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的配伍與應用
配肉桂:行氣散寒,溫經止痛。肉桂性熱,善散寒溫經。肉桂,烏藥,增強其散寒溫裏的功效,而肉桂,烏藥,溫中行氣。將兩種藥物組合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痛和痛經。
用益智仁:滋補脾腎,散寒縮尿。益智仁散寒納氣,溫脾吸津;烏藥溫散下焦,虛寒助膀胱氣化。兩藥配伍,除下焦虛寒,小便澀澀,用於尿頻或遺尿。
配香附:行氣止痛。香附氣味芳香,擅長疏肝解郁,烏藥擅長調理脾肺之氣。這兩種藥物結合起來可以治療所有的氣病。
用川楝子、小茴香:川楝子疏肝行氣,小茴香芳香行氣,散寒散結。兩藥合用可增強理氣、疏肝、散寒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寒凝、寒疝、腹痛。
配當歸:行氣、活血、止痛。當歸是血中的行氣藥,能補血活血,行氣止痛。當歸得烏藥,溫經之效增強,常用於治療經期腹痛。
健康藥膳
吳窯大米
原材料:
烏藥10克,白糖10克,糯米250克。
練習:
先加入適量的水浸泡烏藥,然後放入鍋中半小時,撈出烏藥熬湯備用。糯米洗凈,放入大碗中,加水蒸熟。米飯蒸熟,扣在盤子裏。藥湯加糖煎成濃汁,倒入飯碟中即成。
藥膳功能:
本品健脾暖胃,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人。
烏藥蜂蜜飲料
原材料:
烏藥15g,元胡15g,半枝蓮20g,蜂蜜30g。
練習:
首先將烏藥、元胡和半枝蓮洗凈,曬幹。將烏藥、元胡切片,半枝蓮切段,壹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煎20分鐘。用幹凈的紗布過濾,將濾液放入容器中,加入蜂蜜。
藥膳的功效:
本品具有行氣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特別適用於結直腸癌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
吳窯羊肉湯
材料:
羊肉(瘦肉)100克,烏藥10克,高良姜10克,白芍25克,香附8克,生姜4克,大蔥4克,黃酒3克,花椒1克,白糖5克,鹽1克。
練習:
將烏藥、高良姜、白芍、香附、花椒粉碎,裝入紗布袋中,放入砂鍋中。將羊肉洗凈,切成小塊,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至羊肉熟透,加入姜(切成大塊)、蔥(切成小塊)、黃酒、糖,煮壹會兒,取出沙包,加鹽。
用法:
吃肉喝湯。每天1劑。
保健效果:
溫脾散寒,益氣補虛。
八珍湯
材料:
母雞1500克、當歸15克、黨參15克、川芎10克、白術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烏藥10克、甘草。
練習:
(1)將母雞宰殺、去毛、取出內臟並清洗。
(2)將母雞放入開水鍋中焯水3分鐘,瀝幹水分,切成大塊。
(3)將當歸、黨參、川芎、炒白術、赤芍、香附、烏藥和炙甘草洗凈,用幹凈紗布裝袋,紮口備用。
(4)將藥袋、雞塊、姜片、蔥段、料酒、精鹽放入砂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撇去浮沫。
(5)改用文火,待雞肉爛透,加入味精,盛於湯碗中。
吳付瑤坊
治療風襲四肢、關節疼痛、全身麻木、頭暈目眩;癱瘓、口齒不清和肌肉痙攣;腳氣走路困難,膝蓋發軟;女子血風、老人空調、襲胸、兩側刺痛、心口脹痛、吐瀉:麻黃(去根關節)、陳皮(去髓)、烏藥(去木)、僵蠶(去絲、口炒)、川芎、枳殼(麩炒)、甘草(去木)。細粉末放在上面。取三錢、壹杯水、三片姜和壹顆棗,煎至七分鐘。熱情地接受它。(《方菊》五藥順氣散)
治寒氣、血氣、肥氣、胃灼熱、浮梁氣、豚氣、焦慮、冷汗、氣短:天臺烏藥(小人,酒浸壹夜,煎),茴香(小茴香)(炒),青皮(去皮,炒),高良姜(高良姜)(炒)等末,溫酒,小兒便。(《衛生員的寶藏》)
治療胸痛:烏藥,水磨壹燈濃汁,加壹片橘皮(陳皮)和壹片蘇葉,煎服。(《湖畔集簡方》)
治療七情引起的脹滿充血:天臺烏藥、香附、沈香、砂仁、橙子、半夏。每次兩元,湯裏拌了燈心草。(沂水朱軒烏藥順氣散)
治身腫痛,氣滯血瘀:香附(鹽、酒、便、醋四分制),烏藥,細粉,飲後四五分服。(《神宅遺書》祥符粉)
