現象,以確定免疫效果。壹般在接種後10 ~ 14天產生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