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關於水分

關於水分

燥濕難除,難於上青天。這個時代,妳可能不需要減肥,但妳必須祛濕,尤其是在濕度飆升的夏天。

關於濕,中醫有“千寒易去,壹濕難除”的說法。

中醫還有壹句話叫祛濕~“濕邪如油於面”。家人可想而知,油和面粉混在壹起,要把油弄出來有多難。

祛濕這個概念真正火起來是在四五年前。早先我們還不知道祛濕。中國人談論的話題是減肥。

不是每個人都會肥胖,但每個人都有濕氣,於是商家和養生專家共同打造了祛濕的概念,同時創造了人人追逐的神仙水——紅豆糯米湯。

紅豆和大麥的組合壹夜走紅。

朋友圈做了壹個小調查,隨便抓了壹個人來問,妳知道濕的概念嗎?回答:是的。又問:妳知道怎麽祛濕嗎?答案:紅豆和大麥。

另壹個人出來問,妳知道紅豆和大麥嗎?回答:是的,是祛濕的。

是的,祛濕已經深入人心。祛濕等於祛濕,祛濕等於祛濕。

然而可悲的是,紅豆薏仁並沒有去除中國人的濕氣,反而讓中國人的濕氣越來越重,身體越來越差。紅豆和大麥肥了商家的腰包,也在害妳,妳卻不知道。

壹個朋友,壹開始用紅豆薏米祛濕,確實有效。過了幾天,她的大便變得清爽起來,她不禁暗暗自得。最後她找到了祛濕神器。然而,令她沮喪的是,十天後,她的大便又恢復了昨天的樣子。

但她堅持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只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力量,所以增加了紅豆和大麥的量,每天喝茶。十幾天後,她上廁所次數多了,開始便便。以前大便黏黏的,習慣壹天上壹次廁所。現在大便稀,壹天需要上兩三次廁所。

她不這麽想,以為是身體濕漉漉的結果。用了20多天,突然食欲開始下降,胃開始不舒服。我不能吃生冷的食物。我吃生冷食物的時候很容易堵,很容易腹脹甚至胃痛。我過去常常吃兩根香蕉,但是現在我不能忍受吃壹根。

她繼續用紅豆和大麥祛濕,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了。她月經前喝了壹碗紅豆薏米湯,甚至痛經。

最後,她想不通了。為什麽她喝了兩個月的紅豆薏米湯還不去濕氣?反而感覺身體越來越虛弱?原來她的身體根本不適合紅豆和大麥。

為什麽會這樣?

為妳揭開謎底,紅豆薏仁並不適合所有人。紅豆薏仁主要用於濕熱體質。即使妳是濕熱體質,也只能短期服用。

紅豆就好,扁扁的,不會出問題。問題出在大麥上!薏苡仁是寒涼之物,歷代醫家都用它來治病。薏仁有非常強的補益作用,也有很強的破血破氣作用。孕婦和女性來月子千萬不要用!紅豆雖然性平,但也是有益的東西。紅豆和大麥都是有益的東西。又冷又濕的人會加重感冒,使病情惡化。氣虛的人會更氣虛,嚴重的時候會有壹種虛脫的感覺。長期吃紅豆薏米,首先會傷妳的陽氣,最後過度用水會傷妳的陰氣。

但商家絕不會告訴妳紅豆薏米湯只能讓濕熱的人喝,也絕不會告訴妳長期喝紅豆薏米湯會極大的傷害妳的陽氣和脾胃,因為會失去三分之二的市場。

所以在祛濕之前,首先要明白壹件事,那就是判斷自己是濕還是寒。

最直觀可靠的區分就是學會看舌頭。

註意不要在飯後、喝完酒或飲料後、晚上在熒光燈下讀舌。

濕熱的舌頭是什麽樣的?濕熱舌色紅,舌苔黃厚。

冷濕舌是什麽樣的?舌頭很胖,有齒痕,像裙子的邊。舌色白,舌苔白而厚,有的舌苔上有壹層水汽。

其次,可以和排便區分開來。

濕熱體質的人小便會發黃,氣味很重;寒濕體質的人小便沒有味道。

也可以和大便相區別。

寒濕和濕熱都會導致腹瀉。濕熱引起的腹瀉又急又猛。所謂暴賭,先急後重。上完廁所後肛門有燒灼感,大便很燙。寒濕引起的腹瀉慢,肛門不熱。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對胃不好,壹天要上幾次廁所。每次都是壹點點,不成形,很稀,中醫叫便溏。