治七情悲,喘口氣,防煩悶:人參,檳榔,沈香,天臺烏藥均分。上面放各種濃稠的地面水,做七杯,煎三五次。最好穿暖和的衣服或滋養鄭丹。(《顏氏濟生方》四磨湯)
治氣厥頭痛、婦人氣盛頭痛、產後頭痛:川芎、烏藥平分。每次兩元,蔥和茶都有調整。(概要)
治療產後惡氣、食積、脹痛:陳皮、藿香、枳殼各半,厚樸壹元,澤瀉、烏藥、香附二元,木香七分至壹元,煎服。(《沈氏尊聖書》竭飲)
治孕前後血氣不和,脘腹脹痛:三錢烏藥、香附、當歸、川芎(均用酒煎)。用水煎服。(本草綱目)
治療產後腹痛:天臺烏藥,當歸,當歸尾,都琳酒。(朱驗醫方五藥散)
治療小腸疝氣:烏藥壹兩,升麻八錢。清水兩分鐘,油炸壹分鐘,暴曬壹夜,取空心熱服。(《孫良方》)
治療幹濕性腳氣:烏藥壹兩,蒔蘿壹個(兩味煎黃)。最後,溫酒要兩美元。如果是幹性腳氣,用壹粒印楝籽加壹升柏木漿水,煎至五倍,調好。(《博濟方》烏藥散)
對於腳氣的治療,初期癥狀是:塗吳藥,不用鐵器,用布擦土,用瓷片刮,用好酒浸泡壹晚,第二天早上晾暖衣服,瀝幹後立即愈合。加壹點麝特別好。若疼痛入腹,將烏藥雞蛋放在瓦罐中煮壹天,取出雞蛋,切片,蘸湯。(《永遠的力量》)
治腎經虛寒,小便滑白濁:天臺烏藥(細銼),益智仁(益智仁)(大壹個,去皮炒)。分成等份,就是結局。不要和山藥壹起炒,直到它變黃。做糊丸,比如梧桐樹,曝光晾幹。每次服用50粒,嚼幾十粒茴香,用鹽湯或鹽酒沖服。(《魏氏家藏方》為固丸,即《婦善方》縮春丸)
兒童慢休克、嗜睡或抽搐的治療:用烏藥研磨、澆水。(《紀集賢方》)
小兒疳積的治療:天臺烏藥、雞內金、蟲谷均分,加5%青黛。* * *研成細粉,混勻。每天早上空腹喝3-9g溫開水,堅持壹個月。(浙江中醫雜誌1958,25 (12): 32烏金散)
治瀉血痢:烏藥量不多,炭火持之,糯米丸大如梧桐。每次吃30片,喝米飯。(《生肌宗錄》烏金丸)
治療跌打損傷(尤其是背部損傷):烏藥30g,威靈仙15g。用水煎服。(江西草藥)
風濕麻痹:用椴樹120,沈香520,人參320,甘草420,研成末。每次半塊錢,空心衣服,姜鹽湯。這個方子叫烏審湯。
咽喉腫痛:用生烏藥,加兩碗酸醋,煎成壹碗,先咽下去,吐出來即可痊愈。
(21)幾種常見病:香附、烏藥均分粉末,每劑壹至兩元。不吃的話,就上姜棗湯;瘧疾,幹姜白鹽湯;肚子裏有蟲,檳榔湯送下來;頭風腫,茶湯送下;女人空調,米湯送下來;產後血襲心脾疼。孩子會被送下來;女人血海痛,男人疝氣痛,茴香湯送下來。
(22)小腸疝氣:取烏藥壹兩,升麻八錢,加水兩碗,煎成碗狀,暴曬壹夜,文火煨取空心。
(23)腳氣痛:用烏藥刮去碎屑,用酒浸泡壹晚,第二天早上在空中服用。最好引流。最好加壹點麝香。
(24)出血性痢疾:用烏藥灼傷,研成粉末,加陳米制成刀片丸,大小如五子。每次吃30粒,米湯送來。
(25)治心刺,調中行氣:烏藥十二兩(去心),甘草壹兩,香附二十兩(去皮、去毛、砂盆焙幹)。頂端在最後是好的。每次取壹塊錢,加壹點鹽,或者不加鹽,把湯煮開,隨時取用。(《局》小武神堂)
(26)哮喘治療:將烏藥和麻黃的粉末混合在壹起,擠壹碗韭菜汁。藥吃到最後就停了,不只是再吃壹次。(《心內科集》)
(27)治療室女月水不規則,紅或濁,時斷時續,心膈悶,腹痛:烏藥二兩,當歸(切焙)壹兩,莪術(制)壹兩。為了細粉。每次服兩元,溫酒調。(生肌總錄五藥散)
(28)治療壹切男女風氣,如四肢關節疼痛、全身麻木、初日頭暈、癱瘓、語言不暢、筋脈拘攣等。還治腳氣,如行走困難、膝腳無力、婦女血風、老年人風寒、胸悶上襲、兩側刺痛、心口脹痛、嘔吐腹瀉,包括麻黃兩片(去根關節)、陳皮(去髓)、椴樹(去木)、僵蠶(去絲、口炒)、川芎。頂端在最後是好的。取三錢、壹杯水、三片姜、壹片棗,煎至七分熟,溫服。(《方菊》五藥順氣散)
(29)聲音嘶啞的治療:甘草、桔梗、烏梅、烏藥等分。用水煎服。(仙女念姬的回聲飲料)
(30)治療慢性瘺:烏藥粉22片,豬膽汁3片。前兩味用膽汁和烏藥粉混合,用薄層包裹。內傷,壹天三到五度。(《生肌總錄》吳膏方子)。
烏藥的副作用
副作用
(壹)傳統文學
本草綱目:無毒。
(2)臨床觀察
無毒,常規劑量水煎服後無不適反應。長期使用無明顯副作用。不適合實熱陰虛內火者。
藥物禁忌癥
氣虛內熱證患者禁用。
孕婦及體虛者慎用。
《醫學引論》:“疏散通竅,勝於香附,不可多服。”
《本草經》:“病屬氣虛,宜忌。”“女人提前月子小便短赤,咳嗽內熱,口渴口幹舌苦,睡不著。凡陰虛內熱之癥,皆不宜服用。”
《本馮靜元》:“不見火。”
上壹頁全文完(*** 17819字)展開全部內容。