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番茄潰瘍病的癥狀
番茄種植的每個階段都有發病的可能,多發生在果實、莖、葉,尤其是莖和幼果。苗期病害從葉緣開始,從植株下部逐漸向上蔓延,然後萎蔫。葉緣和葉脈逐漸變成黃色和棕色。有些在葉柄和下胚軸附近有潰瘍和凹條紋。這種情況會導致幼苗死亡和發育不良,但死亡的病葉不會脫落。
在生長期,病害常發生在莖葉的韌皮部和髓部附近,並迅速蔓延。前期下部葉片卷曲萎蔫,呈缺水狀態,部分小葉枯萎雕零。從外面看,莖節呈褐色或黑色,後期病株出現長壞死斑。如果把莖垂直解剖,會發現莖內髓開始出現黑灰色海綿狀菌落,長度從壹節到幾節不等,然後腐爛成不同形狀的空心莖,最後開裂下垂,莖開始變粗變壯。在潮濕多雨的季節,病莖處出現白色菌膿和白色汙垢,後期莖死亡後頂部葉片枯萎。
果實病害後,出現異常褶皺和皺縮,表現為凸起的白斑。斑點的中心是壹個棕色的軟木塞狀凸起,像鳥眼,所以叫鳥眼斑。通常很多鳥眼斑都是以不規則的狀態聚集生長的。鳥眼斑是番茄潰瘍病的壹種特殊形式,導致病果種子少。
第二,番茄潰瘍病的條件。
該病的適宜溫度為24 ~ 34℃。當病原菌出現在帶有病殘體的種子、種子或土壤中時,可以存活很長時間,最長可達1 ~ 3年。種子和幼苗攜帶的病菌是長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病原菌主要從根和莖葉侵入,有的以維管束方式擴散,堵塞血管,導致葉片死亡或莖表面出現病斑。在濕潤溫暖的氣候區,如果平時降水較多,長時間的霧霾天氣和暴雨天氣,降雨後排水不利的田地容易發生螟蟲,暴雨天氣會造成果實裂果,田間管理不善,空氣流通不暢,植物莖稈脆弱。這會導致嚴重的疾病。此外,壹些采用噴灌技術的溫室大棚也容易發病。
三、番茄潰瘍的防治措施
1.整地。選擇優質無病土壤,培育優質無菌壯苗,盡量在高海拔地區種植番茄。噴灑溴甲烷、石灰氮等。對易感地塊進行高溫遮蔽和封閉。也可以每畝噴4克70%濕地松可濕性粉劑,然後深挖翻土。
2.種子準備。選擇無病種子,播種前浸泡,加速發芽。方法是將番茄種子用56℃溫水浸泡30-50分鐘,或在幹熱條件下70℃滅菌70小時,或用0.5%次氯酸鈉浸泡30分鐘左右,或用73%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濕性粉劑200mg/kg溶液浸泡2小時,然後用清水洗凈浸泡,以加速發芽。
3.輪作和科學施肥。最好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發酵菌制成的堆肥或完全腐熟的有機肥可作為基肥,有條件時可采用配方施肥技術,避免過量施用氮肥。
4.幼苗慢慢生長後,及時灌溉根部。番茄用50%琥珀酸鉀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和53%雷錦·度米爾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每5-7天壹次,連續2-3次。
5.加強現場管理。科學調節棚內溫濕度,降低白天棚內溫度,通過開大通風口、覆蓋遮陽網等措施,拉大晝夜溫差。及時摘除下部黃葉,取出田間焚燒或深埋,適當噴施葉面肥,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修剪修剪盡量在晴天進行,有利於傷口快速風幹,不給細菌感染機會。修剪後可及時噴灑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進行防治,特別是葉面和傷口背面。
6.做好寒潮和雨季的防範工作。春秋兩季,農時降水不多,但有時會伴有雨水和寒潮。春秋兩季是種植和收獲的重要季節,要做好預防措施,檢查大棚的漏風漏水情況,關閉通風口,雨後要及時通風放水。因為雨水攜帶病菌,如果流入溫室,會導致細菌性疾病的傳播。雨後可噴灑600倍20%噻蟲胺銅懸浮劑、800倍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或500倍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
7.化學控制。番茄細菌性潰瘍病是由棒桿菌密歇根亞種引起的壹種重要細菌病害,因此選擇無病種子是防治番茄細菌性潰瘍病的首要條件。防治方法:每畝用50~75公斤石灰消毒病點,調節土壤pH值,按配方施肥,稀植,修剪單藤,每畝種植2500 ~ 3000株,作物通風透光。發病初期,特別是暴雨後,應及時噴灑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3000~4000倍或88%水合黴素可溶性粉1500~2000倍進行防治。番茄定殖後,視病情每隔7~10天噴壹次農藥。
第壹穗果實膨大初期,進入發病高峰期。這時要註意及時施藥,如80%水黴素可溶性粉1500倍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1500倍。禁止噴全株,但根部可以灌溉。每株澆0.3升藥液,根據情況每5~7天澆壹次根。根灌是主要防治方法,噴藥只是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