如果排氣的時候,感覺氣體又臭又熱,說明濕熱。

也可以和狐臭區分開來。

濕熱體質的體臭很重,比如狐臭、腋臭、腳臭等。甚至壹天洗幾次澡也擋不住他的重口味。西方人是典型的濕熱體質,身上的味道真的很討人喜歡。寒濕體質的人不怎麽出汗,基本沒有氣味。

如果是女生,也可以仔細觀察自己的白帶。多色黃味的白帶為濕熱下註,量少清水的白帶為寒濕下註。

最後可以從自我的感覺上區分。

寒濕和濕熱的區別就在於壹個字,寒熱。寒濕,寒濕,重在寒,濕為陰邪,寒亦為陰邪,寒濕為陰添陰。所以寒濕的人肯定是陽虛,陰盛陽衰,怕冷,吹頭發,吃冷的東西。寒濕內阻會阻礙氣血運行,導致經絡淤血,會疼,所以寒濕體質的人會覺得渾身疼痛。

濕熱,重點是熱,因為濕,所以運不動。因為熱,吃了滋補油膩的東西會上火,口臭,口瘡,痘痘等等。

也可以從性別和性格上區分。

壹般來說,喜歡喝酒吃肉的男性屬於濕熱體質,喜歡喝牛奶吃水果的女性屬於寒濕體質,性格壹般濕熱,性格安靜溫和。

當然,很多人還是分不清是冷還是濕,分不清是冷還是濕。它們基本上又冷又潮濕。壹般來說,女性十有八九是寒濕,有些區域是濕熱,但根本還是寒濕,所以壹定要從寒濕開始調節。還有很多女性忽冷忽熱,本質上是寒濕。記住只要下半身是冷的,就壹定要根據寒濕來調理。

所以大多數人,尤其是女性,不適合喝紅豆薏米水。

無論是寒濕,都要記住壹個調理的秘訣,就是先祛濕,先不要計較寒熱。沒有濕,寒熱就無所依附。

那麽,濕度大是怎麽回事?如何祛濕?

要明白這個道理,首先要知道自然界的水分是如何形成的。《圓周運動古中醫》裏有壹句話:火在水下生氣,火在水上濕。

這句話怎麽理解?

讓我們去觀察開水的問題。當火在下面燃燒時,水就會逐漸升溫。這時,妳會看到壹些小氣泡浮出水面,這是“氣”在起作用。氣的方向是從能量高的地方到能量低的地方。這就是“氣”的特點。

再來看第二句:火濕於水。這個道理,其實大家都懂。例如,在漫長的夏季,天空中的太陽充滿熱能,地面上有大量的水。熱量將水蒸發成蒸汽,蒸汽變成空氣中的水分。

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再來看“南方多濕,長夏多濕”的問題。

因為南方靠近赤道,所以比北方接收到更多來自太陽的熱量,也就是這個“火”更多。另外,南方水多。這樣,在火多水多的南方,水分自然比北方多。

為什麽長夏這麽潮濕?也是這樣,因為長夏時節火很旺,水也是從地下冒出來的。當火被加入水中時,會產生濕氣。

那麽與濕氣重有關的臟腑有哪些呢?

第壹,與脾有關。很多朋友都知道脾虛的人容易濕氣重。那我們再想想,為什麽脾虛的人濕氣重?其實脾土不足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土承載力差。妳可以想象壹下,如果土壤的不足不能保水,就像洪水壹樣,我們不能用土壤來防禦,這個水就會泛濫。所以脾虛的人體內水分會很多。

第二,跟肺有關。肺主皮毛,我們體內的濕氣可以通過皮膚的毛孔出汗來消散。但是,我們現代很多人壹年到頭都不流汗。如果常年不流汗,可以考慮壹下。妳應該從哪裏擺脫這種濕漉漉的皮膚?然後再想想,為什麽不流汗呢?因為我們現代人常年在空調房裏,皮膚表面常年冰冷,所以為了禦寒而封閉毛孔。

第三,與腎臟有關。腎臟有排出廢水的功能。如果腎臟排出廢水的能力減弱,這些水就無法從下孔口排出。另外,腎要藏,腎失去了密封能力,就相當於地下水滲出來了,也會導致體內水濕增加。

