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來自《本草圖說》
拼音名稱滬西ā n ɡ g ē n
英文名Fennel Root
來源
藥材來源:傘形科茴香的根。
拉丁動植物礦物名稱:茴香。
采收與貯藏:七月采挖,去莖去葉,留根清洗,鮮用,幹齒。
原生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4-2m。有強烈的香氣。莖直立,光滑無毛,灰綠色或淡灰色,上部有分枝,表面有細縱溝。莖生葉互生;下部莖生葉的葉柄長5-15cm,中部或上部葉的葉柄呈鞘狀,鞘的邊緣為膜質;葉片輪廓寬三角形,長約30cm,寬約40cm,羽狀分裂四至五次;最後壹個裂片呈絲狀,長0.5-5厘米,寬0.5-1厘米。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直徑3-15cm;傘形花序有14-30朵花,花柄細長不等長,長0.3-1.2厘米;花小,沒有萼齒;花瓣黃色,倒卵形或近倒卵形,淡黃色,長約65438±0.5毫米,寬約65438±0毫米,中部以上向內彎曲,頂端略凹;雄蕊5,花絲稍長於花瓣,花藥卵球形,淺黃,縱向開裂;子房下位,2室,花柱基部圓錐形,花柱極短,向外分叉或貼於花柱基部。雙齒懸鉤子呈長方形,長3.5-6mm,寬1.5-2mm,有五條尖銳的主棱;每條溝內有油管1,合生面上有油管2條,胚乳腹面近直或微凹。花期5-6月,果期7-9月。
化學成分根含有揮發油。該油含有二月桂醇、a-松油烯、γ-松油烯、松油烯、a-蒎烯和β-蒎烯。它還含有豆甾醇棕櫚酸酯、5-甲氧基呋喃香豆素、豆甾醇(豆甾醇)和傘形酮。
性質辛辣;甘;性溫度
功能主治溫腎和調中;行氣止痛;殺蟲劑。主冷疝;耳鳴;胃寒嘔吐;腹痛;寒濕痹痛;鼻癰;線蟲病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9-15g,雙倍鮮品;或者鮮榨果汁;或者泡在酒裏。外用:適量,搗實;或煎洗。
註意陰虛火旺者。
各種展覽
1.本草方藥:溫丹田,通腎經。治療腎氣上沖所致的突發性疼痛。
2.“草藥分類”:治療所有氣體疼痛和膀胱疝氣。
3.《天寶本草》:治胃脹氣。
4.《貴州民間驗方藥集》)消陰囊腫,解膀胱氣,解表寒,治腹痛。
5.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行氣散寒,和中止痛。治胃寒腹痛,惡心嘔吐,冷疝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