第四,也和肝臟有關。肝臟負責排出血液。如果肝臟排血的能力減弱,那麽體內行氣機的運行狀態就不正常,就容易儲存濕氣。就像霧霾天氣,容易隱藏濕氣,不容易散去。

除了這些臟腑,它還與三焦密切相關。三交是我們體內的油網,這個油網是水液代謝的通道。如果這個油網堵塞了,水液代謝就會有障礙。

中醫講,濕粘,像橡皮糖壹樣粘在身上,不好處理,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溶解。所以祛濕不是喝壹兩杯祛濕湯,偶爾做做運動就能解決的。這需要時間和時間。

在這裏我總結了五點祛濕:少攝入,宣傳,通暢,滲透,氣化。我們來解釋壹下:

1.少吃~適量適度的吃。

脾胃是我們最容易“犯”的地方,所以要祛濕就要養脾胃。

脾胃就像壹臺烹飪機器。壹下子加太多菜,容易動。尤其是夏季,陽氣行走於體表,脾胃虛寒,自身動力不足。如果油膩或飲食過多,會阻礙脾胃的運化。這是潮濕最常見的原因。

李漁在《隨感寄》中說:“饑飲之度,不可過七分”,最好是七分食。夏季防濕,切不可貪多、過寒、過重。

①夏季飲食,以粥為主,最補脾胃。

李時珍曾說:“每天吃壹大碗粥,空腹胃就會虛弱,胃裏就會充滿能量。補品不細說,也很軟膩,和妳的腸胃相契合。這是最美妙的飲食。”

炎熱的夏天不適合滋補,清明、粥淡的時候最適合滋補。粥還能養陰液,促進胃液的增長,健脾和胃。炎熱的夏天,出汗消耗厲害,壹碗粥可以補血提神。

米粥容易消化,適合大多數人。小米粥補壹些,脾胃虛寒的人喝小米粥更舒服。粥裏也可以花點心思,加點山藥、燕麥、花生、玉米、南瓜等平和的食材。

2喝水,遵循不渴不喝的原則。

喝水不代表專家說,壹天喝8杯水,就會倒進肚子裏。水太多,脾胃運化不了,就會變成濕氣。不如聽聽自己身體的聲音,感覺口渴了,慢慢喝幾口滋潤壹下。

2.宣上~開宣肺氣,使濕氣排出體表。

心火能阻肺金,夏季心火旺,容易壓制肺的宣發。肺在運輸津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肺受到抑制,可能會使水停滯在半路上,從而積累並形成濕氣。容易得頭發油,臉油,長痘,咳嗽,痰。

夏天可以在三餐中加入壹些辛辣的食材宣肺氣,辛辣有發汗的作用。它不僅可以通過出汗帶走肌肉皮膚的水分,還可以幫助人體散熱。

溫性:如蔥、姜、蒜、紫蘇、花椒、胡椒、辣椒、大料等。

辛涼性:如桑葉、薄荷、菊花、金銀花、荷葉等。

根據自己的體質,或者目前的需要,可以在日常的粥裏加壹點。比如今天吃了太多涼性水果,可以來壹碗姜粥;今天,當我在夏天外出時,我想要壹碗薄荷粥。

3.及時清理脾胃食物,化濕為濁。

脾胃如面包車。常年積累或食物帶來的濕熱痰,像超載的貨物,增加前進的阻力。

如果壹不小心吃多了,吃膩了,可以用壹些性質溫和,消化力強的食材,如生麥芽、雞內金等,來清理脾胃中堆積的食物,使脾胃運化更順暢。

妳可以把它們煎成褐色,用來煮粥,或者直接泡在水裏。

也可以用陳皮煮粥。陳皮可以疏通中焦,壹方面可以幫助消化,另壹方面可以幫助化痰祛濕,還可以調節因飲食失調而導致的體內氣機。

4.浸潤~輕度浸潤利尿,濕氣還有壹個重要的排出路徑,就是排尿。

中醫強調清淡能利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壹些味甘、味淡的食材,如冬瓜、茯苓、絲瓜、玉米須等,幫助下焦燥濕,通過小便排出濕氣。尤其是經常感覺下肢浮腫、尿量少、尿液渾濁的人。

利尿的成分很多,尤其是夏天,很多新鮮的水靈野菜都可以利尿祛濕,比如車前草、馬齒莧、魚腥草。平時可以用來煮粥煲湯。

如果妳覺得體內濕熱,可以選擇車前草、馬齒莧、魚腥草,它們都可以清熱利濕,清除膀胱中的濕熱,也可以消除脾胃中的濕氣積聚。

如果覺得冷,可以選擇菊花或者茴香。杭白菊能健脾養胃,化痰利濕。它可以幫助火,溫暖焦炭和蒸發濕氣。茴香、花椒等性溫,還能驅下焦寒濕。

分不清濕熱和寒濕的人,可以用玉米須煮水喝,可以幫助消腫,清利濕濁,適合全家人飲用。

調整氣化

小腎陽,給身體增加熱能。

脾運化食物的過程,可以看作是“壹鍋煮”的過程,脾就是那個鍋。做飯不僅需要鍋,還需要火。這個火是腎陽。

但是夏天,很多人都離不開空調和冷飲。寒邪傷腎,熬夜是東西。腎陽多為虛,體內的水沒有足夠的腎陽氣化,所以就成了濕。

所以夏天呆在空調房裏喝冷飲,也要給身體補充壹些熱量。

廚房裏的花椒、辣椒、生姜都是可以加濕的,尤其是做壹些涼菜的時候,可以多做壹些搭配來中和食物的屬性。如果要燉肉,可以放桂皮和八角,原理是壹樣的。

此外,生姜棗茶是夏季增加熱能的最佳茶。早上喝壹碗可以促進陽氣幫助我們的身體循環,那些所謂的濕和垃圾都可以很容易的代謝掉。

方法也簡單:大棗6枚,生姜6片,放入有冷水的鍋中,大火煮20分鐘。這裏的棗煮的時間比較長,味道比較甜,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壹些,不用紅糖。

這裏說的食材都是廚房和菜市場的食材。他們也許不平凡,但他們在每壹頓飯裏都默默的關心著我們。

如果我們能把這五點融入到我們的三餐中,善用這些食材,水分絕對沒有立足之地。

我們生活環境中的濕氣不容忽視。尤其是夏天,空氣濕熱,皮膚開放,濕氣容易進入體內。

古人常燒艾或放在家中“辟邪”。這個邪氣包括壹些蛇、蟲、鼠、蟻,壹些疾病,還有壹些濕、瘴氣。

空調溫度要控制在26度以上。

夏天是壹個出汗的季節,體內的水分也可以通過出汗排出體外。空調開得太低,皮膚會封閉,體內排出的汗液排不出去,封閉在體內就會變濕。

所以即使開了空調也要控制在26度以上,可以出壹點汗,就不會太熱了。

《內經》說“對太陽貪得無厭”和“所愛之物若在外”必有原因,夏天給了烈日。

我們不應該害怕太陽。到戶外去,發現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吸收大自然的陽氣,讓自己動起來,也是壹個激發身體陽氣的過程。多曬曬太陽,自由出汗,絕對是祛濕的好方法~

如果白天沒時間上班,那就壹大早起來,在附近的林蔭花叢中散散步,或者走壹小段路再坐車去上班。

相對於大環境的濕度,小環境的濕度對人的傷害更隱蔽。比如:運動後的濕衣服,雨後的濕衣服和鞋子沒有及時更換。濕邪在這個時候很容易不知不覺地侵入體內。

因此,夏季運動後,或不小心淋了雨,應及時換上幹燥的衣服和鞋子,不要等它自然晾幹,更不用說在空調下吹幹。

另外,夏天在空調房裏,準備壹些披肩和毛毯,蓋住脖子、肚臍、腳踝這些邪氣最容易侵入的地方。女生最好不要穿露臍的衣服和短褲。

最後,我們是做艾灸的,艾灸肯定是沒辦法祛濕的[輕笑]

大椎穴、至陽穴、神闕穴、足三裏穴、陰陵泉穴、豐隆穴都是祛濕穴,平時可以配對艾灸!

祛濕不是壹件簡單的事,也是壹件簡單的事。如果能把握住這些祛濕防濕的理念,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夏天壹定會在壹頓飯中變得清新宜人。[愛]

  • 上一篇:痔瘡怎麽治療?
  • 下一篇:孩子悲觀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